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22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35周起采用高频探头,观察子宫下段的厚度及结构(其中下段厚度≥3 mm 67例,<3 mm 55例);下段厚度≥3 mm孕妇中32例进行阴道试产;<3 mm适时行再次剖宫产术,于再次剖宫产术中对子宫下段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无瘢痕子宫孕妇(P<0.05);(2)高频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呈“鼠尾状”及“截断状”的病例,子宫不全破裂和瘢痕愈合不良的比例较“均匀一致”组高(χ2=27.99,P〈0.05);(3)瘢痕子宫下段厚度≥3 mm且超声呈“均匀一致”孕妇阴道试产率为47.76%,试产成功率为81.25%。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状态,为临床判断是否可以经阴道试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张琳 《当代医学》2022,28(8):8-11
目的 探究超声检诊在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再次妊娠剖宫产时机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检诊的118例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作为瘢痕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检诊无子宫手术既往史的117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超声检诊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情况,比较瘢痕子宫不同级别孕妇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洪莲  万映  关莹  柏雪菲  韩笑 《重庆医学》2017,(34):4841-4843
目的 比较妊娠中期和晚期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妊娠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54例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分别于孕28周和孕36周时测量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比较孕28周和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对患者分娩方式及子宫破裂发生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孕36周时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明显较28周时下降(P<0.05),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在孕中、晚期均显著低于经阴道分娩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发生子宫撕裂孕妇的前壁下段厚度显著低于未发生子宫撕裂孕妇(P<0.05).孕36周时,11例中有10例患者子宫瘢痕厚度小于2 mm,孕28周时有3例发生子宫撕裂的孕妇前壁下段厚度大于平均值.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前壁下段厚度有利于评估分娩方式及预测子宫破裂风险,孕28周时的结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前利用超声测量子宫下段宫壁厚度预测瘢痕子宫破裂的可行性。方法超声检查并用谐波成像技术对196例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对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进行连续多次检测,并与分娩及手术的结果相对照。结果有3例(1.5%)孕妇存在子宫不完全破裂。未发现子宫完全破裂者。存在子宫不完全破裂的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未存在子宫破裂的孕妇。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2.5mm为预测子宫破裂的最佳临界值。其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97.0%。结论应用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的意义重大,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2.5mm可预测瘢痕子宫破裂。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在其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经腹部超声结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本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200例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子宫下段厚度测量结果不同,40~41周为(3.63±0.47)mm,显著小于38周及以下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声像图特征为妊娠物位于子宫前壁峡部瘢痕处,子宫肌层变薄,回声紊乱,彩色多普勒提示团块周边血流丰富.根据瘢痕愈合情况,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结论:超声检查简便,为本病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检查瘢痕子宫妊娠其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距上次剖宫产年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孕35周左右孕妇,瘢痕子宫患者200例,按距上次剖宫产年限分3组,常规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结果:3组结果差异无意义(P〉0.05),说明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与距上次剖宫产年限无明确关系。结论:通过大量超声检查评估瘢痕子宫下段肌层厚度,证明其恢复状态与距上次剖宫产年限无明确关系,所以距上次剖宫产年限不能成为其阴道试产禁忌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妊娠晚期瘢痕子宫破裂的风险,预防其发生。方法 :超声检测27例瘢痕子宫妊娠晚期子宫体下段前壁瘢痕处肌层厚度评估其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的风险。结果:经腹壁联合经会阴超声检查1例子宫体下段前壁肌层消失,剖宫产术中诊断为子宫先兆破裂;子宫体下段前壁肌层厚度<3 mm 5例,剖宫产术中1例诊断为子宫先兆破裂;子宫体下段前壁肌层厚度≥3 mm 21例,未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结论:超声检测瘢痕子宫妊娠晚期子宫体下段前壁瘢痕处肌层厚度是评估产前子宫破裂风险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后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结局,为其合理选择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2月113例有剖宫产史孕妇不同分娩方式的临床资料,经阴道分娩者48例设为A组,经阴道试产失败后转剖宫产者19例设为B组,剖宫产46例设为C组,另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51例设为D组,对比分析四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热发生率、新生儿一般情况、Apgar评分等。结果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为466%(48/113),入院时宫颈容受程度越高(宫颈长度越短)、子宫前壁肌层厚度测值越大,经阴道分娩成功率越高。A组产时或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与D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出血量、平均住院日与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四组产褥热发病率、新生儿一般情况、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严格监控临床风险为前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在出血、住院日等方面优于剖宫产,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4-7
目的 探讨超声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有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86 例,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顺产组(n=55)与剖宫产组(n=31),采用超声检测其子宫下段厚度,另比较顺产与剖宫产者的分娩结局(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后至出院时间、子宫破裂情况)。结果 经超声检测,如果孕妇子宫下段的厚度≥2 mm 者,那么可实施阴道试产。顺产组出血量[(120.4±12.9)mL]明显低于剖宫产组[(257.3±20.7)mL](P<0.05),产后出院时间短于剖宫产组[(2.4±0.5)d vs(4.9±1.0)d](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妊娠孕妇采用超声对子宫下段厚度进行检测,能够帮助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且还能对先兆子宫破裂进行准确预测,对改善分娩结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200例超声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该院接收的200例均有1次剖宫产史的妊娠晚期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先采取经腹部或阴道超声,再将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测,并将联合超声检测结果与剖宫产术中验证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子宫瘢痕分级对其妊娠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1)观察组200例孕妇联合超声检测子宫瘢痕显影率(100.0%)显著高于单纯经腹超声检测(92.0%)和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测(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超声检测子宫瘢痕分级诊断与术中验证瘢痕分级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Ⅱ级、Ⅲ级瘢痕组孕妇剖宫产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高于Ⅰ级瘢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超声检测能有效提升子宫瘢痕检测诊断符合率,明确瘢痕愈合情况有效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胡穗花 《中外医疗》2009,28(27):10-11
目的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97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以及同期92例无剖宫产史妊娠孕妇,对不同分娩方式进行观察指标对比。结果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与无剖宫史阴道分娩产妇其新生儿Apger评分、产程、出血量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无剖宫产史剖宫产比较,其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比较,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应鼓励阴道分娩,同时试产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钱慧 《河北医学》2013,(6):823-826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孕妇的分娩结局,了解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的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5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实验组)及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对照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子宫破裂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O.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风险明显较非疤痕子宫高,临床应该严格控制无临床医学指征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杨桂香 《河北医学》2013,(11):1639-164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健 《海南医学》2010,21(13):154-155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参加孕妇学校的10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未参加孕妇学校的10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乳喂养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产后3d内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健康教育能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左洁 《医学综述》2014,(10):1893-189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省易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确诊为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孕妇8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治疗)和研究组(n=42,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宫缩发动以及排胎时间、阴道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时宫缩疼痛程度、清宫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vs 87.7%,P<0.05);两组均未出现子宫破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研究组有胃肠道不良反应2例(4.9%),对照组14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中期妊娠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治疗疗效更安全可靠,术后清宫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瘢痕子宫再次分娩时分娩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接收的瘢痕子宫待产孕妇207例,所有孕妇均选择阴道试产分娩,根据试产结局将其分为试产成功组和试产失败组,即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分别131例和76例。比较2组孕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各临床资料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资料对孕妇分娩方式选择影响。结果再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产褥病率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再次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的年龄、孕周、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阴道分娩情况、胎儿估重、分娩前宫颈评分等产前因素和潜伏期时间、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宫缩程度、潜伏期宫颈评分等产时因素比较具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周、距前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胎儿估重、分娩前宫颈评分、产前BMI、阴道分娩情况、潜伏期时间、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宫缩程度、潜伏期宫颈评分等产前和产时因素均是影响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在严格筛选年龄、产前BMI、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瘢痕厚度等适应指征情况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选择阴道分娩,有助于改善孕妇分娩结局,提高分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瘢痕子宫前壁下段情况对指导孕产方式的价值。方法选择有一次剖宫产史孕妇323例,且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其中剖宫产8~12个月7例,13~24个月49例,25~36个月98例,>37个月169例。应用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及愈合情况,观察妊娠结局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随着剖宫时间的延长,Ⅰ级瘢痕子宫亦随之增加,以25~36个月以上增加最为明显,而Ⅱ级和Ⅲ级瘢痕相应减少。以25~36个月组为对照组,与8~12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与>37个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手术证实,323例中有7例子宫破裂,破裂率约2.1%。其中8~12个月组中破裂率约28.6%;13~24个月组中破裂率约2.0%;25~36个月组中破裂率约1.0%;>37个月组中破裂率约1.2%。以25~36个月组为对照组,与8~12个月组和13~24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与>37个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腹不同频率超声联合扫查可监测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及连续性,评估测瘢痕愈合及瘢痕子宫分级情况,指导孕产妇的分娩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谷宁 《医学综述》2014,20(21):4001-4002
目的探讨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清苑县妇幼保健院接诊的术前行B超检查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剖宫产200例,根据B超检测结果分为瘢痕厚度>3 mm组和瘢痕厚度<3 mm组,每组各100例。对两组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及先兆子宫破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瘢痕厚度>3 mm组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于对照组(5%vs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厚度>3 mm组先兆子宫破裂1例(1%),而瘢痕厚度<3 mm组8例(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对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处理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