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右心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方法完全随机选择RMS患者46例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狭窄患者(轻度组)16例、中度狭窄患者(中度组)13例、重度狭窄患者(重度组)17例;选择与其年龄相匹配,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经体检心电图和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正常的16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应用RT-3DE测量其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并计算出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RMS轻度组RVEDV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79±22.70)%比(57.60±11.44)%,P〉0.05],RVESV值较正常组增大[(34.49±14.16)%比(22.83±4.80)%,P〈0.05],RVEF值较正常组下降[(53.09±6.39)%比(60.21±5.08)%,P〈0.01];RMS中度组RVEDV、RVESV、RVEF值[(77.17±26.04)%、(39.52±17.42)%、(50.03±6.7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MS重度组RVEDV、RVESV、RVEF值[(88.40±24.75)%、(49.01±19.57)%、(46.25±7.16)%]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度组RVEDV、RVEF值与轻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MS患者右心功能受损早于左心功能,右心室容量(尤其是中度、重度狭窄患者)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右心功能明显下降;RT-3DE能准确评价其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翔  陀有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03-320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TMZ。20mg/次,3次/d。8周后观察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38.0±2.4)%,治疗后LVEF(48.0±2.3)%;对照组治疗前LVEF(38.2±2.2)%,治疗后LVEF(42.0±2.5)%;两组LVEF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419、2.8482,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4.3147,P〈0.05)。对照组再住院10例(28.5%),治疗组再住院3例(8.5%),两组再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两组均未见死亡病例,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年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的影响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否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5岁的52例为高龄组,60岁以下64例为低龄组。比较2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预后。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多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入院至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长于低龄组(P〈0.05),2组梗死相关动脉急诊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应用比例,高龄组多于低龄组(P〈0.05),高龄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低龄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黄芪注射液治疗组患儿20例,不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Tei指数检测其心功能,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LVEF、LVFS、E/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心Tei指数、右心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心Tei指数(0.33±0.03)、右心Tei指数(0.26±0.0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治疗组治疗后左心Tei指数(0.31±0.03)、右心Tei指数(0.24±0.0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左、右心Tei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尸〈0.05)。临床疗效常规治疗组有效12例,黄芪治疗组有效18例。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原地区健康人群短期进入高原地区后肺动脉压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3年5—12月经胸心脏超声筛选出肺动脉压及心功能正常的平原地区健康成年人40名,通过超声测量进入高原前和进入高原后10 d肺动脉平均压(mPA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左、右心室Tei指数,观察6 min步行距离。结果入高原后10 d测量6 min步行距离、动脉血氧饱和度和RVEF低于入高原前,mPAP和右心室Tei指数高于入高原前(P〈0.05,P〈0.01),而LVEF和左心室Tei指数与入高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短期进入高原地区可出现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相关的右心功能降低,左心功能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11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55例,两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螺内酯20mg/d,大剂量组给予螺内酯60mg/d,经治疗6个月后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检测血浆BNP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1);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1.23±3.61)%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LVEF(30.33±3.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39.37±8.30)%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LVEF(45.17±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73.25±256.2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血浆BNP(991.07±211.35)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324.12±122.43)pg/ml与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后血浆BNP(200.58±145.11)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剂量组螺内酯治疗前后比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和8.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大剂量螺内酯可以降低BNP水平,明显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PCI手术后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蔡云刚  印伟 《中国药业》2008,17(11):53-5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LMWH)与坎地沙坦联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PHD)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将6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LMWH及坎地沙坦治疗,总疗程为6周。于治疗后2周和6周测定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动脉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右心室内径(RV)、肺动脉内径(P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及坎地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CPHD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肺血管及右心室重塑,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观察组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无复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3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心力衷竭发生率及梗死后心绞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无复流,改善心功能,并不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忠玉  黄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54-235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未使用替罗非班的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随访住院期间和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LVEF、MA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0d两组LVEF、MA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80d两组比较LVEF有所升高,MACE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张云  黄文珠  许端敏  陈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81-2883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程度、T波早期倒置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按PCI术后1hST段回落程度分两组:ST段回落≥50%组(A组,n=52),ST段回落<50%组(B组,n=10);按术后24hT波是否倒置再分为两组:倒置组(C组,n=47),未倒置组(D组,n=15).观察A、B及C、D组6个月内左心功能改善的差异.结果 A组、C组患者6个月内左心功能恢复优于B组、D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后对ST段和T波的分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预测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明  杨立绘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085-2086
目的 比较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临床预后.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PCI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PCI组和择期PCI组,比较两组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PCI组心绞痛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PCI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支持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2例,均行直接PCI术,其中20例术前应用IABP的为IABP组,12例未应用IABP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术后2周心脏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ve fraction,LVEF)值.结果 IABP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2周心功能[( 45.4±7.3),(40.5±6.2)]较PCI术后即时[(37.4±7.1),(36.8±6.7 )]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IABP组患者心功能(45.4±7.3)较对照组(40.5±6.2)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PCI术前联合应用IABP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42例,在行PCI术前后均进行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腺苷负荷检查,通过心肌显影程度定量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情况并记录其图像,将PCI治疗前后心肌声学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CI手术前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以便判断PCI手术疗效,估计患者预后.结果42例患者中39例患者成功完成PCI术,病变血管全部开通,重复造影示TIMI血流3级;灌注异常心肌节段治疗后局部所有毛细血管横截面积之和[A=(15.46±3.27)分]、血流速度[β=(0.75±0.16)分/s]、心肌血流量[A·β=(12.00±4.51)分2/s]均较治疗前[A=(6.68±1.76)分、β=(0.40±0.12)分/s、A·β=(2.82±1.38)分2/s]明显增加(t=37.25、27.58、30.65,均P<0.05).3个月后随访,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t=13.77,P<0.01),室壁运动记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8.75,P<0.01).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A、β、A·β相关性较强(均P<0.01).结论 PCI术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尽早行PCI术,可以挽救梗死区的缺血心肌,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5.
崔惠康  张叶 《安徽医药》2013,17(8):1400-1401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两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住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急诊介入组和静脉溶栓组,介入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12h内行急诊PCI术;静脉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6 h内行静脉溶栓,两组均在术后常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差异。结果介入治疗组较静脉溶栓组能明显改善变异性参数(P0.0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较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脂联素和脑钠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强化组,各32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前1周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强化组术前1周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d。术后第1天及第4、8周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脂联素和脑钠肽浓度。术前及术后第8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在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测定左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E峰/A峰比值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记录住院期间及院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3组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5.9±1.5)、(7.1±1.4)、(8.2±1.3)g/L比(3.9±1.2)g/L;治疗组:(5.7±1.4)、(8.3±1.5)、(9.6±1.2)g/L比(4.1±1.0)g/L;强化组:(5.8±1.0)、(9.9±1.7)、(11.5±1.1)g/L比(4.3±0.9)g/L](均P〈0.05)。术后第4、8周强化组血浆中脂联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②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3组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对照组:(636±99)、(547±124)、(467±112)ug/L比(746±102)ug/L;治疗组:(676±107)、(436±89)、(401±91)ug/L比(730±142)ug/L;强化组:(607±131)、(346±67)、(286±72)ug/L比(738±127)ug/L](均P〈0.05)。术后第4、8周强化组血浆中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③PCI术后第8周LVEDD、LVPWT、LVMI、WMS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LVEF、IVST、E峰/A峰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第8周强化组LVEDD、LVPWT、LVMI、WMSI均低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LVEF、IVST、E峰/A峰比值均高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观察周期内强化组死亡1例,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2例,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明显升高PCI术后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从而保护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效果优于瑞舒伐他汀普通剂量治疗。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在左心室重构方面明显于瑞舒伐他汀普通剂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基础上尽早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瑞舒伐他汀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导管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临床症状显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16900.6±7094.9)次/24h。分为两组:常规消融组18例按射频消融常规术式行置管、标测与消融,单导管消融组30例采用单导管射频消融术。所有患者均采用起搏标测,以起搏与自然发作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至少有11个导联相同作为消融靶点。结果消融术后动态心电图记录早搏(857.9±2605.6)次/24h,常规消融组与单导管消融组消融后室早分别为(824.6±2485.1)次/24h和(877.8±2716.9)次/24h,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88.8%和9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采用单导管消融术式同样安全有效,且操作更为简捷。  相似文献   

18.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缓慢型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e,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对起搏参数与QRS波宽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RVOT间隔部起搏和RVA起搏两组,分析两组起搏参数、标Ⅱ导联QRS宽度。结果 RVA组起搏术后3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为(173.80±5.42)ms,RVOT组为(118.35±3.0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心室起搏比率在术后即刻和术后3个月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能保证左心室与右心室正常的激动顺序,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置入VVI/DDD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RVOT组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A组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心电图QRS波的宽度,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的差异。结果RVA组起搏心电图QRS时限明显长于RVOT组〔(0.20±0.01):(0.12±0.02),P〈0.01〕;术前2组LVEF、FS、CI、SV和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RVA组3个月随访的LVEF、FS、CI、SV和E/A均有所降低〔(61.4±6.5):(54.2±4.3)%,(30.5±3.1):(26.5±2.8)%,(2.69±0.31):(2.34±0.24),(83.6±9.7):(68.3±11.3),(1.76±0.47):(1.29±0.38),均P〈0.05〕,RVOT组无明显变化〔(58.6±7.2):(57.7±6.8)%,(29.5±2.4):(28.7±2.1)%,(2.62±0.29):(2.59±0.28),(80.3±9.4):(79.6±9.1),(1.68±0.49):(1.66±0.48),均P〉0.05〕。结论RVOT间隔部起搏较RVA起搏能保证心室正常的激动和收缩顺序,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