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为1999年2月—2003年10月在北京中医医院内科门诊就诊患者,共58例。符合标准:①WHO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同时符合②《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胸痹病诊断标准;及③中国中西医结合会血瘀证及气虚证诊断标准。年龄大于70岁,或/和心、肝、肾功不全者不入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温针灸技术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病程为8±1.4月),在康复过程中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病程为7.5±1.7月),在康复过程中只行单纯针刺治疗。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行八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4%(P<0.05),显效率达50.9%(P<0.05),有效率达42.1%(P<0.05)。结论:利用温针灸技术可以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为临床上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芪龙活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芪龙活络方对中风后残疾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脑功能缺损程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内科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芪龙活络方。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28 d 3个时间点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巴氏指数评分(Bathel Index)及NIHSS评分变化。结果:芪龙活络方治疗后14 d、28 d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8.3%,均优于对照组(P0.05);14 d后2组各项观察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8 d后2组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芪龙活络方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敏使朗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益气聪明汤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7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益气逐瘀汤治疗气虚血瘀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气虚血瘀型银屑病患者共82例,根据发病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分别包含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予复方甘草酸苷50mg口服,3次/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联合益气逐瘀汤口服,两组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1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5例,2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益气逐瘀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证属中医气虚血瘀型患者,观察其疗效及对CXC趋化因子16(CXCL1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予以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逐瘀丸每次6g,每日3次,疗程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CXCL16、MMP?9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试验,最终纳入病例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93.33%,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为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33%(P0.05);2组CXCL16、MMP-9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逐瘀丸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XCL16、MMP-9水平,该药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通脉汤治疗痰瘀闭阻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中风恢复期患者80例,服用自拟益气通脉汤,并随症加减,配合针刺及功能锻炼.结果:80例中,治愈12例,显效29例,有效34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75%.结论:痰瘀闭阻型中风后遗症以气虚为本,痰瘀闭阻脉络为标,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益气方对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拜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活血益气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和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IL-6、Hcy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SE、IL-6、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益气方对血瘀气虚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为观察中药益气化瘀方对颈椎病的疗效 ,60例气虚血瘀兼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益气化瘀方煎剂 ,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和弥可保片剂。在治疗 8周和 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颈椎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 8周后 ,其大部分症状和体征已有明显改善 (P <0 0 1) ;对照组在治疗 12周后 ,其症状和体征才有改善 (P <0 0 5 ) ,但不及治疗组明显 ;治疗组的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提示益气化瘀方在改善气虚血瘀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方面疗效确切 ,且疗程比常规治疗短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迁延难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理中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益气祛湿活血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气虚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同时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益气祛湿活血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炎康复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疗效,做出总结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改善气虚湿瘀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祛湿活血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前提下不仅能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塞通和巴曲酶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18例急性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2例,采用血塞通和巴曲酶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及复方丹参治疗。2组对症治疗相同,比较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21.26%,总有效率94.39%,对照组则为8.58%和71.31%。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塞通和巴曲酶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显著,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拟了中风二号方剂,1994年10月~1995年1月,治疗了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7例,女43例。年龄30岁~76岁。上述患者均在市级医院做过CT诊断,最长病程15年,最短病程6个月,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1例,伴有冠心病23例,伴有糖尿病6例,伴有前列腺炎6例,伴有高血压12例,脑萎缩、患侧肌萎缩8例,患侧肢节疼痛,手足浮肿  相似文献   

17.
热补手法系指针刺入一定穴位得气后 ,通过行针产生热感以治疗虚证、寒证的一种手法。本实验选取努针热补针法与提插补法、捻转补法及烧山火手法进行对照筛选 ,通过对气虚血瘀型中风的对照研究 ,旨在探讨多种热补手法的不同临床效应 ,从而为多种热补手法筛选、寻找临床依据 ,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12 0例 ,其中脑梗塞 110例 ,脑出血 10例。男 6 6例 ,女 5 4例 ;年龄最小 5 2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9d ,最长 3个月。所有病例随机分为 4个组 (提插补法组、捻转补法组、烧山火手法组、努针手法组 ) ,每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益气化瘀补肾方组,每组10只。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通过病、证模型复合而成。益气化瘀补肾方组采用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1个月。通过放射免疫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益气化瘀补肾方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出现精神萎靡、少动,舌质、尾色瘀紫,体质量减轻,子宫及附件质量降低,环磷酸腺苷与环磷酸乌苷及其比值无明显差异,血黏度、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protein,CD62p)增高,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降低。益气化瘀补肾方组与模型组比较,除子宫及附件质量外,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HE染色显示模型组颈椎间盘高度降低,纤维环出现裂隙,胶原纤维排列紊乱,髓核减少,软骨终板变薄;益气化瘀补肾方组椎间盘高度正常,纤维环排列稍紊乱,髓核结构良好,软骨终板变化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Ⅱ型胶原表达减少;益气化瘀补肾方组Ⅱ型胶原在纤维环的表达比模型组有所增加。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Ⅱ型前胶原基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teinase1,TIMP1))基因表达降低(P〈0.01),益气化瘀补肾方组与模型组比较,Ⅱ型前胶原基因和TIMP-1基因表达增高,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通过调节免疫、凝血和内分泌系统等改善模型动物气虚血瘀肾虚状态,通过调节椎间盘细胞外基质以及相关金属蛋白酶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观察铜砭刮痧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疗效。 方法 选取 60 例我院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收治的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例数均为 30 。 对照组患者采用肢体以及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铜砭刮痧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MBI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 MBI 评分及 NIHS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距明显,而且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将铜砭刮痧应用于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中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脾同治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脾同治方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积分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42%,对照组为74.2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5.7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5.71%,对照组为48.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脾同治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次,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