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A组患者给予后路减压手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Cobb's 角、伤椎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效果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A组伤椎高度术前术后分别为(1.2±0.6)和(2.9±0.3),Cobb's 角(°)术前术后分别为(31.4±3.5)和(15.0±3.8),神经功能分级A、B、C、D、E各有1例、1例、6例、18例和4例。B组伤椎高度术前术后分别为(1.1±0.6)和(3.0±0.2),Cobb's 角(°)术前术后分别为(30.2±3.1)和(15.2±3.7),神经功能分级A、B、C、D、E各有1例、2例、6例、17例和4例。结论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5.
胸腰段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与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后行前路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对35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前路手术治疗进行术前、术后的Frankel分级对比。结果及结论:前路手术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创口过大,解剖复杂,出血过多又是此手术无法避免的问题所在。故前路手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应慎重开展。  相似文献   

6.
我科10年来手术治疗脊柱脊髓损伤191例。得到随访的124例,现就手术治疗中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材料本组男87例,女37例。年龄19~68岁,平均49.1岁。致伤原因:交通肇事53例,砸伤42例,坠落和摔伤29例。新鲜伤96例,陈旧伤28例。完全瘫30例,不完全瘫94例。按Frankel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本文对 2 35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分类法总结有随访资料的 2 35例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 ,手术前后应用Frankel分级法进行对比。以寻求脊柱脊髓损伤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2 结果2 35例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 5年 ,平均 3.2年。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X线片原有椎体压缩程度未加重 ,椎体无再移位现象。3 讨论胸腰段是胸、腰椎的移行区域 ,损伤的发生率高。该类损伤患者截瘫可表现为脊髓损伤、马尾损伤、神经根损伤或其他并发损伤 ,必须重视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手术选择应根据X线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术期综合护理,对照两组患者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脊髓损伤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当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明显帮助患者调整术前状态,提高术中配合度,保证术后的康复有效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ASIA分级B、C、D级,随机分为两组,前路组采取前路减压治疗,后路组采取后路减压治疗,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6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前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97.4±76.4)m L、(243.6±25.9)min,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治疗前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前路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分别为(75.6±13.3)分、(76.4±16.3)分,均优于后路组,均P<0.05;治疗后,前路组Cobb’s角、伤椎高度分别为(43±4)度、(3.7±0.6)cm,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较佳,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有助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脊柱损伤指脊柱受到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骨折、关节脱位及相关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1].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容易合并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正确的护理对脊髓损伤的恢复起重要作用.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至2008年共收治脊柱脊髓损伤患者18例.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接受临床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情况评分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9%;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期间,如果在围手术期可以给予优质护理干预,那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曹望  周志宏 《吉林医学》2021,(2):445-446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后路减压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前后路减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以及患者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及伤椎高度.结果:后路组临床手术指标均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韦中阳 《中外医疗》2011,30(12):78-78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发脊柱脊髓损伤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46例胸腰椎骨科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和后路减压脊柱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 3例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肌力Ⅳ级1例,恢复至Ⅲ级2例,无恢复1例,其余42例不全截瘫均独立行走及恢复正常劳动。结论胸腰段骨折伴发脊柱脊髓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同时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最大限度的为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14.
脊柱骨折合并脊谈损伤是一种危害人体而又能严重致残的疾患。目前其治疗多从骨科角度给病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对其脊髓损伤只是令其自然恢复。作者认为应尽早采取综合疗法,尤其是针炙和按摩疗法,从人体整体功能恢复人手,是治疗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以针炙治疗为主方法的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结果 观察组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均要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减压手术,前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9~2005年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及截瘫患者行术后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应用。方法:我院开展该类手术以来,对64例经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6。矫正到术后约5°。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21例〉90%,7例〉80%。神经功能除神经损伤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的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应用。方法:我院开展该类手术以来,对64例经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6°矫正到术后约5°。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21例>90%,7例>80%。神经功能除神经损伤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的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4月75例脊柱外伤合并脊髓损伤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16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后路同时减压钛板内固定2例,胸椎及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后路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25例,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A—F及R—F共32例。结果:75例患者,经术后6个月至12个月随访,除1例上颈段(C3,4)骨折脱位严重者,术后第2天死亡。3例截瘫者肌力恢复不明显,但二便失禁功能有部分恢复。其余71患者术后肌力明显改善,肌力提高2级~3级,感觉过敏消失,麻木减轻,感觉平面下降。讨论:对于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早期正确的外科手术治疗可这到解剖复位,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有助于残存脊髓功能的恢复和促进早期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