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手术治疗的6例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患儿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 6例患儿术中均成功造瘘,术前颅内压升高4例和行走不稳、小便失禁2例的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通过MRI T2轴位图像上双侧额角最大宽度对比,患儿术前双侧额角最大宽度为(73.0±5.5)mm,术后1年为(70.0±7.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儿脑积水程度改善不明显.通过MRI T2正中矢状位对比,患儿术前囊肿大小为(44.0±6.1)mm,术后1年为(25.0±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术后囊肿明显缩小.术后脑脊液电影提示导水管和造瘘口通畅,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治疗儿童鞍上蛛网膜囊肿创伤小,疗效满意,可作为本病治疗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神经内镜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VCC)治疗儿童鞍上池囊肿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鞍上池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1.99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影像学检查证实鞍上池囊肿合并脑积水.全部病例应用神经内镜行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VCC)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5年.结果 并发症包括抽搐8例,出现时间为术后1~19 h,平均5h,经镇静治疗后抽搐消失,未遗留癫痫.发热23例,均为中-高度发热,持续2~7 d,反复腰椎穿刺检查证实为非感染性一过性发热.低钠血症2例,经静脉补钠治疗缓解.硬膜下积液2例,均为婴儿期(<1岁)患儿,随诊半年后积液消失.皮下积液并伤口感染1例,经脑室外引流伤口清创后痊愈.术后随访全部病例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鞍上池囊肿的首选方法.抽搐和发热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尤其对于婴幼儿.抽搐与患儿年龄、术后颅内压急剧变化及发热有关.术中应注意冲洗液温度和流速控制,缩短操作时间,减少颅内压的骤然变化;术后注意降温、镇静治疗,长期预后良好.术后发热为非感染性一过性症状,术后对症治疗及反复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后可有效控制.术后低钠血症与过度烧灼和剪除囊肿壁有关,囊肿造瘘时应尽量选择无血管区并避免过度烧灼囊肿壁,减少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对15例新生儿生后初次头颅B超检查,发现均有室管膜下囊肿。又对其中7例作了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结果均阳性。因此我们认为,15例患儿室管膜下囊肿系宫内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性极大,而非级脑室内出血。建议凡遇新生儿生后早期有室管膜下囊肿病变者,应作血清病毒学检查,有条件者作病毒聚合酶链反应,以便进一步确诊,以免人为地增加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给临床诊治造成错误。  相似文献   

4.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进行评价。方法:本组210例脑先天性畸形、炎症性及肿瘤性所致的脑积水,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以P.S.、9003、B.C.E.三种为优。结果:48例有并发症(21.90%),其中脑室端阻塞8例(3.85%),腹腔端阻塞4例(1.90%),脑室无扩大亦无缩小者8例(3.85%),分流管退出腹腔6例(2.85%),并发细菌性感染6例(2.85%),硬膜下血肿6例(2.85%),鞘膜积水5例(2.38%),分流管进入阴囊2例(0.95%),脑肿瘤细胞循分流管进入腹腔而种植于右下腹2例(0.95%),腹腔内囊肿形成1例(0.47%);2例因感染死亡,病死率0.9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小儿交通性脑积水及阻塞性脑积水迄今为止最优的方法,但必须严格选择病例,术前脑室测压实属必要。术后脑积水获得纠正后,小儿基本上可以获得正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胼胝体发育不良(ACC)伴发颅内囊肿治疗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对2例利用神经内镜冶疗的伴发于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颅内囊肿的影像学和手术资料进行分析,2例胼胝体完全缺如伴幕上巨大囊肿的患儿,1例行神经内镜下囊肿内探查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另1例行神经内镜下囊肿造瘘术。结果2例患儿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囊肿显著缩小,患儿运动功能发育虽滞后,但仍可稳步发育。结论胼胝体发育不良伴颅内囊肿的患儿,单凭影像学难以判定囊肿是否与脑室系统交通,借助神经内镜可直观的观察囊肿与脑室系统的交通情况,可据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引发急腹症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引发急腹症患儿共12例。结果 12例中,10例囊肿破裂造成腹膜炎,2例大网膜囊肿导致肠梗阻。全部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大网膜囊肿和肠系膜囊肿引发急腹症多因外伤造成囊肿破裂,引发腹膜炎或肠系膜囊肿突然增大压迫肠腔、囊液外渗导致肠梗阻和腹膜炎。此类患儿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后脑实质损害及其对神经发育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 认识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所致的脑实质损害及其对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经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并伴脑室扩大的新生儿157例,分析侧脑室扩大程度与脑实质损害的关系。通过随访,了解这些小儿神经发育状况,总结脑实质损害程度与新生儿期后神经发育的关系。结果 91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实质损害迹象;脑室周围白质损害最为明显,62例为一过性,29例在4周时白质病变不消失或形成脑室旁白质软化,7例同时存在出血性脑梗塞;脑实质损害的严重性与脑室扩大的程度有关;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后颅脑超声检查时发现脑结构异常;随访月龄在3个月以上的72例患儿中,智能发育轻度异常29例,严重异常7例,神经发育异常与脑实质损害程度有关。结论 严重的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可继发脑实质损伤,应注意脑室扩大所致的脑室旁白质病变及出血性脑梗塞。脑实质损伤可导致神经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神经导航辅助脑室镜技术手术治疗儿童侧脑室蛛网膜囊肿,探讨两者结合应用对开展小儿神经内镜手术的意义。方法对7例患儿,男5例,女2例,运用神经导航制定手术计划,设计理想的手术切口和入路,实时、动态地监测内镜的操作轨迹,内镜下行囊肿开窗术4例,切除术3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切除手术中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无菌性脑膜炎2例,无出血、感染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结论 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可以弥补病理情况下脑室内局部解剖变异导致内镜操作中定位困难的缺陷,使脑室内复杂手术的精确性更高,手术安全有效。神经导航辅助脑室镜技术在儿童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其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产儿尤其是出生体重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IBWI),由围生期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其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判断也不一致,必须区别对待。近年来国内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新生儿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存活率提高,早产儿围生期缺氧引起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及其神经后遗症显得更为突出,成为影响早产儿预后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儿颅内肠源性囊肿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源性囊肿多发生在脊髓 ,而颅内极为罕见[1,2 ] 。我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小儿颅内肠源性囊肿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女 ,9岁。头痛呕吐 4个月 ,进行性加重伴有行走不稳 ,双眼视物模糊 ,在外院以“梗塞性脑积水”行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术后症状曾一度好转 ,3个月后再度出现头痛呕吐及行走不稳 ,检查 :双侧视乳头继发萎缩 ,水平眼震 ,Romberg’s征阳性 ,入院后颅脑CT扫描 :第Ⅳ脑室极度扩大 ,6cm× 5cm×5cm ,边界清晰 ,CT值 4 5 .7Hu ,侧脑室及Ⅲ脑室不扩大。颅脑MRI扫描 :后颅窝正中见一占位性病变 ,T1加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经枕角脑室穿刺是儿童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中采用的主要穿刺路径,但经枕角穿刺较经额角穿刺困难,易出现分流管脑室端位置不满意等情况。本文介绍一种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并初步应用于临床,观察其效果。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采用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辅助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脑积水患儿36例,其中男童26例,女童10例,年龄1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19个月。先天性脑积水23例,肿瘤引起的脑积水7例,出血引起的脑积水3例,感染引起的脑积水3例。脑室穿刺绝大部分采用经右侧枕角入路,采用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辅助分段穿刺法行脑室穿刺。结果所有患儿均1次穿刺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无深部血管损伤出血,无意外的神经损伤。位置满意率100%。随访18个月,均无脑室端梗阻发生。结论经枕角脑室穿刺定位器能显著提高脑室腹腔分流术中脑室端位置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儿,女,10岁,因反复发作头痛1年,加重伴呕吐半月余于2001年8月12日入院,头颅CT扫描示右侧中颅窝鞍旁有大片类圆形底密度影,边界清楚,CT值6Hu,无增强效应,右侧脑室明显受压。诊断:右侧中颅窝蛛网膜囊肿。于8月20日行右额颞开颅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外侧裂下方至颅中窝底均为蛛网膜囊肿,体及6cm×6cm×5cm,囊肿菲薄透明,内含清亮液体约80ml,因内侧囊壁过中线,无法全切。将囊肿与蛛网膜下腔及脑池交通打通,术毕。病理证实为蛛网膜囊肿,术后症状缓解,术后7d复查脑CT示右中颅底内侧、中…  相似文献   

13.
脑室腹膜分流术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后脑积水(TBMH)行脑室腹膜分流术(VPS)的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VPS的适应证和时机。方法总结我院经VPS治疗小儿TBMH病例56例,部分病例VPS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EVD)。结果手术后GOS分级,效果较好(恢复良好和中度致残)33例,占58.9%;效果较差(重度致残、植物生存和死亡)23例,占41.1%。手术后COS与手术前GCS分级、TBM分级、手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等有关,而与患儿的年龄、手术前是否有癫痫发作、脑积水的类型和程度、手术前CSF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等无关。发生非感染性堵管4例,分流管感染2例,腹部伤口感染1例,腹部CSF囊肿1例。结论VPS治疗TBMH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手术前GCS和TBM分级是影响TBMH患儿行VPS治疗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窥镜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神经内窥镜三脑室造瘘术治疗小儿脑积水方法。方法:男8例,女2例,年龄5个月至11岁,平均33个月。CT、MRI及同位素^99Tcm-DTPA脑池显像显示为非脑脊液吸收障碍性脑积水。神经内窥镜从侧脑室经孟氏孔进入三脑室,在乳头小体前言三脑室底最薄处造一瘘口与脚间 池相通。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儿症状均有改善。结论:神经内窥镜行三脑室造瘘术非脑脊液吸收障碍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5.
脑室扩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室扩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CT装置对168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精神分裂症组)和40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脑室进行平扫,以眶耳线为基线向头顶方向连续扫描,层厚和层距为10 mm.将精神分裂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T片随意混合,然后由一名主治医师与放射科医师在盲式下测量和统计,分析各脑室值的差异;用Andreason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阴性症状为主型(阴性组)和阳性症状为主型(阳性组),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1.精神分裂症组哈氏值和三脑室宽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4.870 P=0,t=3.454 P=0.001),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3.054 P=0.003,t=4.582 P=0).2.阴性组、阳性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性组患者哈氏值和三脑室宽度均显著高于阳性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均显著低于阳性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组患者哈氏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前角指数和脑室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分与哈氏值和三脑室宽度呈正相关(r=0.375 P=O,r=0.161 P=0.037),与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呈负相关(r=-0.159 P=0.039,r=-0.191 P=0.01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儿有明显的脑室扩大,并且脑室扩大与阴性症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婴儿脑室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各月龄婴儿脑室大小的正常范围。方法采用颅脑超声对255例正常婴儿的脑室进行了测量。其中20例婴儿从出生一直跟踪随访至12个月,观察脑室大小变化。结果男女婴儿脑室大小无显著差别。分娩方式对脑室大小无明显影响。3个月和6个月婴儿的头围、大脑半球宽度及脑室测定值均分别大于新生儿和3个月婴儿。12个月婴儿的头围和大脑半球宽度均显著大于6个月婴儿,但脑室测定值与6个月婴儿相比,差异已无显著意义。结论随着婴儿年龄增加脑室也逐渐增大,但6个月后脑室增大速度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出新生儿胆总管囊肿及早切除囊肿、重建胆道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新生儿胆总管囊肿的诊治。结果 3例新生儿均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均痊愈出院。结论 新生儿胆总管囊肿几乎都伴有远端梗阻,对肝脏损害大进程快,应及早解除梗阻重建胆道,以防严重并发症。囊肿内壁剥离、肝管空肠Roux—Y吻合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切开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输尿管囊肿的内镜治疗。方法:对1988~1995年所治疗的5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5例中男24例,女31例;开放性手术治疗10例(半肾或肾切除5例,囊肿去顶术5例),经膀胱镜行囊肿电切开窗治疗45例;去顶手术5例及电切开窗术4例因VURⅣ~Ⅴ度又作了抗返流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论:囊肿电切开窗治疗,方法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电切部位选在囊肿基底部,不宜过大,术后应随访;囊肿大可引起尿路梗阻者宜作囊肿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囊肿侧肾发育不良或伴严重肾(半肾)积水者宜作肾(半肾)切除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上皮细胞增殖与囊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生及恶变机制。方法将Ⅰ型胆总管囊肿分为囊型高淀粉酶组、囊型低淀粉酶组和梭型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iNOS、P53、PCNA、TUNEL在胆总管囊肿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NOS、PCNA、TUNEL在囊型高淀粉酶组和梭型组中均存在高表达,而在囊型低淀粉酶组中呈低表达;三组中未检测到P53表达。结论 胰液逆流人胆道系统可以造成胆道上皮细胞的增生及凋亡增加,促进囊肿的形成;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且高表达NO有可能是胆总管囊肿发生恶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侧脑室壁和脉络丛细胞外基质与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外基质成分IV型胶原,laminin和fibronectin是微血管基膜的主要成分,10例死于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和10例死于非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每例均取侧脑室壁和脉络丛两份标本,用IV型胶原,laminin和fibronectin抗体标记,侧脑室壁室管膜下和脉络丛微血管周围抗体的阳性产的多呈不连续线状,IVH组三种细胞外基质成分阳性产物的平均单位面积比非IVH组小,P〈0.01,这表明I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