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的一种弥漫性的炎性病变,病因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饮食、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病以欧美多见,国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UC属于内科治疗范畴,但有20%~30%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故外科医生应熟知UC的病理特点,正确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现就UC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病因与自身免疫、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临床多采用磺胺类抗菌药(salicylazosulfapyridin,sAsP)、皮质类固醇和免疫制剂治疗,它们可以缓解病情,但副作用较大,停药后常反复发作而成慢性UC。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欧洲20个中心调查显示UC的年发病率为11.2/10000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关,且病程长,病变程度轻重各异,由于病因不明,临床上常常表现反复发作而治愈难度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TRAF4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TRAF4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将UC患者35例(UC组)和普通肠炎患者15例(对照组)经结肠镜活检,HE、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黏膜腺上皮及淋巴细胞、浆细胞的TRAF4表达情况.并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UC中淋巴细胞、浆细胞核的TRAF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核的TRAF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中肠黏膜腺上皮细胞浆的TRAF4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TRAF4在UC中细胞核的表达存在异常,尤其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于直肠与结肠部位的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本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法治疗UC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其发病率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呈上升趋势[1]。多数学者认为UC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精神等因素有关,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许多研究结果认为肠黏膜局部免疫学异常或正常免疫功能的破坏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结肠黏膜的免疫及炎症反应,且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认为这与调节细胞因子基因转录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肠镜、病理检查及治疗方法。结果显示,临床主要表现:93例溃疡性结肠炎(UC)以腹泻为主,伴有腹痛和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和左腰腹部;59例克罗恩病(CD)以腹痛为主,伴有腹泻和黏液或水样便,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和脐周。病变范围:UC以直肠和全结肠为主;CD以末端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临床类型:UC以初发型及慢性复发型多见;CD以狭窄型为主。内镜及病理大体检查:UC为多发性表浅溃疡、连续性弥漫性黏膜充血糜烂,病理检查镜下隐窝脓肿较多见;CD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的黏膜炎症,病理检查镜下黏膜下层见结节样肉芽肿。CD并发症较多,主要为肠梗阻、瘘管及肠穿孔。UC结肠镜病理活检确诊率为96.8%,3.2%的病例是经手术标本病理活检确诊。CD结肠镜病理活检确诊率为59.3%,40.7%的病例是经手术标本病理活检而确诊。结果表明,IBD临床表现多样,CD并发症较UC多见,误诊率较高,结肠镜病理活检是诊断UC和CD的有效方法。合理内科治疗和选择性外科治疗可提高IB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UC与CD都可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出血性腹泻、腹痛、发热、贫血等,治疗上虽以内科药物为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须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自2000—2004年,笔者对病变部位在直肠、乙状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进行中药滴注保留灌肠治疗中,以健脾化湿祛瘀汤为基础,结合镜检所见辨证加味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Icerative CoI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全部结肠和末端回肠。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为主;部分病例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少数伴有肠道外疾病如关节炎、脊柱炎、结节性红斑、心肌病变、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等。新近肠外表现的研究集中在良性颅内压增高和心血管病变,包括大动脉炎和心内膜炎等。  相似文献   

11.
对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旨在为护士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防治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以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发生在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性病变,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但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医生和患者都过分依赖药物治疗,忽视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我国UC治疗的整体水平,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改变理念、合理掌握手术时机、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处理水平、避免和减少并发症以及多学科协作是成功治愈U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变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蔓延至全结肠。根据UC的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不甚相同。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理念及治疗方法的局限,大多数医生过分注重内科药物治疗,以及患者对手术治疗存在畏惧心理导致依从性较低,从而忽视了手术治疗的这一重要途径,影响了治疗该病的整体水平,使部分患者预后不佳。治愈UC的关键需要我们转变理念、掌握时机、采取合适的外科术式、完善手术护理及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就以上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归巢受体整合素α4β7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关系,分析UC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改变的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UC组和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72 h取标本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组织中地址素MAdCAM-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组织中α4β7的表达;流式细胞检测大鼠门静脉血中整合素α4阳性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UC组大鼠结肠黏膜下MAdCAM-1表达明显增强(0.72±0.33比0.21±0.41,P<0.01),主要表达在黏膜下微血管区;UC组α4、β7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0.683±0.238;0.842±0.374比0.146±0.132;0.241±0.624,P均<0.01);UC组结肠静脉回流血中α4+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6.73±8.24比14.66±6.74,P<0.01).结论 UC大鼠发病时α4β7阳性淋巴细胞的比例升高,参与肠淋巴细胞过渡归巢现象,肠黏膜免疫功能亢进可能是UC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n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病,CD),是由环境、基因和免疫因子联合影响,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首例UC并发肠癌报道于1925年。IBD通过多步骤介导肿瘤发生,其中UC并发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表达情况及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UC患者36例,对照组33例,均行内镜检查并活检肠黏膜组织,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组织中PAR-2及COX-2表达情况。结果:UC患者肠黏膜PAR-2和COX-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UC组PAR-2及COX-2表达高于中度、轻度及对照组(P〈0.05);病理I~IV级病变肠黏膜中PAR-2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O.05),Ⅲ~IV级高于I~Ⅱ级(P〈0.05)。病理Ⅲ~IV级COX-2表达明显高于I~Ⅱ级及对照组(P〈O.05,P〈0.01)。UC患者正规治疗,进入缓解期后两者表达明显下降(P〈O.01)。在肠黏膜组织中PAR-2表达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O.501,P〈0.01);均与U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O.05)。结论:UC的发生发展与PAR-2及COX-2过度表达密切相关,两者共同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高效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我院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M组)、他克莫司胶囊(T组)、环孢素软胶囊(C组)口服治疗UC患者各100例,并对患者的耐受性、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疾病活动指数(DAI)、内镜下肠黏膜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3组患者中因药物不耐受或出现不良反应等而遐出研究49例,其中M组9例(9.0%),T组30例(30.0%),C组10例(10.0%)。3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都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均很快恢复。3组患者治疗后D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M组、T组和C组内镜下肠黏膜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0.4%(55/91)、51.4%(36/70)和45.6%(41/90)。结果表明,高效免疫抑制剂治疗UC疗效肯定,而且安全性高,为UC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腺性膀胱炎及其诊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为引起临床医师对腺性膀胱炎的重视,本文就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病理改变、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关系、腺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认为腺性膀胱炎病因复杂,可能与膀胱黏膜慢性刺激有关.可作为膀胱癌的前期改变。其治疗只有针对病因,消除慢性刺激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复方菊花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随机设复方菊花冲剂治疗组(30例)和柳氮磺吡啶对照组(30例),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值及肠镜黏膜像等进行对比观察,并造模形成大鼠UC,用药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及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在临床总疗效、主要症状、体征、黏膜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研究证明,复方菊花冲剂能促进大鼠肠黏膜炎症的吸收,促进溃疡修复愈合。结果表明,复方菊花冲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UC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1概述 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主要发生在结直肠黏膜层的炎症性病变,以弥漫性、浅表性结直肠溃疡为主要病理改变,左半结肠受累多见,但可累及全结肠和直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