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血瘀证,《内经》曾论及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仲景发《内经》未尽之意,集东汉以前医学之大成,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提“瘀血”、“蓄血”证名,并运用化瘀之法治疗内外妇科等多种疾病,为后世治疗血瘀证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瘀血”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仲景不仅论述了瘀血的脉证,而且指出其治法,同时在虚劳、水气及妇人妊娠、产后、杂病等篇中详述了瘀血的证治。本文就仲景瘀血证治理论在妇科的应用作一简述。1桂枝茯苓丸证桂枝茯苓丸主治“妇人宿有病……”。病因本来有病后受孕成...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的所谓瘀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瘀血,是指具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停滞,也包括体内存留的高经之血;广义的瘀血系指某些病因病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特定证俱.而妇科瘀血证,就全身部位来说,只是体内某一部位的瘀血.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并将妇科瘀血病机归纳为十种类,型浅述如下:1气滞血瘀《医宗金鉴》曰:“血之难结,先必由于气聚。”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止行,气滞则血滞,故气病必及血。若七情内伤所致郁怒伤肝,或忧思伤牌,或悲哀伤肺,或恐惧伤肾等,均可发生气机逆乱、冲任失调,导致胞宫内气郁血…  相似文献   

4.
唐锐 《光明中医》2011,26(3):577-578
妇科瘀血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女子特有的一组辨证为瘀血或夹有瘀血的病症,它的发生贯穿于妇女经、带、胎、产、乳各个生理阶段。l妇女多瘀的生理病理特点1.1对瘀血证的认识瘀血证是由于血行不畅而瘀滞形成的,早在《内经》中就有恶血、留血、血凝泣、血脉凝泣等多种瘀血证名称及其病机描述并指出了以疏决通导为主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组方严谨,临床应用广泛,不仅被用于妇科,也被用于内科疑难杂病。温经汤主证“下利”到底是“前阴下血”还是“后阴下利”,古今争议由来已久。笔者从原著中的方名、条文、方后注等角度论述了温经汤主证为“下利”无误。温经汤证下利的病机既有太阴虚寒,又有瘀血内停。其组方特点为以桂枝汤为基本结构,攻不伤正,养不敛邪,温通而不助热,寒凉而不郁遏。其临床应用中,凡久利不愈符合温经汤病机者,有是证用是方,以此试治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血液运行的基本生理环节──气、血与脉,研究瘀血 证病理变化与表现,对其病因病机和病位,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瘀血辨证系统化、规范化,并指导 和扩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观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其中有关血滞、血瘀为病因所致病证,及其临床辨证论治方面曾不乏记载,特别是作为内妇科杂病的论著《金匮要略》,在其“血痹虚劳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篇中都提到血滞、血瘀病,并对此都作了许多简要的论述。而《伤寒论》虽作为外感病专书,但其中亦有涉及外邪引致的血滞、血瘀病,如蓄血、热入血室以及寒凝血滞之症等,不但在证因上作了阐述,而且也提出了有效的方治。这对于后世在发展血滞、血瘀证的学术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都起了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兹不揣翦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晓凤  张少强  杜武勋 《新中医》2021,53(15):188-191
通过历代文献研究,追溯胸痞病因病机,认为其主要病因有情志失调、寒邪内袭、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方面。病机为五脏气化不利或痰浊、瘀血等内扰,或胸中大气下陷、不能贯心脉而行呼吸,导致胸中气机不畅,升降失常;胸中气机不畅是病机关键。胸痞证型分虚实两端,常见实证主要有气滞心胸证、心脉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肺燥热证等证型;虚证主要有大气下陷证。其治疗以宽胸理气为总原则,补虚泻实兼顾,创制胸痞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毛美蓉教授治疗崩漏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国医论坛》1996,11(6):21-21
毛美感教授系江苏武进县人,196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为当代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其对中医妇科病的治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尤其是对妇科疑难杂证、月经病、不孕症等的证治更有独到之处。现将毛师治疗崩漏的经验简要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为妇科常见多发病。《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田博谓之崩。”《千金要方》云:“瘀血占据班室,而致血不归经。”毛师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冲任受损,经血失约所致。探其病源,主要责之于明分不足,阳邪搏之,迫血失藏,或血热煎熬成瘀,血不循经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沈金鳌的著作《杂病源流犀烛》和《妇科玉尺》,提炼其治疗情志病的学术特色.沈氏认为,情志病以情志失调为病因,以气血郁滞为基本病机,治疗时应兼化痰饮、祛瘀血、消食积、清火热,随证加减化裁,用药不宜酸敛滋腻.对于妇科病症,情志也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贯穿经、带、胎、产和杂病始终,医者当详查.同时沈氏还强调了身心同治,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所论之妇科血证,主要指月经血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崩漏之证。经血量过多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肾虚、血热、血瘀等。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脾肾阳虚、血热、血瘀等。而崩漏的病因病机则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故上述3证,有共同的病机:肾虚、血热、血瘀。邓兴学副教授的治则是:酸甘化阴以止血、补肾固冲任以止血、宁血止血3法合用为主法,并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其他妇科血证均可参照此法,随证加减。此法有执简驭繁、标本兼治之功,缓急兼顾之妙,证之临床,确有效验。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2.
l辨察证俱,班格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温病的病因为六淫温邪,温病过程中由于四时不同温热之邪的作用,其出血见证有两类临床征象:即出血和瘀血。温病出血往往由于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或损伤肌络、血从外溢;或损伤田络、血从上浇;或损伤阴络、血从下溢,从而可见肌肤发斑、吐、扭、便、尿血等见证。而在热邪迫血妄行的同时,必然造成瘀血的形成。首先因热邪灼伤血络,血液外溢,势必使离经之血成为瘀血,郁阻脉外,进而由于脉外瘀血对血道的压迫,使血行受阻,运行失畅,郁阻不通而再形成脉内瘀血.故出血本身就意味着瘀血的产生,而瘀血的…  相似文献   

13.
1 病因病机 盆腔瘀血综合征是由盆腔静脉瘀血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的病症。其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慢性疼痛,包括下腹疼痛、腰骶疼痛、瘀血性痛经、性交痛、乳房胀痛、肛门及阴部坠胀疼痛,极度疲劳感及某些神经衰弱症状。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致的,即为“下焦瘀血”。瘀血证有共同的病理变化,即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血行失度”或“血脉不通”,活血化瘀法则能祛瘀生新,使微循环流速加快,血液的浓、粘、聚化状态得以改善,达到“血脉流通”的目的。同时活血化瘀法还能抗炎、消肿、…  相似文献   

14.
许丽绵  宋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27-1727
妇女以血为本 ,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用。气血充盈 ,血脉流通 ,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任何原因引起冲任气血不畅 ,胞宫血脉瘀阻 ,致使经隧不通 ,或血不归经 ,或壅聚成症 ,均可发生经孕产乳诸杂证 ,临床表现有腹痛、经水不利、闭经、出血、发热、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唇口干燥、舌质紫暗有瘀点 ,脉涩不利等 ,故活血化瘀法乃妇科常用之法。《金匮要略》妇人三篇系统地论述了血瘀证的成因、脉证、治疗 ,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1 瘀血的成因《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 1条曰 :“妇人之病 ,因虚、积冷、结气”。虚是气血虚少 ,积冷是寒邪冷凝结 ,结…  相似文献   

15.
在《诸病源候论》篇中记述腕伤病症共九候,其中主要是论述跌打损伤造成的局部瘀血,论的是瘀血证,而瘀血乃是"积血,血积于中之病也",其病因病机为气滞气虚,血热血寒,治疗运用意念行气、调息行气、按揉屈转为主,以达到舒达经脉之气,行气祛瘀的效果,共列出了4种导引法。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是以血栓、栓塞、广泛出血、休克和溶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相当于中医学温病热入营血、气血两燔 ,或内科瘀证、血证、厥脱证等范畴。本文拟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探讨 ,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1 DIC的病机及临床特点笔者认为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机在于瘀阻脉络 ,气血运行障碍。病理特点有四 :(1)瘀血内停 ,脉络受阻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2 )瘀血不去 ,血不归经 :瘀血已成之后 ,留而不去 ,则血脉不利 ,血不归经而外溢 ;(3)气随血脱 ,无以摄血、行血…  相似文献   

17.
桂枝茯苓丸原用治瘀血留阻胞宫证,其证基本病机为瘀热并存,导师李波教授基于方证对应的原则,灵活化裁,加减用之治疗痤疮、血精、结石等内科杂病,收效满意。吾辈侍诊,感悟颇多,研究分析其诊治经验并举隅,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8.
许丽绵 《新中医》1998,30(8):35-35
活血化瘀法在妇科急症中的应用举隅许丽绵主题词活血祛瘀中医妇科病/中药疗法急症/中药疗法血瘀是妇科急症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妇女以血为用,各种病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而形成瘀血症。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瘀血...  相似文献   

19.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以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升高为特点。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类,属虚者多为气、血、阴、阳的不足,属实者多为痰、湿、瘀、郁等。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发热》中将除外感客邪之外的发热分为郁火、阳郁、骨蒸、内伤、阳虚、阴虚、血虚、痰证、伤食、瘀血、疮毒等11种[1],其中并无湿热  相似文献   

20.
血证,系指以出血为主的病证,包括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和跌仆损伤出血等.病机一般可分为热迫血行和气不摄血,其多为外感毒热之邪或内伤七情化火(热),迫血妄行;气虚不固或脾虚失统,血液妄行以及脉络受损,血溢脉外.病因有寒热虚实或诸因兼夹的不同,尚有"离经之血即为瘀血"之说,瘀血既是诸病因作用的结果,又是血证发生与发展的病机关键所在,贯穿于血证的病理过程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病理因素.今结合临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