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成芳 《中国医药》2012,7(12):1495-149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12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片40mg/次,1次/d,连用60d。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治疗前和治疗60d后患者的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C、LDL—C、HDL—C、TG、VEGF和NO的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0d后患者TC、LDL—C、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4.7±0.9)mmol/L比(7.0±0.5)mmol/L,LDL—C:(2.85±0.57)mmol/L比(4.45±0.26)mmoL/L,TG:(1.8±0.5)mmoL/L比(2.6±0.3)nllno]//L,均P〈0.01];HDL—C、VEGF和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C:(1.49-4-0.13)mmol/L比(1.32±0.15)mmol/L,VEGF:(308±47)ng/L比(17±22)ng/L,NO:(82±13)txmol/L比(61±9)mmol/L,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而且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胆同醇(TC)为(4.12±0.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为(2.21±0.62)mmol/L、_=酰甘油(TG)为(1.28±0.4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8±1.04)、(2.89±0.78)、(1.54±0.63)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为(1.13±0.22)mmol/L、一氧化氮(NO)为(84.21±18.4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0.14)mmol/L、(52.17±14.76)mg/L(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16.32%)(P〈0.05)。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脂血症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TC(4.40±1.85)mmol/L,LDL—C(2.34±0.92)mmol/L,TG(1.84±0.63)mmol/L,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冠脉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明显(P〈0.05),心电图缺血改善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5.
冯玉平  石惠荣  王淑花 《中国医药》2013,(11):1542-154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肾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63例)。2组均低钠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质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连续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LDL—C、hs—CRP、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hs—CRP、抵抗素、IMT和MA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0.4)mmo]/L比(3.1±0.5)mmol/L,(3.7±1.5)mmol/L比(4.84±1.5)mmol/L,(21.2±2.2)μg/L比(25.4±2.7)μg/L,(2.0±1.3)mm比(2.6±1.2)mm,(21±7)mmol/L比(31±11)mmol/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DL—C、hs—CRP、抵抗素、IMT、MAU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软脉灵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均予常规治疗,其中,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C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并服软脉灵口服液10ml,rid。以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为观察项目。结果B、C组治疗后较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均P〈0.05);B、C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77.5%,A组总有效率为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未见严重肝肾损害及出血病例。结论软脉灵口服液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85.6%(χ^2=32.94,P<0.05);干预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绞痛发作频率分别为(3.5±1.9)min和(1.4±0.7)次/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3.2)min和(2.7±0.9)次/d(t=4.10、3.94,均P<0.05);干预组治疗后血清TC和LDL-C分别为(5.20±1.81) mmol/L和(3.01±1.02) mmol/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1±2.24) mmol/L和(3.01±1.02) mmol/L(t=3.90、4.17,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陈广垠  王丽娟  刘君 《中国医药》2013,8(3):312-313
目的观察葛兰心宁软胶囊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患者均接受拜阿司匹林、13受体阻滞剂、钙拈抗剂、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葛兰心宁软胶囊2粒,3次/d,对照组加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均连服5周。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0%(51/63)和77.8%(49/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7.8%(49/63)和74.6%(47/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2.4±0.9)mg/L比(3.1±1.1)mg/L,全血黏度:(4.2±0.4)mPa。s比(5.2±0.3)mPa·s,纤维蛋白原:(3.4±1.3)g/L比(4.4±1_6)∥L,均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HDL—C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5.9±0.6)mmol/L比(6.3±0.7)mmol/L,TG:(2.0±0.4)mmol/L比(2.3±0.6)mmol/L,HDL—C:(1.19±0.26)mmol/L比(0.88±0.31)mmol/L,P〈0.05]。结论葛兰心宁软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复方丹参滴丸相当;在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CRP、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TC、TG、HDL—c水平方面优于复方丹参滴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旭皎 《北方药学》2015,(11):37-3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5.17±0.57)mmol/L,甘油三酯(1.63±0.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7±0.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78±0.76)mmol/L,颈动脉斑块面积(0.11±0.05)mm2,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0.97±0.21)mm,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可以降低血脂浓度,稳定斑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100IU/kg体重,1次/12h皮下注射,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以14d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治疗组为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波立维与瑞舒伐他汀联合波立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观察组)80例,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76例,观察组入院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PCI术前2h再次顿服阿托伐他汀40rag,术后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1个月之后减为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阿托伐他汀Z0mg/次,1次/d,观察PCI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前、后TC、LDL—C、TG及hs—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续贯疗法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脂,降低hs—CRP水平,降低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与心绞痛发作状况与持续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上看,观察组相对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运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发病频率以及发病时间,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抗炎作用观察。方法将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3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与心功能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比8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0d后CRP、LVEF、LVEDD均发生明显变化,但治疗变化更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RP、LVEF、LVEDD分别为(7.74±2.33)mg/L比(13.83±3.65)mg/L,(55.62±7.61)%比(45.52±5.66)%,(44.67±6.69)mm比(50.71±7.6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协同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抑制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临床疗效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蔡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10-16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和记录心绞痛发生的次数、心电图的改变,同时检测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次数减少,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治疗组血脂和hs—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韦超料  江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899-290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50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普罗布考治疗,B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血脂及氧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A组64.0%(x2=3.841,P〈0.05);B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4.0%,明显高于A组42.0%(x2=3.981,P〈0.05);两组治疗后平板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x2=3.841、3.791,均P〈0.05);A、B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1.6±0.8)次、(1.0±0.5)次]明显低于治疗前[(4.3±1.9)次、(4.6±2.8)次](x2=7.584、7.984,均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氨氮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氟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1片口服,1次/d,对照组加用苯磺酸氨氟地平片5mg/次,1次/d,2周后比较两组血压的变化、心电图改变及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心电图有明显改变,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91.1%vs5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93.3%vs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及改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N末端B型脑钠肽( NT-proBNP)的影响。方法12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晚加用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两组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和NT-proBN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Hcy分别为(25.5±8.6)μmol/L、(26.3±9.1)μmol/L,治疗后分别为(10.3±4.7)μmol/L、(16.9±7.1)μmol/L;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NT-proBNP分别为(374.7±39.2) ng/L、(359.6±36.1)ng/L,治疗后分别为(127.4±15.3)ng/L、(237.1±24.3)ng/L。两组治疗后血浆Hcy和NT-proBNP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6.004、29.591,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因明显的肝酶及肌酶升高而导致停药情况的发生。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Hcy和NT-proBN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斑块稳定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睡前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C反应蛋白(CRP)、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CRP明显下降[(2.89±1.65)与(6.01±1.57mg)](P〈0.01),MMP-9明显下降[(1.61±0.77)与(2.87±1.59)mg/L](P〈0.01),vW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76.30±15.16)与(197.23±8.29)%](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CRP、MMP-9、vW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予以1周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