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背景 1.抗血小板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1)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期心肌梗死的疗效 阿司匹林显示出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在80年代后期开展的ISIS-2研究中,17000例病人早期服用阿司匹林162 mg,5周可以降低早期死亡危险约1/4,非致死性再梗死和脑卒中约1/2。综合分析ISIS-2及几项小规模的同类临床试验显示,对AMI病人进行为期数周的早期抗血小板治疗,可使严重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或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下降近1/3。其绝对疗效相当于每治疗1 00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减少40例严重心血  相似文献   

2.
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大量的研究奠定了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新近的抗栓试验协作组汇总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高危患者的血栓性血管事件和非致死性卒中分别减少四分之一,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三分之一,血管性死亡减少六分之一。但在国内对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用药尚未达成一致,为规范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特约请国内心血管和神经学科专家充分讨论并最终达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的专家共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尽管已进行过数以百计的临床试验,但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和卒中的正确剂量还不清楚。为此,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Dalen对阿司匹林预防MI和卒中的正确剂量进行了文献综述。在美国,最常用的推荐剂量为80、160或325mg/d。由于阿司匹林可引起严重出血,正确的剂量应该是能有效预防MI和卒中的最低剂量,因为这2种疾病往往共存。对于卒中和MI的预防,有5项随机临床试验对阿司匹林与安慰剂或不治疗进行了比较。关于阿司匹林的剂量和治疗持续时间,这些试验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这项研究所选人群的卒中和MI基线风险有所…  相似文献   

4.
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正确地使用阿司匹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都在增长中。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言在未来10年,它将成为世界上第1位死亡原因。正是由于疾病谱的这种转移,为阿司匹林这种价格低廉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中国起到重要的临床作用提供了机会。在二级预防领域,包括心肌梗死(MI)、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生存者及其他高危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已经在临床上证明可以显著减少MI、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此外,阿司匹林对急性MI和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同样有效。在一级预防领域,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第1次MI的发生率,但对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作用还没有结论,对这些个体是否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受益和风险情况进行判断后决定。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更广泛和正确地使用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和急性MI及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将可避免更多患者早期死亡,在一级预防领域也能避免更多第1次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正确地使阿司匹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都在增长中.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言在未来10年,它将成为世界上第1位死亡原因.正是由于疾病谱的这种转移,为阿司匹林这种价格低廉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中国起到重要的临床作用提供了机会.在二级预防领域,包括心肌梗死(MI)、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生存者及其他高危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已经在临床上证明可以显著减少MI、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此外,阿司匹林对急性MI和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同样有效.在一级预防领域,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第1次MI的发生率,但对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作用还没有结论,对这些个体是否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受益和风险情况进行判断后决定.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更广泛和正确地使用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和急性MI及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将可避免更多患者早期死亡,在一级预防领域也能避免更多第1次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作  者 (a)SacksFM ,PfefferMA ,Moye’L等(b)SacksFm ,PfefferMA ,MoyeLA等标  题 (a)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降低血浆胆固醇二级预防的原理及实验设计-胆固醇和复发事件研究(b)普伐他汀对平均血浆胆固醇病人发生心肌梗死后预防冠脉事件的效果参考文献 (a)AmJCardiol,1991,6 8J :14 36~14 4 6(b)NEnglJMed ,1996 ,335 :10 0 1- 10 0 9  疾  病 患急性心肌梗死后。目  的 评价普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平均血浆胆固醇病人发生致死性冠状动脉事件及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研究设计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随 …  相似文献   

7.
本文目的是比较心肌梗死(MI)后联用每日固定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华法令与阿司匹林160mg的临床效果。病例与方法研究对象为男性和绝经或手术绝育女性,年龄ZI-85岁。确诊MI3-ZI天后进人本研究。除外充血性心力衰竭(killipIll或IV级)、心源性休克、治疗无效的静息。L'绞痛。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出血史、肝或髯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及对华法令过敏等病人。随机分为A组:每日阿司匹林160mg;B组:每日华法令imp和阿司匹林80mg;C组:每日华法令3lug和阿司匹林80mg。第l、2、3、4、6和12周及此后每3个月测定1次凝血酶原时间(pp)。其…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中的益处PHS和WHS是一级预防中两项里程碑式的研究,两项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可使健康男性首次心梗发生危险降低44%,使健康女性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24%,并可使健康老年女性双重受益(即首次心梗危险降低34%,首次缺血性卒中危险降低30%),提示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高,阿司匹林治疗的受益越大。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中的益处ATC研究是抗栓临床试验协作组针对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所进行的一项权威性的大型荟萃分析。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严重血管事件的联合终点减少1/4,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下降1/3,非致死性卒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5):I0001-I0001
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心肌梗死风险 该研究旨在评价有心血管病史的基层医疗患者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心肌梗死及冠心病致死风险。研究者在英国“改善健康网络”(THIN)数据库中选取2000年7月间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而首次处方阿司匹林(75~300mg/d)患者共39513例,年龄在50~84岁之间。这些患者平均随访3.2年,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问世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开始主要用于止痛、退热、抗炎及抗风湿治疗。20世纪70年代发现阿司匹林在高危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中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比较,服用阿司匹林的中年男性在5年随访期间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44%。虽然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许多患者并没有正规接受阿司匹林的治疗。本文旨在使临床医生提高对阿司匹林了解,正规使用阿司匹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动脉硬化程度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病人均进行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2组病人的血脂水平、动脉硬化程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心踝血管指数(CAVI)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 05)。随访1年,观察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7. 27%(4/55),低于对照组的21. 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 55%(8/55),对照组为9. 09%(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程度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并能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力研究心脏猝死的治疗和预防。多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并未肯定几种可望提高易于发生心脏猝死病人生存率的干预效果。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目前认为最好的治疗是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以前未发生过这种事件的病人,为预防猝死,可以考虑几种治疗。越来越多资料表明β阻断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病人是有效的药物,最近研究还证明它们用于心衰病人有效。VaughanWilliamⅠ类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中无一证明有降低这些人群的死亡率之效。胺碘酮可能是个例外。最好的预防心脏猝死的措施是安装ICD。它只宜用于猝…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但在长期随访中发现,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仍有可能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也就是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虽然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但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现就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华法令和肠溶阿司匹林用于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的疗效。方法应用统一人群分组对照群组研究的方法,在本院住院和门诊的高龄患者中随机挑选服用阿司匹林(ASA300mg/d)者73例,服用华法令(WFR2~5mg/d)者82例,并随访12个月。结果用药14d后,WFR组患者心绞痛改善率明显高于ASA组(86.6%vs67.1%),P<0.01。随访12个月期间,复合终点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WFR组明显低于ASA组(9.8%vs26.0%),P<0.01。结论华法令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组,小剂量应用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心肌梗死(MI)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WHO制定了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定义。其标准包括缺血症状、心电图(ECG)异常改变和血清酶学变化。随后的几十年中,在MI的病因病理和机制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实验室技术和影像学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为此也曾多次修改了AMI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价值已得到肯定.抗栓试验协作组(Antithrombotic Triallists' Collaboration,ATT)荟萃分析287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抗血小板治疗使严重心血管事件减少25%,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33%,心血管死亡减少17%.一项荟萃分析[2]入选既往心肌梗死(MI)、稳定性心绞痛及卒中的患者,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75~ 325 mg/d)降低心血管事件21%,包括非致命性MI、非致命性卒中和心血管死亡.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对16~39岁妇女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对照研究中意外发现,近期应用精神药物的年轻妇女其心肌梗塞(MI)的危险性增加(相对危险度16.9,95%,可信限3.9~72.8)。提示心血管疾病与精神疾病发病率之间存在联系。研究选择英国和威尔士1986年1月~1988年12月间因 MI 致死的16~39岁妇女作为调查对象。其死亡证明由人口普查局提供,通过医院纪录和尸检报告证实其死因为 MI 的条件有:尸检发现冠脉血栓阻塞,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近期 MI,有阳性的心电图报告或心肌酶升高。死亡原因不明者除外。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是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但长期随访中发现,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仍有可能发生缺血性血管事件,或在实验中发现阿司匹林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本文论述环氧合酶的生物学功能及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然后分析环氧合酶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下肢动脉疾病)系指下肢动脉由于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缺血性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急性肢体缺血,其首要致死原因为心肌梗死(MI)和脑卒中[1]。因此,对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应当进行积极的抗栓治疗,以预防血管事件和降低病死率[2]。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用β阻滞剂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①早期应用能限制心肌损害范围扩大和降低病死率;②晚期应用能降低心肌梗死(MI)的复发率和猝死发生率。MI患者用β阻滞剂治疗有以下作用和好处:①能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收缩力。预防心脏破裂;②能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肌的作用,预防室性心律不齐转变为心室颤动;③能抑制脂肪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