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估算放射事故受照者生物剂量的一种可靠方法,国内外已有多例实际应用的报道。本研究室对百余例放射事故受照者用该方法进行了生物剂量估算,都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结果。淋巴细胞微核作为估算剂量的指标也受到广泛的重视,已有多例用胞质分裂阻断(CB)微核法估算剂量的报告,与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近似。本研究报道了用作者实验室建立的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对2000年四川放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生物剂量估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了染色体畸变、淋巴细胞微核、早熟凝集染色体和荧光原位杂交以及HPRT基因突变、GPA基因突变、TCR基因突变、HLA-A基因突变、小卫星DNA位点突变和线粒体DNA缺失等方法作为生物剂量估计指标的发展及其在放射生物剂量估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18MeV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淋巴细胞,建立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计算中子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相对生物效应.方法 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吸收剂量率都为O.2Gy/min,吸收剂量为0.5~3.O Gy.记录染色体型畸变和双核淋巴细胞的微核,分别对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和微核做曲线拟合,并计算中子的RBE.结果 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的染色体畸变(双+环)和淋巴细胞微核,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中子诱发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RBE值都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在0.5~3.O Gy 范围内,诱发染色体(双+环)的RBE值是3.59~1.77;诱发微核的RBE值是2.91-1.24.结论 快中子照射离体人血淋巴细胞产生的染色体畸变(双+环)和微核的剂量一效应关系都符合线性平方模型.中子与60Coγ射线相比较,在照射剂量较低时,有较高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剂量对职业人群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暴露组配戴“TLD model469”个人剂量监测计,用“TLP-热释光剂量数据处理系统”测读结果;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健康监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暴露组受照剂量最高192.02mSv/a,最低0.42mSv/a,人均年受照剂量5.47±0.37mSv/a;受照剂量<5mSv/a占59.63%,5~10mSv/a占33.61%,10~50mSv/a占5.06%,≥50mSv/a占1.18%;染色体总畸变率1.61%,高于对照组0.16%。受照剂量与染色体总畸变率呈正相关,r=0.982;与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呈正相关,r=0.978,同位素组、介入放射组高于其他组(χ2=565.54、496.12,P<0.01)。染色体畸变率与放射工龄相关系数为r=0.971,呈曲线正相关。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检出率与放射工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2、r=0.957,呈曲线正相关。个人累积受照剂量与淋巴细胞微核率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7。与微核阳性检出率呈直线正相关,r=0.96。结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细胞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检出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个人累积受照剂量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职业照射水平50mSv/a时,职业人群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微核及健康相关指标已表现不同程度改变,表明现行国际放射防护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放射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异常人员的性别、年龄、工种、工作单位、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异常数量和种类、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类计数、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染色体畸变检查异常的30例人员的微核、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类计数、个人剂量监测等均未发现异常。结论 小剂量低剂量率的辐射对人体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效应,需要观察其远期效应。  相似文献   

6.
29例慢性低浓度萘接触者的细胞遗传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9名慢性萘接触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间染色体型的畸变率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观察组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以染色体断片为主,其次是染色体裂隙。建议将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作为萘作业工人的早期生物监测指标和亚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评价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和细胞遗传学效应的相关性。方法 用培养、MC法分别测定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率。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阳性率为15.2%,微核阳性率为9.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染色体畸变与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4.9%、11.0%;小型密封源操作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17.1%、5.2%;工业X射线探伤者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分别为0、21.4%;工业X射线探伤者比小型密封源操作者微核阳性率显著增高;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均随工龄的增加显著增长;放射工作人员男性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与射线种类、能量、工种、工龄、性别及累积剂量是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阳性率越高职业性受照射人群集体生物剂量累积越多,慢性放射性损伤细胞遗传学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慢性放射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在电离辐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可作为“生物剂量计”估算辐射剂量〔1〕,同时也是评价远后效应的重要指标〔2〕。本文对被诊断为慢性放射病(Ⅰ度或Ⅱ度)的患者染色体畸变和微核进行了分析。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共观察10...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进行监测,分析职业性低剂量受照人群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甲基纤维素法。结果:414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8%和3.92%;染色体平均畸变低于正常值0.14%;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423‰和23.43%,平均微核率在正常范围(0-3‰)之内;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工龄、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的种类、强度及放射人员工龄、个人累及剂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放射损伤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测试法在辐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染色体畸变估算全身一次比较均匀的X、γ和中子的过量照射时的生物剂量比较准确,对不均匀和局部照射可给出相当于均匀照射的剂量。淋巴细胞微核作为估算受照剂量的辅助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CB微核法的问世,提高了微核检测的准确性,但在慢性放射损伤时,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特点及其在慢性放射病诊断中的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医用诊断X线剂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率关系四川省重庆市卫生防疫站(630042)凌朝元贾庆良孙安龙李晓勇张昌庆为了研究小剂量X线对人体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与剂量间的关系,1993年本站对重庆市370名医用X线工作...  相似文献   

12.
油田放射性测井人员的受照剂量和细胞遗传效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是测定小剂量慢性辐射损伤较为灵敏和可靠的生物指标,也是评价辐射防护工作状况好坏的一种客观依据。大量实验证明,在100拉德以下,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微核细胞率与接受的辐射剂量呈线性相关。为制定中子源防护标准提供科学数据,进一步作好防护工作,我们继1975年对65名油田中子、γ混合测井人员染色体畸变、微核细胞率观察的基础上于1984年对胜利油田放射性测井人员进行了第二次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宁夏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1 077名作为接触组,非放射人员204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差异;对接触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均为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0.07%>0.02%,0.28%>0.19%);淋巴细胞微核率女性高于男性(χ2=8.722、30.056,P<0.05);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最高,为0.31%;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随着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3.553、87.614,P<0.05);晶体混浊率均伴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χ2趋势=4.410,P<0.05)。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场所辐射剂量、个人剂量、细胞遗传学指标检测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结果 射线接触组染色体畸变率(0.16%)高于对照组(0.04%),染色体畸变检出率(17.05%)高于对照组(5.1%),微核率(1.0‰)高于对照组(0.2‰),微核检出率(48.06%)高于对照组(1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5,P<0.01;x2=7.59,P<0.01;x2=57.23,P<0.01;x2=32.52,P<0.01);不同年剂量、累积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个人年剂量、累积剂量水平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产生的辐射效应导致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增加并与放射人员个人累积吸收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剂量进行监测,探讨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中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唐山市内1 392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选取无射线接触史且其他条件与观察组具有可比性的143名身体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行一般情况调查、放射剂量测量、微核检测、染色体畸变检测.结果 放射线接触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按不同工种分组,观察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依照医学放射诊断组、工业探伤组、工业用放射源组、医学放免放疗组的次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递增趋势.按不同工龄分析,<10、10~ 20和>20a工龄组的放射工作人员细胞微核异常率分别为10.8%、16.2%、24.8%,对照组为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染色体畸变异常率亦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累积辐射剂量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累积微核异常率、累积染色体畸变异常率也随之增加.结论 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将会有所增高.从事不同放射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损伤不同,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的辐射损伤与接触射线年限有关,放射工龄越长,累积电离辐射剂量越高,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越高,其对机体造血系统的损伤越严重,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与累积辐射剂量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细胞微核测定和染色体畸变率的检查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中被认为是两个比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对172例医用X射线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与个人年剂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用染色体畸变估算全身一次比较均匀的X、γ射线和中子的过量照射时的生物计量比较准确,对不均匀和局部照射可给出相当于均匀照射的等效剂量当量.淋巴细胞微核也已被用作估算受照剂量的指标,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在慢性放射损伤时,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的变化特点是值得探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外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分析用作“生物剂量”估算事故情况下受照人员的辐射剂量,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评价远唇效应的重要指标。在辐射致癌和遗传效应与染色体损伤关系方面也已积累了大量资料,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医用诊断X线已普及到乡镇医院,职业性接触X线人员日益增多。为确保从业人员的健康,作者对信阳地区乡镇以上医院从事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淋巴细胞微核的改变进行了观察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医用诊断X线工作人员167名为观察组,男性120名,女性47名,年龄20-70岁,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癌症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变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例癌症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检资料,分析其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放疗和放化疗患者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放射治疗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化疗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异常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放射治疗会导致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异常,医疗机构可将其作为监测放疗对患者损害的剂量指标,制订有效的应急预案,及时做好每个疗程的放射剂量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1例摄入放射性核素^99mTc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观察。方法 详细观察摄入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摄入放射性核素的量;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估算生物剂量;用FJ—391A型仪器测定尿中^99mTc比活度。结果 患者摄入放射性核素后精神高度紧张,出现乏力、恶心、腰痛、间断性腹泻等症状。内分泌指标一过性改变:表现为ESH、LH、E2降低,PRL增高。放射性核素摄入量相当于1.79-2.10ALI。依据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估算全身平均吸收剂量为0.15Sv,CB微核率估算的剂量为0.22 Sv摄入3d后尿中放射性核素检测即为阴性。结论 摄入相当于2个ALI的放射性核素^99mTc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医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