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中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选择同期体格检查青中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采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狭窄,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6例、颈动脉正常组34例,另选25名体格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尿酸(UA)、血脂的水平。结果:颈动脉硬化组、颈动脉正常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的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婷  王瑞英 《中国医药》2008,3(7):398-39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组进行比较。颈动脉硬化程度选择颈动脉超声作为评估方法,并依据颈动脉内膜平均厚度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血清AP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结果高血压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APN降低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关,管腔狭窄组APN降低尤为明显。结论APN参与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且伴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其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血清APN水平可作为一个反映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易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骨钙素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3例年龄在60-85岁的患者,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分为2组:非骨质疏松组86例,骨质疏松组97例;根据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结果分为3组:轻度钙化组(积分〈200)68例;中度钙化组(200≤积分〈300)43例;重度钙化组(积分I〉300)7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和钙化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者测定各组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56.7%(55/97)、80.4%(78/97)、78.4%(76/97)、71.1%(69/97),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的37.2%(32/86)、54.7%(47/86)、44.2%(38/86)、31.4%(27/86)(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患者[(14.4±3)ng/L比(424±6)ng/L(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任意冠状动脉分支的钙化程度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超过50%狭窄者比例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者占比更高[20.6%(20/97)比3.5%(3/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状动脉血清骨钙素水平分别为(45.6±8.3)、(26.2±4.8)、(15.5±10.2)ng/L,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骨钙流失与钙质在冠状动脉的沉积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该机制与血清骨钙素水平有关,血清骨钙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冠状动脉钙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洪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87-3788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I.B)水平及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方法检测1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观察组)手术前后皿清ALB水平的变化,井与157例健康人(对删组)相比较,同时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中CD3+、CO4+、CD8+、CO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LB水平:术前(31.23±2.79)g/L、术后(26.04±2.21)g/L,对照组ALB水平为(39.25±2.37)g/L,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A1.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血清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99、10.49,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CD3、CD4、CD8、CD4+/CD8+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t=7.05、7.12、6.54、4.66,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ALB水平较低,手术可致血清ALB水平进一步下降,加强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低AIJB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脉压差、载脂蛋白AI/B比值对颈动脉硬化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脉压差、载脂蛋白AI/B比值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超声学检查结果将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3组,即正常组、血管增厚组、斑块组,分析比较每组脉压差、载脂蛋白AI/B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脉压差在斑块组中有所增大(P〈0.05);而载脂蛋白AI/B比值在增厚组降低(P〈0.05),在斑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脉压差、载脂蛋白AI/B比值与颈动脉硬化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模型大鼠Ⅱa型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Ⅱa)与核转录因子(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完全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阿托伐他汀组(n=10)。模型组大鼠饲以高脂饲料建立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大鼠饲以高脂饲料并予阿托伐他汀[40mg/(kg·d)]灌胃,持续8周,正常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大鼠主动脉中sPLA2Ⅱa及核转录因子-kB蛋白的表达及分布,RT-PCR法检测sPLA2Ⅱ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主动脉sPLA2Ⅱa与核转录因子.KB蛋白表达[分别为(0.202±0.015)OD/μm2,(0.209±0.066)OD/μm2)]以及sPLA2Ⅱa基因表达(0.578±0.158)较正常对照组sPLA2Ⅱa与核转录因子-KB蛋白表达[分别为(0.159±0.013)OD/μm2,(0.130±0.055)OD/μm2]、sPLA2Ⅱa基因表达(0.320±0.08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大鼠主动脉与sPLA2Ⅱa与核转录因子.KB蛋白表达[分别为(0.167±O.011)OD/μm2,(0.142±0.051)OD/μm2]以及sPLA2IIa基因表达(0.413±0.115)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主动脉中sPLA2ⅡamRNA的表达与核转录因子.K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正常对照组r=0.06,P〈0.05,阿托伐他汀组r=0.70,P〈0.05,模型组r=0.78,P〈0.01。结论sPLA2Ⅱa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KB的表达进而降低sPLA2Ⅱ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促排卵周期人血清与卵泡液中干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  张治芬 《天津医药》2007,35(5):335-337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与卵泡发育及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45例因输卵管因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不孕患者,在超促排卵后取卵的同时留取卵泡液和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血清和卵泡液中的SCF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水平。结果:妊娠组(n=16)血清和卵泡液中SCF水平均高于未妊娠组(n=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和E2/T、E2/P比值也高于未妊娠组(P〈0.05);卵泡液中P水平显著低于未妊娠组(P〈0.05),2组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与卵泡液中的SCF与E2水平呈正相关(r=0.56,t=4.44,P〈0.01;r=0.32,t=2.22,P〈0.05),与P和T水平均无直线相关性,卵泡液中的SCF与E2/T(r=0.40,t=2.86,P〈0.01)和E2/P(r=0.37,t=2.64,P〈0.05)比值呈正相关。结论:SCF可能对卵泡发育和妊娠过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一  李玉静  臧海英  康燕婕  王一飞 《河北医药》2010,32(20):2822-2824
目的探讨一过性黑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眼科确诊的一过性黑礞和非一过性黑礞患者各80例为调查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2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高血压史、脂代谢异常史、IMT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分类、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程度、狭窄部位与一过性黑礞有关联,OR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升高及HDL水平降低与一过性黑礞有关联(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G、FPG、SBP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过性黑噱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发生一过性黑礞的危险性比无狭窄者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一过性黑礞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别差异,为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到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74例冠心病患者做为观察对象,根据性别将174例患者分成两组,及男冠心病组97例,女冠心病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糖,血压,血脂,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应用高频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结果女冠心病组的年龄,脉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总胆固醇(TC)均高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女冠心病组要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冠心病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低于男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空腹血葡萄糖水平(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舒张压,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及颈动脉硬化的部分高危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在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中要注意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多普勒检查与临床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计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 对年龄匹配的86例ACI患者和88例以冠心病为主的非脑梗死(NS)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捡查,分析2组患者各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与超声波检查结果之间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可能成因,根据颈动脉瘫块的有、无将所有患者重新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并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ACI组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高于NS组(分别为P〈0.01、〈0.05、〈0.05);ACI组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P〈0.01)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P〈0.05)也显著高于NS组。②宽块组的年龄(P〈0.01)、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5)和CRP水平(P〈0.05)均明显高于无宽块组。③IMT的增厚主要与年龄相关(r=0.124,P〈0.01);高血压患者的颈总动脉(P〈0.01)和颈内动脉(P〈0.01)的IMT也明显厚于非高血压患者。结论 CAS在ACI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身的病理机制可能有别于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住院患者329例,依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50%组(272例)和颈动脉狭窄≥50%组(57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血管病变及相关因素。结果①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狭窄≥50%的患病率为17.3%(57/329),颈动脉狭窄≥70%的患病率为3.6%(12/329)。②合并颈动脉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为66.7%(38/57),明显高于颈动脉狭窄<50%组[52.2%(142/272)](P<0.05)。③2组问年龄、BMI、脉压差、血脂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支病变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50%(r=0.01,P=0.046)、2型糖尿病(r=0.11,P=0.046)有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颈动脉狭窄≥50%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lO年5月.2011年5月期间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一时间段的无脑血管病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监测其斑块情况,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Hey水平,根据H吖水平将观察组中患者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及正常半胱氨酸组(B组)。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ey以及IMT值均更高,且相对于B组中的患者,A组中患者的血清Hcv以及颈动脉路外端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值均更高(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cv值相较于无脑血管疾病患者更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血浆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颈动脉IMT及斑块,脑梗死组根据斑块的性质,分为三组:颈动脉软斑组(n=39)、颈动脉硬斑组(n=24)、无斑块组(n=17),用ELISA法测定血桨MMP-3。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比对照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偏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斑块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MMP-3的血浆水平在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伴有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的脑梗死组明显升高,与颈动脉硬斑、无斑块的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无斑块的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MMP-3水平的提高和颈动脉IMT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及脑梗死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张军伟  王宝华  杨颖  白静  程爱斌 《中国医药》2014,9(11):1613-1615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唐山市某社区年龄在25~90岁的161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血浆hs-CRP水平分为高hs-CRP组(hs-CRP>3mg/L,80例)和hs-CRP正常组(hs-CRP≤3 mg/L,81例),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观察2组受检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高hs-CRP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大于hs-CRP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3)岁比(48±7)岁,t=-7.81,P<0.01].高hs-CRP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大于hs-CRP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86 ±0.16)mm比(0.76 ±0.12)mm,t=-4.390,P<0.01;(0.74±0.11)mm比(0.68 ±0.06) mm,t=-3.560,P<0.01].高hs-CRP组斑块检出率为93.8% (75/80),高于hs-CRP正常组的34.6%(28/81)(χ2 =35.96,P<0.01).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在高hs-CRP组为45.0%(36/80)和17.5%(14/81),高于hs-CRP正常组[分别为18.6%(15/81)、3.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P<0.01;χ2=8.11,P<0.01).结论 高水平的hs-CRP促进正常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因学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①56例(90%)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30例(48%)伴有多发斑块形成,26例(42%)伴有管腔狭窄(此56例患者中40例MRA有异常);②46例(74%)患者MRA示脑动脉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原因,因此常规对脑血管状况进行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病因和诊断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测定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脑梗死患者83例(狭窄梗死组)、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无症状狭窄组)及健康查体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纤维蛋白原含量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狭窄后脑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狭窄梗死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狭窄组及健康对照组[(309±65)g/L比(280±18)g/L、(262±2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性脑梗死患者(I型,7例)纤维蛋白原水平[(421±22)g/L]明显高于皮层下梗死(Ⅱ型,16例)、白质疏松型梗死(Ⅲ型,21例)及分水岭梗死(Ⅳ型,39例)[分别为(318±63)、(303±66)、(293±54)g/L](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45例)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38例)[(357±45)g/L比(257±41)g/L](P〈0.05)。神经功能缺失重度组患者(9例)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轻度(42例)、中度(32例)[(412士27)g/L比(255±27)、(358±27)吕/L],独立生活能力预后好组患者(56例)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预后差组(27例)[(282±55)g/L比(373±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重度颈动脉狭窄及其所致脑梗死密切相关,支持特定的梗死类型,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瞿萍  夏兰  陈贵海 《河北医药》2010,32(13):1701-1702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及其在CA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病患者55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评定标准:IMT≤0.9mm为正常,0.9mm〈IMT≤1.5mm为硬化,IMT〉1.5mm为斑块形成,管腔狭窄≥30%为狭窄。同时检测血白细胞、纤维蛋白原及其他生化指标,运用逻辑回归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CAS的作用大小。结果年龄、收缩压、纤维蛋白原及白细胞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炎性标志物纤雏蛋白原及白细胞对CAS的形成及发展影响较大。结论炎性反应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形成及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振坚  何世安  雷斌 《中国药房》2014,(32):3024-302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硬化患者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2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3粒,3次/d,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D-二聚体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LDL、HDL、TG、颈动脉斑块情况及PAI-1、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TG、颈动脉斑块大小、斑块厚度、IMT及PAI-1、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血脂、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及颈动脉斑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胡晓丹  张永全 《现代医药卫生》2014,(18):2721-2723,2727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10月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0例脑缺血患者,经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证实均存在脑动脉狭窄。应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情况,64排能谱CT行CTA检测颅外段血管及颅内段血管狭窄情况,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根据血清Hcy水平差异,将其分为高Hcy组(观察组)52例和正常Hcy组(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颈部血管斑块的数量和性质,颅内、外段血管狭窄程度。结果血清Hcy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78.85%(41/52),发现斑块125个;对照组斑块检出率为58.33%(28/48),发现斑块78个,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稳定斑块占总斑块数的65.60%(82/125),对照组占58.33%(4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外段血管狭窄率(80.77%)高于对照组(62.50%),其中,观察组轻度血管狭窄率(19.23%)低于对照组(25.00%),中、重度血管狭窄率(36.54%、25.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83%、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段血管狭窄率(76.92%)明显高于对照组(52.08%),其中,观察组轻度血管狭窄率(17.31%)低于对照组(25.00%),中、重度血管狭窄率(26.92%,32.69%)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外段轻度血管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脑动脉狭窄存在相关性,血清Hcy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总数及不稳定斑块数量越多,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也随之增高。  相似文献   

20.
范青云  方朝晖 《安徽医药》2013,17(9):1504-150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的关系,以及影响IMT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0例T2DM患者及50例正常人(NGT)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测,对颈总动脉IMT及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的斑块进行比较,并计算IMT厚度和斑块数量;同时比较两组BMI、FPG、HbA1c、TG、TC、HDL-C、LDL-C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吸烟史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2DM组颈动脉IMT高于NGT组(P〈0.01),两组血管狭窄及斑块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BMI、FPG、HbA1c、TG、LDL-C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T2DM与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有显著相关性.BMI、FPG、HbA1c、TG、LDL-C是T2DM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