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CEUS)及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及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结核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平均(44±13.5)岁。右肾结核14例,左肾结核21例。术前均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及二维超声联合造影检查,评估其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 35例患者中,CTU诊断肾结核32例(91.4%)。CEUS诊断肾结核22例(63%)。结论 CTU及CEUS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对于肾结核有更准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8年来86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路刺激征和血尿为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92%和49%。尿沉渣涂片查抗酸杆菌的阳性率为38%。尿TB-PCR检测的阳性率是42%。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和MRU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41%、65%、97%和100%。73例进行肾及部分输尿管切除术加抗结核治疗。结论:超声、静脉尿路造影和CT可作为诊断泌尿系结核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尿沉渣染色查抗酸杆菌、尿Tb—PCR仍应作为术前肾结核诊断的重要方法,CT诊断晚期肾结核的阳性率高于超声和静脉尿路造影,必要时结合肾脏及尿路核磁共振水成像检查(MRU)。主要治疗方法为肾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采用异烟肼 复合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联合化疗,疗程1~1.5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及泌尿成像技术(CTU)、后处理技术对肾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0例肾结核CT平扫、增强及CTU扫描表现,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组(VR)等后处理技术,分析不同时期肾结核的影像特征。结果不同时期肾结核CT表现各具有其特征性,早期典型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病灶呈花瓣状排列、钙化、肾脏外形的改变,晚期表现为肾积水、肾功能损伤、自截肾及肾周侵润等。结论肾结核在MSCT扫描尤其是CTU检查中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56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尿酸杆菌阳性率为14.6%;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诊断符合率为36.4%、39.2%、83.5%。42例肾脏已无功能行手术切除;14例行抗结核保守治疗。结果48例痊愈,8例失访。结论肾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不及时是导致中晚期肾结核发生的主要原因;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最有价值;治疗以肾切除为主,术中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  相似文献   

5.
肾结核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肾结核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56 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尿路刺激征、腰痛、血尿为常见症状。尿沉渣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为 32.0%,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excretory urogram, IVU)、B超、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60.7%、17.9%、78.1%。药物治疗 22 例,19 例治愈;手术治疗:患肾输尿管切除 35例,肾上极切除1例,输尿管膀胱移植术2例,回肠扩大膀胱术2例。结论 IVU是肾结核诊断的首选方法,CT对中晚期肾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药物治疗对早期肾结核有效,对中晚期肾结核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晚期肾结核101例的临床表现,并比较B 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临床表现中,腰痛、膀胱刺激征、血尿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B超、IVP、CT的诊断检出率分别为31.4%、43.5%和90.3%.三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22,P<0.05);与B超及IVP比较,CT诊断肾结核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2,P<0.0167;χ2=31.777,P<0.0167).结论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CT 对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中晚期肾结核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晚期肾结核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43例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治经验,以提高中晚期肾结核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3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腰痛为中晚期肾结核最常见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4%、65.1%、44.2%。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阳性率达90.7%,尿沉渣查抗酸杆菌有一定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中,CT诊断符合率最高(81.4%),同B超或泌尿系平片+静脉肾盂造影(KUB+IV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磁共振水成像(M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抗痨治疗者5例,其中2例用药期间病情好转,但停药后加重,1例肾自截,2例无效。3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术34例,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开放手术32例,腹腔镜手术6例。38例均治愈。结论泌尿系CT检查对中晚期肾结核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中晚期肾结核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方能治愈,如对侧肾功能良好,建议切除患肾,不提倡施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脓肿穿刺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肾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8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是最常见症状,分别为29例(42.6%)和51例(75.0%);尿常规异常62例(91.2%);尿抗酸杆菌检查58例,阳性8例(13.8%)。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膀胱镜检+活检的诊断率分别为30.9%、37.1%、88.2%、66.7%。结论肾结核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CT对中晚期肾结核诊断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顾海  秦永  梅方  应永强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21-1322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及血尿。膀胱刺激征72.8%,肉眼或镜下血尿40.4%;尿查抗酸杆菌、尿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为25.7%、90.5%;IVU、B超、CT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7.3%、27.9%、80.4%。79例接受药物治疗,痊愈70例(88.6%);57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结核,治愈56例。结论临床应采用多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肾结核的诊断率。早期肾结核多采用药物抗结核治疗,效果佳;晚期肾结核行肾切除时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肾结核合并输尿管轻度狭窄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的早期同时置入输尿管支架可能有助于减少晚期肾切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54例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尿常规、B超、静脉尿路造影(CIV)、CT检查,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临床表现为腰痛37例(68.5%),膀胱刺激症31例(57.4%),全身中毒症状29例(53.7%),血尿18例(33.3%).结果: 尿常规检查异常54例(100%),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升高28例(51.9%),尿抗酸杆菌阳性13例(24.1%);B超检查肾积水﹑肾结石或/和肾结构异常51例(94.4%);静脉尿路造影(IVU)确诊肾结核12例(22.2%),患肾不显影31例(57.4%);CT确诊肾结核38例(70.4%).肾结核合并膀胱结核11例,肺结核8例,骨结核3例,附睾结核8例,前列腺结核2例.50例患者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结核,随访1~9年治疗效果稳定,未发现泌尿系结核.结论:晚期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属不典型性,其诊断应在结合临床表现的前提下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为主.B超诊断晚期肾结核无特异性,CT诊断晚期肾结核的价值优于B超及IVU.治疗仍以手术切除肾脏为主,应尽可能切除患侧全程输尿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晚期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主要诊断、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至2009年6月收治泌尿生殖系结核31例,对其中17例晚期不典型肾结核,回顾性分析患者经济状态、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特点及其治疗情况。结果:来自农村及城镇低保家庭15例(88.4%),年龄多集中在20岁-50岁(70.6%),病程20天-7年,平均25.5月。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症11例(64.7%),肉眼血尿4例(23.5%),伴肾外活动性结核4例(23.5%),尿常规异常14例(82.4%),B超、静脉尿路造影(KUB+IVU)、CT分别检查17例、16例、11例,肾结核诊断率分别为29.4%、37.5%、63.6%。16例治愈,病理诊断为肾结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典型晚期肾结核仍不少见,临床遇有尿路感染症状,尤其是久治不愈的尿路感染者,应警惕肾结核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膀胱镜、手术等临床证实为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34例患者行CTU检查,结合分期增强扫描对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中,发现肾脏缺如2例,肾发育不全6例,肾脏融合畸形(马蹄肾)4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7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8例,输尿管开口异常4例;膀胱憩室2例,先天性膀胱直肠瘘1例。与手术结果对比,诊断率达到100%。结论 CTU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确诊及分类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尿路结石患者实施CT尿路造影检查,采用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获得CTU、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结果所有经CT检查的50例患者,其中47例患者的结石能够确诊,图像直观,结石定位准确,诊断率为94%。结论宝石能谱cT尿路造影具有图像质量好,对结石的检出率高,结合横断面图像诊断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钟万 《当代医学》2014,(8):153-154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选取120例怀疑患有肺结核患者,分两个阶段进行收集对照。由负责医师严格按两组扫描参数对同一患者给予相关的CT扫描方案,低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5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5 mm;常规剂量CT扫描组(120例),采用120 kV,200 mAs,厚度为5 mm,层间距为5 mm。对两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以及检查辐射量进行统计。结果低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20例,检出率为100%,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84例,诊断率为70%;常规剂量CT扫描组,肺结核检测阳性者共104例,检出率为86.6%,其中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共72例,诊断率为60%。结论低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检出率及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CT扫描,对肺结核的诊断较为准确,其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肺段定位后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管腔外肺病变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常规内镜检查阴性的局灶性肺病变患者参照CT肺段定位行TBLB,并随访病理及临床结果。结果 80例患者最终确诊肺癌54例(67.5%,54/80),TBLB诊断34例(42.5%),占肺癌62.9%(34/54),非特异性炎14例(17.5%)、坏死性炎5例(6.3%),结核5例(6.3%),TBLB总确诊率72.5%(58/80)。结论结合CT肺段定位,TBLB能显著提高内镜阴性周围性肺病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UO)为首要表现的尿路感染(UT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8-05-2012-10感染科住院的FUO病例,对其中最终诊断为UTI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集FUO病例共计2 450例,最终临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的患者60例(2.40%).60例UTI患者中,女49例(81 70%),男11例(18.30%);40岁及以上者52例(86.70%),其中男9例(15.00%),女43例(71.70%);40岁以下患者8例(13.30%).存在基础疾病者47例(78.30%),有免疫系统疾病及免疫抑制剂使用史者18例(30.00%),有泌尿系畸形、尿路梗阻17例(28.30%),糖尿病12例(20.00%)、有UTI史10例(16.70%).病原学检查阳性者32例(53.30%).间歇性发热者53例(88.30%)、中低热43例(71 70%).血液病原学培养无阳性病例,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率16.70%(32/192),共培养出菌株37株,包括大肠埃希菌8株(21.60%)、粪肠球菌7株(18.90%)、肺炎克雷伯杆菌7株(18.90%),念珠菌5株(13.50%)、结核分枝杆菌2株(5.40%).结论 以FUO为特征的UTI患者占FUO比例约2.40%,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免疫系统疾病及相应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泌尿系畸形及尿路梗阻、糖尿病、UTI史等基础疾病为其高危因素.间歇性发热或持续低热是UTI常见临床表现,但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KUB)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临床考虑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做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的同时行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并行3D尿路造影重建,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78例中输尿管结石42例,输尿管结核4例,输尿管肿瘤9例,膀胱癌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先天畸形7例(包括肾输尿管连接部狭窄5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腹腔或盆腔肿瘤及其他病灶压迫输尿管6例,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CTu)合用,图像好,能充分显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膀胱以及泌尿器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KUB平片加低张静脉尿路造影(IVP)与多层螺旋CT低张尿路造影合用,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病变有诊断价值,对炎症性病变鉴别诊断有帮助,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痛苦少、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泌尿系患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方法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比较两种64层CT尿路成像(CTU)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包含两组资料。一组为阳性法组,收集B超提示输尿管结石,行静脉肾孟造影(IVP)的患者共36例,患者行IVP检查后接受64层CT平扫;另一组为阴性法组,收集23例急性肾绞痛疑为输尿管结石直接行64层CT平扫。将上述两组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KUB+IVP与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阴性法CTU与超声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以及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的诊断输尿管结石阳性率,用SPSS1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1)阳性法组36例输尿管结石中,KUB+IVP诊断正确者20例,阳性法CTU诊断正确者31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P〈0.05);(2)阴性法组23例输尿管结石中,阴性法CTU诊断正确者22例,B超诊断正确者1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阳性法CTU与阴性法CTU诊断输尿管结石正确率无明显差异(χ^2=0.55,P〉0.05)。结论阴性法CTU与阳性法CTU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率优于B超,KUB+IVP;阴性法方便快捷、不需使用对比剂,尤其适用于肾绞痛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