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脑血流特点及其与脑白质损伤的关系,探讨检测早产儿早期脑白质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监测75例早产儿出生后早期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强度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75例早产儿发生脑白质回声增强(PVE)57例,占76%,其中Ⅰ度41例,Ⅱ度10例,Ⅲ度6例。早产儿脑白质回声增强程度与胎龄有关,与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等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特征性声像改变随胎龄增长改善,监测脑血流参数尚不能预测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早期诊断及后期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评估不同胎龄、不同体重早产儿脑发育的规律;通过超声追踪测定,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以及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额叶发育规律;探讨大脑横径与头围测量之间、小儿神经系统异常与脑发育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超声检查的优势。结果 额叶厚度、大脑横径随着出生月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在出生早期额叶发育较快,有一段追赶生长期,至矫正胎龄达40周时达到甚至超过正常儿的脑发育水平,后期脑发育增长速度逐渐减慢,3~6个月时中-重度脑损伤早产儿与正常儿差异逐渐增大;大脑横径与头围测量值之间具有线性相关,亦可反映脑发育情况;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与超声测量脑发育落后之间具有一致性,单纯额叶萎缩患儿临床头围测量无异常,超声可以量化反映脑发育情况,协助临床明确诊断。结论 超声不仅可对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脑室旁白质的损伤程度及转归做出评估,还可量化反映脑发育情况,可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随访复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超声在早产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方法运用高频凸阵小型超声探头对382例早产儿颅脑进行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最大血流速度(PS)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结果 382例早产儿中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89例(23.3%),脑实质回声增强26例(6.8%),侧脑室扩张9例(2.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例(1.3%),脑囊肿4例(1%)。在脑血流动力学方面,当早产儿的脑血流调节功能受到破坏时,表现为持续性低RI值,RI值愈低,病情愈重。结论超声对早产儿颅脑检查,对临床医生治疗及对预后评估有着重要价值。且超声检查方便价廉,临床医生及患儿家属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23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结果显示头部外伤早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CD异常率较CT检查发现异常率高达72%以上。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与病情轻重、病程关系不大。认为TCD检查用于头部外伤后的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能客观反应脑外伤的继发脑  相似文献   

5.
王思佳  陆慧 《吉林医学》2013,(28):5825-5826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在生后3 d内进行彩超检测,并选取4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分析二维颅脑超声声像图改变及两组新生儿的脑血流情况。结果:彩超在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特别对中重度患儿,准确率为100%。另外,患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以及阻力指数(RI)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异常,Vs、Vd下降,RI上升(P<0.01)。结论:彩超在临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一定参考价值,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早期改变则能够较早提示病变的存在,对本病的下一步临床治疗以及患儿预后均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重度窒息新生儿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出生时重度息新生儿的脑血流速度变化及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于复苏后24小时内及72小时内分两次进行脑血流速度检测。根据发生HIE的程度分为中重度组、轻度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重度窒息所致HIE患儿24小时内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减慢,博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增加,大脑前动脉的上述值在HIE中重度组改变明显,轻度组左侧大脑前动脉的PI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HIE患儿之间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PI、RI及大脑前动脉的PI在72小时内有所恢复,但中重度组患儿大脑前动脉的Vm及RI与轻度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重度窒息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脑血流速度减慢,脑灌注减少,如果脑血流速度尤其是大脑前动脉的Vm、RI72小时时不能完全恢复,则提示脑的缺血性损伤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36例窒息后新生儿脑血流参数进行钴价,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程度进行观察,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新生儿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动脉阻力指数。结果 中,重度窒息患儿脑动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组,RI指数重度窒息组高于正常组,结论 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的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提示观察窒息后新生儿脑血管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可作为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23例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结果显示头部外伤早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CD异常率较CT检查发现异常率高达72%以上。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与病情轻重、病程关系不大。认为TCD检查用于头部外伤后的血液动力学的监测,能客观反应脑外伤的继发脑血管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流动力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HIE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观察组HIE患儿54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于生后不同时段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IE组生后24、48、72h内各组动脉流速均降低,而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对比轻、中、重3组大脑动脉24、48、72、120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阻力指数与病情呈正相关。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HIE患儿大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及时反映窒息新生儿脑血流的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HIE,及时制定干预措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血流动力学动态改变,探讨其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出生后24、48、72、120 h对观察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及对照组正常新生儿10例,进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时间平均流速、阻力指数的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后24、48、72 h内各组动脉流速均降低,而阻力指数较高,72 h这种差异消失;进一步观察轻、中、重3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阻力指数与病情正相关。结论:脑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升高是脑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超声特点和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彩超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为3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颅内超声能清楚显示颅内结构、病变范围,HIE患儿存在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舒张期血流速度减慢(P〈0.05),PI、RI(P〈0.01)显著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HIE患儿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无创伤,可在床旁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受试者(LA组)102例为LA病人(脑MRI证实),对照组为96例无LA的正常老人。LA组再依据Fazkas量表进行不同病变程度分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TCD检查,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I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SA)的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LA组MCA、ICA、ACA的Vm值较对照组减慢(P < 0.05~P < 0.01),PI值升高(P < 0.05~P < 0.01)。LA组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Vm值逐渐降低(P < 0.05~P < 0.01),PI值逐渐升高(P < 0.05~P < 0.01)。结论脑白质区域的血液主要由颈内系统提供,LA病人的脑血流速度减少,血流阻力升高;随着LA病变程度的改变,脑灌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芹  王少华 《医学综述》2014,(2):228-231
随着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延迟及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可发生脑瘫。脑白质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依靠头颅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检查,近年来,实验室检查及脑功能性检查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了解其发生机制,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做出诊断,对其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价早产儿颅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延迟断脐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7年期间出生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条件随机选取80例分成2组。33例为实验组,采取60 s延迟断脐;47例为对照组,采取10 s内常规断脐。通过超声监测其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以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实验组(30.3%)低于对照组(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实验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Vs)[(41.24 ± 5.9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10.45 ± 2.84)cm/s]、搏动指数(PI)(1.61 ± 0.24)均高于对照组[Vs(39.21 ± 9.46)cm/s、Vd(8.95 ± 4.53)cm/s、PI(1.57 ± 0.31)],实验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则低于对照组(0.73 ± 0.06 vs. 0.76 ±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取60 s延迟断脐后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使大脑中动脉处于高流量低阻力状态,改善脑血流供应;超声可以提供有效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供临床参考,有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HP)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HPSonos3000型彩色多普勒声像仪对所有对象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检查,同时采用监护机监测其颅内压,记录所得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Vmean)、颈总动脉血流流量(Qmean)、血管特性阻抗(Zc)、动态阻力(DR)、ICP值。结果:损伤患儿伤侧与正常对照组及对侧部比较,Vmean值、Qmean值显著下降,反映脑血管变化指标的Zc值、DR值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当损伤患儿伤侧ICP〈4 kPa,与正常对照组及对侧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流的下降是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可作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应经常进行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尽可能避免上述因素的发生,以维持脑血流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脑白质在解剖学上也称“髓质”,是无数神经元轴突聚合形成的神经纤维。白质损伤是早产儿特有的脑损伤形式之一,最严重的结局是早产儿脑室旁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umalacia,PVL),会造成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瘫、视听功能异常、认知障碍等。近年来,我国早产儿、低体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特点与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对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可出现脑瘫、皮质盲、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与MRI晚期表现有较大相关性。参照Flodmark之MRI诊断标准,符合PVL20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3例,重度2例),脑室旁白质持续病变5例,一过性病变8例。重症病例的发生与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尤重度PVL预后不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引起危重早产儿供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VL的发生。MRI对PVL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适合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期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脑室内出血的一组极低体重儿,当胎龄达40周时,分别行颅脑超声与颅脑 CT检查,比较其异同.并将患儿随访至2岁,判断预后.方法 本文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31日早产儿4473例,分别于生后2-3天行颅脑超声检查,确诊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996例,把其中体重不足1500克405例的患儿于胎龄达40周行颅脑CT与颅脑超声检查.结果 颅脑超声示脑室周-脑室内出血未吸收的,颅脑CT也可提示.颅脑超声提示脑白质损伤的CT表现为白质低密度;B超提示脑白质软化的CT部分显示孔洞脑;随访至2岁时存在脑瘫,视力,听力障碍,认知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检查以方便,快捷,敏感,可床边操作等特点逐渐成为早产儿颅脑影像的首选检查方法.但胎龄达40周时颅脑CT辅助颅脑超声对脑损伤的评估和判断预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楚冬梅  姚玲 《吉林医学》2012,33(31):6756-6758
目的:探讨早产儿围产期因素与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床旁检测260例早产儿头颅,前囟窗检测脑组织,颞窗检测脑血流,将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与脑损伤以及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缺氧等因素进行关系对比研究。结果:本组260例早产儿中138例发生了PIVH,发生率为53.1%。其中Ⅲ级以上重度PIVH 25例,重度PIVH发生率9.6%,占PIVH总数的18.1%。PVL39例,发生率15%。PVL合并IVH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3例。轻度脑损伤113例,重度脑损伤61例。脑损伤发生率66.9%。不同胎龄、体重早产儿MCA流速Vs、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Vs、Vd流速越快。而不同分娩方式及围产期缺氧情况之间MCA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第1、3、7天MCA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日龄的增大,MCA流速逐渐增大,不同程度脑损伤组MCA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越重,其Vs、Vd及Vm流速越大;然而,脑损伤越重,RI、PI越低。结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作为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否及判断轻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形式,存活者常伴有脑瘫、认知障碍、行为缺陷及轻度运动障碍等后遗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缺乏特异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近年来,脑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S100B蛋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细胞因子可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了解早产儿脑白质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各种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的致残率,以及防止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