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医辨证小儿哮喘为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表里不固、痰湿内盛;气候转变、饮食不节以及某些过敏物质等均可触动伏痰,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失于肃降发为哮喘.急性发作期为内外合邪、本虚标实之候;治以宣肺平喘,佐以健脾化痰,方用三拗汤加健脾化痰之品.缓解期余邪未必清彻,且多有痰湿留恋;故以培土固元,清透余邪,驱逐伏痰,基本方以参苓白术散因症加减;结果随访2年,90例中治愈71例,占79%;13例好转,占14.4%;无效6例,占6.6%;总有效率为93.4%.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医辨证小儿哮喘为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表里不固、痰湿内盛;气候转变、饮食不节以及某些过敏物质等均可触动伏痰,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失于肃降发为哮喘.急性发作期为内外合邪、本虚标实之候;治以宣肺平喘,佐以健脾化痰,方用三拗汤加健脾化痰之品.缓解期余邪未必清彻,且多有痰湿留恋;故以培土固元,清透余邪,驱逐伏痰,基本方以参苓白术散因症加减;结果随访2年,90例中治愈71例,占79%;13例好转,占14.4%;无效6例,占6.6%;总有效率为93.4%.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古代中医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在小儿肺系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脾的气机运化、生血统血功能、运化水湿水谷功能等与肺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即脾与小儿肺系疾病密切相关;并提出肺系疾病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的病机及寒、热、虚、实辨证分型等,可从脾论治,具体治法包括培土生金、泻脾之热、滋脾阴以润肺等。  相似文献   

4.
总结陈志雄教授治疗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验。陈志雄教授从肝脾之生理出发,认为ITP病机以肝不藏血、脾不统血为本,风邪、火热、瘀血为标,治疗以止血及预防出血为主要目标。治疗儿童ITP,需首辨急缓,急性期用药以祛风凉血止血为法,不可补益过早;慢性期用药以益气养阴为法,兼以祛邪化瘀;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之特点,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以“平肝健脾,养血止血”为法,顾护小儿脾胃,以达“脾健肝畅”。临证中,灵活应用自拟经验方(由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巴戟天、肿节风、仙鹤草、茜草、玉米须组成),分期、随症加减,在治疗儿童ITP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5.
<正> 婴幼儿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多见于较胖的婴幼儿,往往反复发作,病程较长,顽固难治。尤其冬春季节,一旦外感风寒,即易诱发。祖国医学对此病有很多论述,多数称为“肺风痰喘”,均由风痰袭肺、肺气不宣所致。近几年来,我们通过中医  相似文献   

6.
冯晓纯教授认为,食积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脾系疾病,是由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所决定,食积可引发多种疾病,儿科疾病亦可多伴有食积症状.如食积而化肺热易产生“食积肺热”,阴阳失衡而多发小儿疾病.临证在治疗感冒、咳嗽、哮咳、哮喘、便秘、紫癜等小儿常见病中,常以“清热化积”为其治疗大法,从食积论治小儿常见疾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位虽然在肺,然五脏六腑皆令人喘咳,加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二有余三不足",故可通过治他脏以辅肺气之肃降。从小儿五脏强弱的不均衡性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认为小儿"五脏有余不足"的生理及病理特征是五脏间乘克制化规律的具体体现。小儿哮喘的夙根为"痰",病程日久导致痰瘀虚互结,其稳定期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易使哮喘病情反复发作,治疗上应以"求本"为基本原则,可通过"益肺卫,滋肺阴;补心气,祛瘀血;运脾土,祛顽痰;益肾气,补肾阳;疏肝气,畅情志"的方法以减少哮喘发作,缓解患儿不适。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小儿一种常见而难治之病,易反复发作.宿痰内伏,是小儿哮喘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也是根本病因.而宿痰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肺、脾、肾密切相关.哮喘发作重在治肺,缓解宜治于脾,稳定当治其肾.笔者将哮喘分为三期,采用分期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韩树人教授谈“哮喘专主于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哮喘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历来为医家所重视。韩树人教授在研究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提出了“哮喘专主于风”的理论。详细分析了临证时的分型特点,阐明哮喘发作程度有轻重之分,证型有寒热之别,缓解时肺脾肾各有所虚,但辨证总须与“风”紧密联系,抓住这一中心环节进行遣方用药,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哮喘患儿先天禀赋有异, 形成“伏风”内潜的体质, 加之贼风外邪侵犯, 两风相合引起哮喘发病。提出在传统哮喘发作期、缓解期的分期方法之外增加迁延期, “消风法”三期分证论治小儿哮喘: 发作期疏外风消伏风, 降气平喘; 迁延期扶正气抑伏风, 缓解发作; 缓解期补脏气御外风, 调补肺脾肾。论述如何从消风论治小儿哮喘三期证候, 明确哮喘“伏风”证候演变特点及辨证治疗规律, 结合现代机制研究, 为小儿哮喘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支持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钱乙在辨证中特别强调脾胃虚衰与疾病的关系,认为小儿杂病多与脾胃有关。治疗小儿脾胃病时注意攻不伤正、温不助热、寒不伤中,并注重分时论治。用药泻脾不伤胃、补脾不壅滞、生胃津不碍脾运。  相似文献   

12.
钱乙是祖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儿科专家,反映其主要学术思想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不但为儿科学发展尊定了基础,而且对祖国医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钱氏以简明扼要的叙述列出了脾胃的辨证要点,又用“虚实寒热”将脾胃进行分类,并确立了行之有效的治法和方剂。“倦怠多卧,身热饮水”是脾为湿热所困之实证,用泻黄散泻脾经湿热;“吐泻不止”是脾气虚弱,用益黄散理气健脾,化湿涩肠;“脾胃虚寒”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中医古代儿科医学中的“肺风痰喘”、“肺热喘急”、“马脾风”、“暴喘”、“肺炎喘嗽”等多系指本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唇绀等为其主要证侯特征。均由邪滞肺窍,失于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由于感邪的性  相似文献   

14.
赵坤教授从痰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究其病源,以痰饮为主,而痰饮的生成和肺、脾、肝、肾关系密切。肺失治节可生痰;脾失健运可生痰;肾气亏耗可生痰;肝气怫郁可生痰。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直接或问接影响到肺、脾、肝、肾4脏功能,导致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痰饮。宿痰留伏,阻滞于气道,碍肺之宣肃、气之升降,在外因的作用下而易诱发哮喘,故有“无痰不成哮”之说。赵教授认为痰饮贯穿小儿哮喘发病的始终,从痰治喘为治疗小儿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属中医“哮喘”范畴,早期病情属实证,久而从实致虚,出现肺脾肾等脏器虚弱之候,易致“痰浊”生于内而喘发于外。中医主张用“冬病夏治”方法,治疗该病效果满意,而临床护理极其重要,现将我科治疗哮喘142例辨证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秦秋霞 《中外医疗》2010,29(4):113-113
小儿哮喘又名小儿吼病。哮和喘是两种不同的症状《。罗氏会约医镜》:“喘者,气急声高,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惟呼出一息为快,此肺经邪气实也。……哮者,其症似喘,但不如喘出气之多,而有呀、呷之音。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俱有声音,甚至隔壁亦闻,以痰结喉间,与气相击,故出入有声,此为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寒冷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其病机与肺、脾、肾有关《,保婴撮要》指出:“多因脾肺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使肺失宣降所致。由于肺气根于肾,如哮喘延久,肾气虚衰,并可出现肾不纳气或上实下虚的症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进行D-木糖醇排泄率的测定。方法将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证患者纳入实验,空腹口服D-木糖醇,留2小时全部尿,用比色法测定D-木糖醇排泄率。结果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的D-木糖醇排泄率为14.11±4.07%。明显低于正常值。结论 D-木糖醇排泄率可用于诊断和评价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患者,是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的一个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杨星 《大家健康》2014,(9):140-140
目的:分析与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对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我站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6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特点将其分为胃阴不足型、脾胃气虚型、肝脾不和型和脾失健运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结果:60例小儿厌食症患者中有35例痊愈,占58.33%;显效20例,占33.33%,无效5例,占8.33%。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小儿厌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科近年来运用参葶甘草汤治疗50例痰喘患儿,取得较满意疗效。一般资料:小儿痰喘50例,包括支气管肺炎28例,支气管哮喘22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大9岁,最小7个月;病程最长41天,最短20天。本组50例中,47例治愈,3例好转。治愈率为94%。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两肺罗音消失,舌苔、脉象、胸透、血检等均无异常者,好转:精神好,胃纳好转,舌苔、脉象、血检、胸透等均无异常,但早晚仍有轻度咳嗽,无痰。  相似文献   

20.
对近10年来中医临床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小儿功能性便秘病位在肠,但与肝脾肺肾功能关系密切,因此临床治疗本病中药内服疗法多从调理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出发,重在调理气血津液;中医外治法中,根据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虚实寒热分型,可选用推拿、针刺、刺血、刮痧、药浴、穴位贴敷、耳穴贴敷、直肠给药等疗法;饮食起居与情志调摄贯穿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长期坚持;对证型兼夹的小儿功能性便秘,可内服、外治多法联用。认为现有的辨证方法及诊疗方案可有效缓解部分患儿的便秘情况,但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仍不理想;今后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应着重研究复杂的难治性小儿便秘的疗法,以及解决如何维持患儿的长期疗效和降低复发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