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有25例患者诊断为复杂性肛瘘,1例为骶前囊肿合并与直肠相通的瘘道,2例肛瘘伴癌变.25例肛瘘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间肛瘘10例,括约肌外肛瘘5例,括约肌上肛瘘7例;MRI与术前指诊检查结果比较,内口检出符合率为84%比48%:原发主管、支管或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00%比76%、94.7%比5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MRI相控阵列线圈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排除肛瘘伴其他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具有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有25例患者诊断为复杂性肛瘘,1例为骶前囊肿合并与直肠相通的瘘道,2例肛瘘伴癌变。25例肛瘘Parks分类显示: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间肛瘘10例,括约肌外肛瘘5例,括约肌上肛瘘7例;MRI与术前指诊检查结果比较,内口检出符合率为84%比48%;原发主管、支管或脓腔检出准确率为100%比76%、94.7%比57.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RI相控阵列线圈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排除肛瘘伴其他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具有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1例肛瘘患者行MRI扫描,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明确瘘管走向,内口位置,有无存在支管,及主要瘘管与肛门括约肌之间关系并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81例肛瘘中肛管括约肌间型为256例(67.19%),经肛管括约肌型为91例(23.88%),肛管括约肌上型为26例(6.82%),肛管括约肌外型为8例(2.10%)。其中,括约肌间瘘患者中MRI检查对于内口的确定,主、支管的判断准确率均为100%。MRI对内口的判断准确率,经括约肌间型肛瘘(96.72%),高于肛管括约肌上型(76.92%)及肛管括约肌外型(66.67%)。而对于所有分型肛瘘其主、支管判断准确率均较高(90%)。结论说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判断瘘管走向,是否存在支管上有优势。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磁共振体线圈成像技术检查复杂性肛瘘,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指诊检查和MRI检查结果。结果在2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中,经MRI检查显示:18例为复杂性肛瘘,3例(2例为黏液腺癌,1例为恶性黑色素瘤)表现为肛瘘伴局部占位性病变,1例为骶前囊肿。18例复杂性肛瘘中,经括约肌肛瘘3例,括约肌上肛瘘11例,括约肌外肛瘘4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术前指诊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相比较:内口定位准确率为33.3%比72.2%(P=0.019),支管和脓腔定位准确率为16.7%比88.9%(P=0.000),MRI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术前指诊检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管道定位准确率为83.3%比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结论体线圈MRI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道、支管和脓腔,能较为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应用MRI检查可以排除其他潜在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高位肛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高位肛瘘,在术前进行MRI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结果及术前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术前MRI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的准确率为84%,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2%;术前MRI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2%。结论应用MRI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内口的位置、瘘管走行及肛提肌受侵范围和程度,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对肛周脓肿(PA)与肛瘘(A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我科收治的98例PA和AF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受检者均接受术前MRI扫描检查并给出诊断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MRI诊断PA的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其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RI诊断PA的价值。结果:98例受检者经术后病理证实PA 68例,AF 89例;术前MRI检出PA患者60例,检出病灶60个;术前MRI检出AF患者89例,瘘管89条,内口89个,经对比计算出术前MRI诊断PA的灵敏度为88.24%(60/68),特异度为96.67%(29/30);ROC曲线显示术前MRI诊断P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3,95%CI为0.877~0.895。结论:术前MRI对PA、AF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提供术前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1.5T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31例临床诊断为肛瘘的患者术前应用1.5T高场磁共振体部相控阵列线圈进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多种序列的检查。结果发现,MRI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吻合率达到100%。其中经括约肌肛瘘9例,括约肌间肛瘘16例,括约肌外肛瘘1例,括约肌上肛瘘5例。单纯性肛瘘11例,复杂性肛瘘20例。MRI对瘘管显示的敏感度为100%;对脓肿显示的敏感度为100%;内口有2例为假阴性,对内口显示的敏感度为93.5%。结果表明,应用1.5T高场MRI能准确定位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MRI)检查对肛瘘的定位、分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50例肛瘘患者行MRI检查,根据MRI所见,定位瘘道位置,依据窦道与肛门内外括约肌关系进行分型,并与术中所见结果相对照。结果〓手术证实50例患者中,30例为单纯性肛瘘,20例为复杂性肛瘘。括约肌间型20例,经括约肌型12例,括约肌上型6例,括约肌外型3例,表浅型9例。原发性瘘管72个,内口78个,外口77个,肛周脓肿17个。MRI诊断原发瘘管、内口、肛周脓肿的灵敏度分别为93.1%、96.2%、100%,特异度分别为91.5%、97.5%、91.3%。结论〓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数量、走行、支管、内口的位置及有无肛周脓肿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9.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位复杂性肛瘘在国内外肛肠科中是一类难治性的疾病 ,其病因、病理解剖、诊断定位、治疗方法及维护肛门形态与功能等问题都值得研讨。1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解剖学基础1 .1 肛腺 ( anal gland)。自从 1 880年法国解剖学家Herman和 Desfoses发现肛腺以来 ,肛腺感染一直为公认的肛瘘发病学说。一些专家学者认为 ,肛腺上皮的扁平上皮化生 ,产生黏液能力的低下与某种免疫机能下降有关。Hass- Fox ( 1 984)认为 ,肛瘘的形成、延伸是沿着以联合纵肌为中轴的肛管结缔组织系统。Goligher首次观察 2 9例高位复杂性肛瘘 ,仅 5例与内口相通。作者也认…  相似文献   

10.
高频线阵型超声波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线阵型超声波在肛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LOGIQ7型超声波诊断仪10MHz高频线阵型探头对26例复杂肛瘘及可疑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比。结果:超声波显示情况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高频线阵型超声波在肛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3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均一次性治愈,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根治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内口位置不同的高位肛瘘的治疗方法,根据肛瘘内口位置的不同,分别采取低位切开高位引流术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并对多外口的复杂性高位肛瘘行对口引流法治疗,共治疗60例,术后用1:5000 PP液坐浴。结果显示,治愈率98.3%,有效率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疗效好,可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将5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术,对照组(24例)采用切开缝合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但试验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水肿、控便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指标总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患者控便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总结三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线引流术治疗5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资料。三线引流术即高位主管皮筋挂线勒割引流、低位支管对口拖线隧道引流、高位支管药线腐蚀脱管引流。结果显示,50例全部治愈,其中一期治愈48例,一期治愈率达96%,2例双侧高位主瘘管,经分期手术治愈。术后随访0.5~2年,均无复发,肛门功能正常,无肛门畸形、失禁发生。结果表明,三线引流术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针对一个内口的复杂性肛瘘,采用狭长U形切口处理内口和主管,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支管,治疗复杂性肛瘘106例,结果治愈率100%,无并发症。随访1~6年,复发3例,复发率2.8%。结果表明,该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愈合快,瘢痕小,对肛门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捧要为探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采用虚实结合挂线配合对口切除旷置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0例(治疗组),并与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的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愈合时间和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肛管压力改变以及术后肛门功能改变(肛门不完全失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为26.5d,对照组为3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虚实结合挂线配合对口切除旷置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缩短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及舡周皮肤完整性方面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直肠球囊双腔导管(BRDCC)在肛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操作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要点,选择2013年2~8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拟行手术治疗的61例肛瘘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BRDCC对患者进行MRI检查,对比患者使用BRDCC前、后MRI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结果。结果显示,使用BRDCC后MRI检查对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的检出情况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明显优于使用BRDCC前。检查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应用BRDCC对肛瘘患者进行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主瘘管及其分支、内口、脓腔,为外科医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BRDCC在肛瘘MRI检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轻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将12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采用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68例一次性手术治愈66例,2例行二次手术后治愈,一次性治愈率97%;对照组60例一次性手术治愈55例,经二次手术治愈5例,一次性治愈率91.7%。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8例。治疗组平均疗程28.6d,对照组平均疗程39.5d(P〈0.01)。治疗组术后出血3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无肛门功能障碍,对照组有肛门功能障碍8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主灶切开挂线支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出血少、疗程短,无肛门功能障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方面,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