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评价其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伴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90%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占71%,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6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高频超声诊断确诊,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肿大淋巴结位置:脐周26例显的淋巴结,最大面积为1.3cm×1.3cm,血流较丰富,其中2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盆腔与肠间隙积液,经治疗后肿大淋巴结回缩。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诊断,右下腹32例,混合部位5例,其他部位5例;所有患者均为淋巴结肿大,最大面积为1.7cm×2.7cm;其中10例患者脐周或右下腹出现3~5个增大不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影像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观察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探讨其临床价值。1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儿取仰卧位,处于安静状态,充分暴露腹部,以脐为中心进行多切面扫查,在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后,重点为肠系膜淋巴结进行扫查,记录其数目、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周边情况、内部血流等。同时,选取最大淋巴结长轴径为长径(L),在其垂直断面上测  相似文献   

4.
<正>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常见于2~10岁儿童,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以往临床诊断率低,随着高频超声的发展,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2009 ̄05—2011 ̄07笔者所在科经高频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32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组320例,男201例,女119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80例腹痛小儿常规进行全腹检查,排除其他疾病,重点扫查右下腹及脐周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及形态,并对二维图像以及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0例患儿在脐周及腹腔内可探及数枚椭圆形低回声结节,长径与短径之比均>2,长径>1.0 cm,短径>0.5 c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其内均探及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5~0.63之间。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访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病之一。本文研究分析总结了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彩超检查并经治疗后随访的60例患儿资料,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和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3~12岁,平均6岁;本病常  相似文献   

7.
黄庆 《江西医药》2008,43(11):1228-1229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结炎临床特点和高频超声的此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和高频超声探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在腹腔内探测到5~8个椭圆形低回声结节,以右下腹为主。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及治疗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予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任何部位,但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以右下腹及脐周疼痛最常见,在两次疼痛间隙患儿感觉较好。压痛部位靠近中线或偏高,不似急性阑尾炎时固定,少有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本文总结了我院1998年至2001年10月经临床抗炎治疗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12例患者声像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痛,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呈阵发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2],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往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来确诊,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正确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1],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痛,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呈阵发性发作,痛点多不固定,范围较大,无肌紧张[2],超声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以往主要靠病史、症状、体征来确诊,高频彩超的普及应用为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为正确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5~17 MHz高频探头,对因腹痛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现90 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其声像图表现为腹腔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长径与横径的比值(C/T)≥2,治疗10 d后复查,肿大的淋巴结消失或缩小.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频超声对9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  王艳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89-119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8例腹痛小儿,常规进全腹检查后,重点扫查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回声及数量。结果:98例患儿均在腹腔内检测到数枚椭圆形低回声结节,以右下腹为主。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访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病。我院从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用高频探头对23例临床拟似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小儿进行超声诊断,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3例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3~10岁。23例均有腹痛,16例有发热史,7例有腹泻。1·2仪器和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5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6·0、8·0和10·0MHz。患儿仰卧,以脐周为中心,进行全面的腹部扫描。根据需要加压,旋转探头或嘱患儿屏气。仔细观察腹腔肠间隙的前中后,发现病变后记录有关情况,并摄片记录。1·3诊断标准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锋  丁中  陈寒  葛晖  王顺  张玮 《淮海医药》2008,26(2):111-1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慢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有无肿大淋巴结及其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约89%(93/104)显示了肿大淋巴结,其中以右下腹多见,约占66%(69/104),治疗后10-15d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非常显著。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及病例追踪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的小儿急腹症,早期明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超声设备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高频超声探头的广泛应用,目前掌握了对小儿急腹症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可能。本文着重讨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前后的超声表现和30例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组肠系膜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其纵径及横径均显著大于正常的淋巴结,L/S>2,CDFI于淋巴结内可探及血流信号。肿大淋巴结分布以右下腹及脐周为主。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消失。结论超声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确诊治疗及治疗后复查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宇  常玉英  杜平  张利英 《河北医药》2010,32(13):1731-173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经高频超声检查的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析淋巴结形态、大小、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6例,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下腹38例,位于脐周26例,混合出现或位于其他部位10例,均为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在2.6cm×1.8cm;12例在右下腹或脐周出现2—5个不明显增大的淋巴结,最大在1.2~1.6cm。48例有不同程度的肠间隙和盆腔积液。抗炎及抗病毒治疗1~2周后,病变处肠系膜淋巴结有明显缩小和消失,肠间隙及盆腔积液减少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在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也是儿童腹痛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好发于少年儿童,为小儿腹痛常见病因。患儿多因反复脐周疼痛或急性腹痛而就诊,但因其缺乏典型症状,且无特异性检查手段而导致诊断困难[1]。近年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使  相似文献   

19.
倪暾 《安徽医药》2015,36(8):1001-1002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就诊的3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观察组)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选择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频超声检查声像图改变。 结果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腹部探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较对照组明显肿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敬国 《北方药学》2014,(8):143-143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0例,对其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儿的淋巴结全部有一定程度的肿大,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在脐部附近和右侧腹部下方,淋巴结当中可以看见彩色血液流动。结论: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进行临床诊断,可以获取明显的临床诊断结果,使发生误诊、漏诊的几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