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丹参酮Ⅱ_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对HeLa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烟酸己可碱33258染色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用药后Bcl-2和bax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它能促使HeLa细胞发生凋亡;用药48h后Bcl-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基因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
潘勇军  李晓勇  杨光田 《医药导报》2008,27(9):1019-1021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肽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建立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VSM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原癌基因c fos和c myc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VSMC增殖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使VSMC G0/G1期比例升高(P<0.01),S期比例下降(P<0.01);丹参酮ⅡA各组随着浓度的增加,VSMC中c fos和c myc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下调VSMC中c fos及c myc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对胰岛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何庆  王保平  刘铭  苏京  王晶  陈克勤  尹潍 《天津医药》2004,32(5):293-295
目的:观察高浓度游离脂肪酸体外对胰岛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高浓度游离脂肪酸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βTc3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定量RT~PCR(QRT—PCR)检测培养后bc1-2、bax、c—myc、p53和fas mRNA的表达。结果:高浓度游离脂肪酸使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和βTc3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胰岛细胞凋亡过程中,诱导凋亡基因bax、c—myc、fas的tu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抵抗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53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游离脂肪酸可能通过诱导胰岛细胞凋亡导致或加重糖尿病,其中bc1-2/bax mRNA表达比率变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CPUY013在体内外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采用MTT法、克隆原形成法检测CPUY013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以pBR322 DNA为底物,依据质粒的松弛和超螺旋形式在琼脂糖电泳上泳动度对药物抑制解旋的作用进行定性分析.用AO/EB荧光染色技术、DNA凝胶电泳及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口服给药CPUY013后观察其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PUY013对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CPUY013处理后的BGC823细胞中Topo Ⅰ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CPUY013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随着剂量的增加,CPUY013对Topo Ⅰ松弛活性的抑制趋势增强.100 μmol·L-1 CPUY013和拓扑替康(TPT)对Topo Ⅰ松弛活性的抑制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CPUY013可使大部分BGC823细胞阻滞在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出现DNA片段化,亚G1峰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荧光染色后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同时,CPUY013能明显抑制BGC82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150 mg·kg-1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为62.1%.CPUYOl3使BGC823细胞内Topo Ⅰ和bel-2蛋白表达均有所下调,p53和bax蛋白表达有明显上调趋势,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新型Topo Ⅰ抑制剂CPUY013在体内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体外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opo Ⅰ,从而下调bcl-2,上调bax和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CPUY013在体内外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采用MTT法、克隆原形成法检测CPUY013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以pBR322 DNA为底物,依据质粒的松弛和超螺旋形式在琼脂糖电泳上泳动度对药物抑制解旋的作用进行定性分析。用AO/EB荧光染色技术、DNA凝胶电泳及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口服给药CPUY013后观察其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观察CPUY013对BGC823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CPUY013处理后的BGC823细胞中Topo I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CPUY013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随着剂量的增加,CPUY013对Topo I松弛活性的抑制趋势增强。100 μmol·L-1 CPUY013 和拓扑替康(TPT)对Topo I松弛活性的抑制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CPUY013可使大部分BGC823细胞阻滞在S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出现DNA片段化,亚G1峰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荧光染色后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同时,CPUY013能明显抑制BGC82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150 mg·kg-1剂量组的瘤重抑制率为62.1%。CPUY013使BGC823细胞内Topo I和bcl-2蛋白表达均有所下调, p53和bax蛋白表达有明显上调趋势, 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 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新型Topo I抑制剂CPUY013在体内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体外可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GC823细胞增殖,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opo I, 从而下调bcl-2,上调bax和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MTLC(c-myc target from laryngeal cancer cells)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生长的影响,用RT—PCR法检测了MTLC mRNA在胃癌组织及配对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并将表达载体pcDNA3.1-MTLC用脂质体转染BGC823细胞,G418筛选后手工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15例胃癌组织中有9例(60%)MTLCmRNA表达下调。表达MTLC的BGC823细胞生长速度与对照细胞无明显差异,但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结论:MTLC基因在大多数胃癌中表达下调并可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提示MTLC可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以及对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抑制BGC823细胞增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处理胃癌BGC823细胞,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胃癌BGC823细胞中PPAR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大蒜素抑制BGC823细胞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大蒜素作用72h后明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PPARγ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下调PPARγmRNA表达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iRNA)抑制胃癌细胞中LOXL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OXL2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侵袭能力影响及机制.方法 QRTPCR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LOXL2表达;合成针对LOXL2的siRNA,并转染胃癌细胞株BGC823;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BGC823细胞侵袭能力;检测转染前后BGC823侵袭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结果 LOXL2在BGC823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上皮细胞株(P<0?.01);与未转染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相比转染组胃癌细胞BGC823中LOX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侵袭实验显示LOXL2-siRNA转染组胃癌细胞BGC823穿膜细胞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质粒组和未转染组(P<0.05);转染后BGC823中MMP-2、MMP-9表达均较转染前降低(均P<0.05).结论 抑制胃癌细胞BGC823 LOXL2表达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逆转人E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证实丹参酮ⅡA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及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 用光镜、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处理前后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增殖试验(MTT法)、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经一定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后MCF-7细胞形态改变,接近正常上皮细胞形态;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一时问依赖关系;对MCF-7细胞增殖具抑制作用;可上调增殖、分化相关基因ERa、nm23-1、c-fos的表达,下调c-myc的表达.结论 丹参酮ⅡA对MCF-7细胞体外生长、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对MCF-7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表型逆转作用;可上调细胞ERa、c-fos、nm23-1和下调c-myc基因表达,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逆转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0.
张鹏  王庆苓  侯亚义 《江苏医药》2013,39(12):1371-1373
目的 分析胃腺癌BGC823细胞Zbtb7A高表达前后差异基因的表达.方法 应用22K人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筛选BGC823细胞高表达Zbtb7A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RT-PCR验证部分差异基因的表达.结果 发现Zbtb7A高表达前后BGC823细胞有显著性表达差异的基因共312个,其中上调基因205个,下调基因107个.经RT-PCR验证部分差异基因的表达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Zbtb7A高表达前后胃腺癌BGC823细胞部分功能基因存在着显著的表达差异,多数差异表达的基因参与细胞黏附、细胞骨架形成以及细胞代谢等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缺氧诱导下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VEGF表达及NO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设常氧对照组、缺氧组(CoCl2处理进行缺氧诱导)和实验组(CoCl2缺氧诱导加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丹参酮ⅡA浓度分别取0.5、1.0、2.0、5.0mg/L,处理时间分别为12h、24h和48h;MTT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方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分泌水平.结果 MTT实验表明,丹参酮ⅡA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缺氧诱导下CNE-2细胞的增殖(均P<0.05),5.0mg/L丹参酮ⅡA处理48h后其抑制率达到52.79%.ELISA实验发现丹参酮ⅡA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缺氧诱导下CNE-2细胞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剂量大于1.0mg/L后均P<0.05),5.0mg/L丹参酮ⅡA处理24h后VEGF表达水平降低37.21%;丹参酮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CNE-2细胞NO分泌水平.结论 丹参酮ⅡA可有效抑制缺氧诱导下CNE-2细胞的增殖,降低其VEGF蛋白的表达及NO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丹参酮Ⅱ_A逆转多药耐药的体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房》2015,(25):3488-349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逆转多药耐药的体外效应。方法:以0[仅20 mg/L多柔比星(ADM)或顺铂(DDP),阴性对照]、5mg/ml丹参酮ⅡA(联合20 mg/L ADM或DDP)培养人乳腺癌耐ADM(MCF-7/ADM)细胞、人肺癌耐DDP(A549/DDP)细胞24、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细胞中细胞周期控制蛋白CDC25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KD2)m RNA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比较,丹参酮ⅡA作用于MCF-7/ADM、A549/DDP细胞24、48 h后细胞活力减弱,细胞中CDC25A、CKD2 m RNA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ADM或DDP能够抑制MCF-7/ADM和A549/DDP的细胞活力,减弱细胞中CDC25A、CKD2 m RNA表达,具有一定的逆转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宫颈鳞癌细胞SIHa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丹参酮ⅡA的促凋亡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培养人宫颈鳞癌细胞SIHa,24 h后加入浓度为0.5、1.0、2.0和5.0 mg/L的丹参酮ⅡA,继续培养24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早期凋亡率,R123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改变。Western blot蛋白印记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均可导致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MTT试验表明,丹参酮ⅡA对SIHa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或P0.01);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培养24 h后SIHa细胞出现凋亡,早期凋亡比例分别为5.8%、7.9%,10.2%和20.44%。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an ⅡA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呈现降低趋势(P0.01)。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丹参酮ⅡA处理细胞24 h后,丹参酮ⅡA培养组SIHa细胞Bcl-2蛋白表达呈现降低趋势,而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SIHa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绞股蓝皂苷对小鼠白血病P388细胞内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绞股蓝皂苷 (gypenosides ,GP)体外给药对小鼠白血病P 388细胞内原癌基因c fos和c 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和狭线杂交的方法检测c fos和c myc基因表达的水平。 结果 GP在给药剂量0 0 15和 0 0 30 g·L-1的条件下 ,体外给药 2 4h ,c fos和c myc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0 5 2 2 ,0 947和 0 16 5 ,0 12 0 ,而对照组则为 0 36 0和 0 30 8。结果表明 ,GP作用 2 4h使P 388细胞内的c fos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c myc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GP对原癌基因c fos,c myc表达水平的影响是其抑制P 388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Ⅱ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 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伟  陈昊 《医药导报》2007,26(12):1398-1400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丹参酮Ⅱ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试剂盒测定ERK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丹参酮Ⅱ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测定Bax及bcl 2表达。结果MTT实验显示丹参酮ⅡA对CAOV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显示丹参酮ⅡA可抑制ERK活性,流式细胞术显示丹参酮ⅡA可诱导CAOV3细胞凋亡,免疫印记法显示丹参酮ⅡA上调Bax,同时降低bcl 2表达,使Bax/bcl 2比值增加。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ERK通路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途径与上调Bax表达,降低bcl 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针对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ISL1)的小干扰RNA(siRNA)对人胃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合成ISL1的siRNA,转染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和BGC-S,逆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ISL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构建的针对ISL1基因的siRNA能够显著抑制靶基因ISL1 mRNA和ISL1蛋白的表达。转染48h后BGC823和BGC-S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结论 siRNA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和BGC-S的ISL1表达,从而对进一步研究胃癌干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灵芪胶囊(LQC)含药血清在体外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LQC含药血清对体外处理A549细胞株24,48,72,96 h的增殖抑制率。采用RT PCR检测A549细胞株C myc和Survivin 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Wright Giemsa染色方法观察灵芪胶囊含药血清对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 结果不同浓度LQC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均与浓度呈正相关。RT PCR结果显示,Surviv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C myc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同时亦使肿瘤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结论LQC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相关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这为LQC产生抗肿瘤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外源性pten基因转染对人胃癌BGC823细胞PI3'K/AKT耐药通路的影响。方法:以无内源性pten表达的人胃癌BGC823细胞株转染PEAK8空载质粒和PEAK8-pten质粒,给予足叶乙苷和阿霉素诱导,RT-PCR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免疫沉淀后Western-blot检测AKT活性。结果:RT-PCR显示转染pEAK8-pten质粒组有pten强表达。pten基因的导入对化疗药诱导的AKT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pten基因转染能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体外生长,促进凋亡,并通过抑制AKT活性加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胃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耐药细胞BGC823/5-FU,探讨青果多糖提取物对BGC823/5-FU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逐步递增5-FU浓度、体外间歇诱导法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建立胃癌5-FU耐药细胞BGC823/5-FU;CCK-8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青果多糖提取物对BGC823/5-FU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同药物处理BGC823/5-FU细胞后,qRT-PCR分析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ST-π和P糖蛋白(P-gp,由MDR1基因所表达)的表达。结果:历时5个月建立BGC823/5-FU,对5-FU耐药性稳定,耐药指数为6.28,对顺铂、长春新碱和阿霉素也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青果多糖提取物对BGC823/5-FU的5-FU耐药性有逆转作用,逆转倍数达到3.11倍;与BGC823/5-FU细胞对照组比较,5-FU处理组对GST-π和MDR1的mRNA表达及GST-π和P-gp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青果多糖提取物组及青果多糖提取物+5-FU组GST-π和MDR1 mRNA及GST-π和P-g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青果多糖提取物对BGC823/5-FU有逆转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耐药基因GST-π和MDR1 mRNA及GST-π和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11.transretinoicacid,ATRA)对体外培养的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处理培养的胃癌BGC-823细胞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RT.PCR检测细胞Survivin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TUNEL检测显示:以5Ixmol/L的全反式维甲酸对BGC-823细胞处理0、24、48、72h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0.05),呈时间依赖性。RT-PCR检测显示BGC-823细胞Survivin基因的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调。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对胃癌BGC-823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