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郧县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郧县2005-2011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及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郧县报告梅毒病例25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86/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76.512,P=0.000),发病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80%;病例分型以隐性梅毒为主(50.97%),其在所有型别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x2趋势=6.80,P=0.009);女性发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x2趋势=10.664,P=0.001);职业以农民(35.80%)、家务及待业(24.90%)、民工(10.51%)为主;年龄以20~44岁为主(67.70%).结论 郧县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势态,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凉山州近年来梅毒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凉山州2005-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凉山州共报告梅毒病例29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梅毒各型构成中,以隐性和I期梅毒为主,占总患者数的81.48%。无明显季节高峰。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性别比为0.69: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9.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4.20/10万,男女梅毒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20-39岁的青壮年为主(66.4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1.34%)。结论2005-2010年凉山州梅毒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加强高危人群梅毒筛查和检测,实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宁德市蕉城区2004-2014年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xcel 2003、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使用2004-2014年蕉城区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4-2014年报告梅毒6224例,以隐性梅毒为主;2004-2010年梅毒发病率增幅较大,年均增幅31.38%;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沿海乡镇,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梅毒已成为蕉城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规范诊治,有效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东省平远县2010-2014年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平远县近5年梅毒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14年,平远县共报告梅毒病例364例,年均发病率为32.48/10万,城区发病率(40.09/10万)高于偏远地区(13.23/10万)(χ2=50.543, P=0.000)。病例报告以隐性梅毒(75.27%)为主,农民高发(61.81%)。20~39岁女性梅毒发病构成(43.85%)显著高于男性(14.12%)(χ2=38.714, P=0.000),但5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构成(63.84%)显著高于女性(34.76%)(χ2=30.778, P=0.000)。 结论 平远县梅毒疫情报告发病率较高,应结合艾滋病防制网络开展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邓思梦  宝彬彬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22,(10):1375-1378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自贡市梅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20年自贡市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0—2020年自贡市梅毒发病率由2010年的24.49/10万上升至2020年50.65/10万,呈增长趋势(χ2趋势=710.65,P<0.05),年均增长率为6.83%。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为自流井区(50.23/10万),年均增长率最高的为富顺县(15.30%)。女性年均发病率高于男性(χ2=7.39,P<0.05),年均增长率男性高于女性。梅毒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55岁,占总病例数的62.40%;75~<80岁组报告发病率增幅最大,年均增长率为15.74%。梅毒累计报告病例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46.90%。梅毒累计报告病例数中,隐性梅毒占比最大(76.34%),隐性梅毒和三期梅毒构成比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2010—2020年自贡市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以隐性梅毒为主。应加大梅毒筛查力度,加强对高发人群的宣传教育,遏制蔓延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通辽市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全市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通辽市1996-2010年梅毒疫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6-2010年合计报告梅毒1474例,发病率为3.17/10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病例临床分期以Ⅰ期为主,715例,其次是隐性453例,Ⅱ期292例,Ⅲ期3例,胎传11例。男性发病率为1.63/10万,女性发病率为1.55/10万;20~29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占32.8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35.10%,其次是无业和其他人员,分别占20.00%和16.60%。[结论]通辽市梅毒总体发病呈上升趋势,青壮年和农民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桂林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桂林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桂林市2010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共2145例,发病率为41.92/10万;2011年3746例,发病率为72.18/10万;2012年1983例,发病率为38.00/10万;2013年1070例,发病率为20.49/10万;2014年1129例,发病率为21.64/10万。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城区发病率较高;发病以小年龄段为主,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5岁以上发病率很低。结论桂林市实施国家计划免疫以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已经初见成效,学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广州市越秀区近几年梅毒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越秀区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梅毒3 908例,年均发病率为67.31/10万;合计死亡3例,病死率为0.08%。3 908例梅毒患者中,一期梅毒占12.36%,二期梅毒占12.56%,三期梅毒占2.71%,胎传梅毒占1.87%,隐性梅毒占70.50%。2006~2010年梅毒发病率分别为52.31/10万、60.67/10万、76.04/10万、74.01/10万、73.30/10万。2006~2010年梅毒年均发病率,较高的为城中村的矿泉街道(131.24/10万)、北京街道(107.50/10万)和登峰街道(102.90/10万);男性为71.09/10万,女性为62.63/10万;最高的为25~34岁(115.55/10万)、≥65岁(112.78/10万)。3 908例病人中,离(退)休人员占18.24%,家务待业者占15.35%,商业服务人员占12.38%,工人占9.11%,农民占0.84%,干部职员占6.06%,其他人员占20.93%,不详占10.02%。[结论]广州市越秀区梅毒疫情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实施近10年以来,广州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0 - 2019年广州市性病发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流行趋势:2010年以来梅毒年报告发病率、一期和二期梅毒(称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态势,其中早期梅毒年平均下降率为10.23%,χ2趋势检验显示早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稳定下降态势(χ2趋势 = 1 151.262,P<0.001)。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2019年下降至1.6722/10万活产数,达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 - 2020年)目标要求;(2)发病年龄以20 ~39岁性活跃人群及6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分别占19.72%、21.54%和25.82%;20~29岁(χ2趋势 = 29.243,P<0.001)和30~39岁年龄组(χ2趋势 = 226.798,P<0.001)发病率有稳中下降趋势,60岁以上年龄组呈逐年上升态势(χ2趋势 = 484.085,P<0.001);性别构成20~39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梅毒分期中早期梅毒男性高于女性,隐性梅毒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离退人员、商业服务业为主,分别占31.07%、13.70%、13.64%、12.33%;(3)早期梅毒构成占16.24%,隐性梅毒占81.18%,其它分期占2.58%,且隐性梅毒构成比从2010年71.46%逐年上升至2019年89.84%。结论 广州市梅毒控制达到预期目标,但隐性梅毒及老年人群体发病数上升仍然是今后梅控工作面临挑战,应加大对相应人群的宣传干预力度,控制梅毒以及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安顺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安顺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该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5 637例,无死亡病例,总发病率为48.25/10万。其中,发病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9岁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1 45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月发病率最低,12月发病率最高。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是流行性腮腺炎防控重点,普及15岁以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渭南市狂犬病流行状况,为进一步预防控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渭南市报告的所有狂犬病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渭南市共报告47例狂犬病,发病以农村为主,分布全市11个县(市、区),西北地区发病偏高;全年散发,夏、秋季(占74.47%)报告病例较多,农民和学生(占87.23%)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之比为3.7:1),40岁以上年龄(占82.98%)发病较多。暴露后70.22%的人未对伤口进行任何处理,85.11%的人未接种疫苗,100.00%的人未接种免疫球蛋白或血清。结论渭南市狂犬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渭南市群众对犬伤处置不够规范,应提高暴露后人群的免疫率,并加强对群众的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医务人员培训。渭南市狂犬病病例的伤人动物主要是犬,应加强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扶风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疫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扶风县2008-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2008-2014年间全县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2 228例,男性1 496例,女性732例;发病高峰为每年的4~7月,发病重点人群是0~3岁散居儿童,发病数占83.66%。结论防治的重点在每年4~7月份,加强0~3岁散居儿童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三元区近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元区2010-2015年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三元区2010-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 295例,年均发病率109.86/10万,重症6例,无死亡病例.病例中,年龄≤5岁占94.4%,重症的6例均<3岁;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64.2%),其次是幼托儿童(32.5%)和学生(2.6%);男性发病率较高;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主要在4~6月和9~10月,呈双峰分布.病例经临床诊断1 131例(87.3%),实验室诊断164例(12.7%).阳性标本中,CoxA16占23.8%(39例),EV71占29.9%(49例),其他肠道病毒占46.3%(76例).结论 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应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和重点季节的防控,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厦门市梅毒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04-2012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厦门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4807例,年均发病率为62.40/10万,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年均发病率(/10万),思明区为58.29,湖里区为60.46,海沧区为67.44,同安区为49.62,集美区为47.05,翔安区为35.33(P〈0.01);男性为60.71,女性为64.17(P〈0.01)。14807例中,I期梅毒占20.68%,Ⅱ期梅毒占18.36%,隐性梅毒占55.47%;20~29岁占26.79%,30~39岁占26.190.4;家政、家务及待业者占19.50%,工人占15.74%,农民占9.90%,商务人员占6.60%。结论厦门市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呈现典型的青壮年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马山县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疫情报告系统的马山县梅毒病例个案材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0年马山县累计报告梅毒1631例,占全部性传播疾病的74.10%(1631/2201)。其中,男性534例,女性1097例,男女性别比为1∶2.05。梅毒集中于20~49岁年龄段人群,共报告1347例,占总病例数的82.59%。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占86.88%(1417/1631)。年发病率为51.81/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为21.45%。全县11个乡镇均有梅毒报告。结论马山县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民工是梅毒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17.
杨学军 《江苏预防医学》2001,12(3):10-10,26
近年来 ,梅毒病例逐年增多。为了解梅毒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 ,制订性病防治对策 ,现对镇江市 1996年~ 2 0 0 0年登记的 14 17例梅毒患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镇江市 1996年~ 2 0 0 0年各县 (市 )皮防所性病报表以及镇江市皮防所门诊及市区各监测点的性病登记资料。2 结果2 .1 发病情况  5年共报告性病 2 13 94例 ,其中梅毒 14 17例 ,占 6.62 % ,分别排在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 ( NGU)、尖锐湿疣之后 ,居第四位。2 .2 梅毒分期  14 17例中 ,一期梅毒 2 98例 ,占 2 1.0 3 % ;二期梅毒 10 2 0例 ,占 71.98% ;胎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通辽地区梅毒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找出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5—2014年梅毒疫情分布情况。结果自2005年开始梅毒在通辽地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达52.65/10万,2014年较2005年上升了325倍。除2009年、2010年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外,其余年份女性均高于男性。Ⅰ期、Ⅱ期和隐性梅毒在20~岁组最高,分别为43.29%、50.68%和35.71%。职业分类居前三位的是:Ⅰ期梅毒为农民、无业及不详,Ⅱ期梅毒为无业、农民及不详,隐性梅毒为无业、农民及饮食服务行业。结论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性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及监测,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开展对重点人群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控制梅毒的传播、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颜晓今  戴咏哲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06-1209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流行趋势与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流行趋势与特征,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分析梅毒报告发病率时间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报告发病率由12.47/10万升高到20.84/10万,年均升高5.44%(P=0.060),其中隐性梅毒年均升高14.11%(P=0.000),Ⅰ期、Ⅱ期梅毒年均下降分别为1.49%、6.57%(P=0.787 & 0.144);夏季发病率最高,达4.23/10万,冬季升高趋势明显,年均升高7.25%(P=0.013);男女性别比为0.58∶1,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分别为3.56%、6.61%(P=0.180 & 0.019);20~29岁人群报告高发(30.39/10万),60岁以上人群发病增速明显,20~49岁男性呈下降趋势,老年男性的发病高于老年女性;职业以农民及民工和家务及待业为主,家务及待业增幅最大(14.13%)。 结论 2011—2020年灌云县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隐性梅毒增长趋势明显,需根据不同时间、人群、地区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