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原发性胆囊癌组织表达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38例原发性胆囊癌EGFR表达阳性率为57.6%±36.7%,表达呈异质性,与胆囊良性病充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EGFR计数与原发性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P〈0.05,与病理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此外,本文着重探讨了检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GFR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胰腺癌中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观察24例胰腺癌切除标本的ER表达(S-P免疫组化染色法)与肿瘤大小、有无血管浸润、淋巴转移关系,并以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24例胰腺癌病人ER阳性14例(58.3%),12例正常胰腺中仅有1例为ER阳性(83%)。胰腺癌的ER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1)。其中肿瘤越大其阳性表达越低,>5cm者ER阳性率明显低于≤5cm者(P<0.05)。高分化胰腺癌中ER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者,两者之比为83.33%:33.3%,P<0.05。ER阳性者的血管侵犯率明显低于ER阴性者(P<0.05)。ER阳性的胰腺癌转移率低于ER阴性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ER有较高的表达率(53.3%)。ER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细胞分化程度、血管浸润等生物学特性相关,ER阳性者多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中的分布,应用单饱和剂量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前列腺移行带、外周带组织中AR、ER、PR和EGFR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1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2份标本中,移行带和周围带AR全部阳性;尽管AR浓度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两带之间仍有密切相关性(P〈0.001);周围带AR浓度高于移行带,两  相似文献   

4.
小儿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Liu W  Zhang S  Hu T  Jiang X  Hu X  Feng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295-297
目的 了解小儿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雄激素受体(AR)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对31例血管瘤和36例血管畸形患儿病变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酶联组化法复染。光镜下检测ER,PR和AR。结果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组织中均含有上述3种受体,但血管瘤中ER,PR和AR水平明显高于血管畸形组(P〈0.01),而且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ER,PR和AR高于消退期血管瘤组织(  相似文献   

5.
胆系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胆系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意义。40例胆囊癌EGPR阳性17例(42.5%),42例胆管癌EGFR阳性18例(42.8%);分化差、组织学分级Ⅲ级、癌细胞浸润深度+++级及发生器官外转移的胆系恶性肿瘤EGFR阳性率较明显高于分化好、组织学分级Ⅰ级、癌细胞浸润深度十级及未发生器官外转移的胆系恶性肿瘤,此外,本文着重探讨了检测胆系癌组织中EGFR的生物学意义。//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采用抗人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单克隆抗体,对30例不孕妇女为黄体功能不足(LIS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进行ER、PR免疫组化测定,放射免疫法(RIA)测定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LIS组黄体中期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ER、PR染色的阳性位于细胞核内,胸浆中无阳性染色;LIS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前列腺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的分布及AR的含量,探讨性激素受体在BP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6例BPH组织中的AR、ER、PR。结果:AR、ER的阳性率及染色强度在基质显著高于腺上皮,腺上皮AR与ER染色强度呈正相关;基质中AR染色强度的增加主要表现为AR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中的分布,应用单饱和剂量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前列腺移行带、外周带组织中AR、ER、PR和EGFR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1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22份标本中,移行带和周围带AR全部阳性;尽管AR浓度个体差异很大,但是两带之间仍有密切相关性(P<0001);周围带AR浓度高于移行带,两带AR浓度均高于PR、ER;PR和ER在前列腺带性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EGFR在移行带明显高于周围带。研究证实了AR、ER、PR,EGFR在前列腺移行带和周围带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抗人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单克隆抗体,对30例不孕妇女分为黄体功能不足(LIS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进行ER、PR免疫组化测定,放射免疫法(RIA)测定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结果:LIS组黄体中期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孕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ER、PR染色的阳性位于细胞核内,胞浆中无阳性染色;LIS组分泌晚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布不均。提示:黄体功能不足不孕子宫内膜分泌不良是由子宫内膜PR含量下降所致,而卵巢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PR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与性激素及其受体的关系,及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采用放射配体结合结合分析法定量测定27例原发性病人的癌组织、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的含量;同时应用放免法测定病人血浆中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结果见食管癌组织中存在的E手AR,受体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病人性别及鳞癌病理有有显著关系。外周血白细胞中ER和AR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组织特异性核基质结合蛋白1(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1,SATB1)及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ATB1、E-Cad在39例胆囊癌组织和23例对照患者的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ATB1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阳性表达率(P<0.05);E-Cad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胆囊癌组织中SATB1、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4,P<0.05);E-Cad、SATB1均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中SATB1、E-Cad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望成为胆囊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基因(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COX—2与原发性胆囊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原发性胆囊癌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9例原发性胆囊癌、11例胆囊腺瘤和1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2/39)、36%(4/11)和25%(4/16),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在Nevin分期晚期病例比早期高(P<0.05),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为诱导性表达,其表达上调与原发性胆囊癌的形成关系密勿,并与肿瘤Nevin分期及是否有转移相关,提示COX—2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分别为64.29%和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在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分别为30.95%和7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胆囊癌组织中,PCNA和Caspase-3表达水平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3)PCNA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2,P<0.01).结论 PCNA和Caspase-3的表达在胆囊癌组织中呈负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病TNM分期有关,提示PCNA和Caspase-3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p27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原发性胆囊癌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11A4),低于良性病变(P<0.05),p27蛋白表达在肿瘤不同病理分级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与Nevin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癌转移者明显低于未转移者(P<0.05).结论p27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胆囊癌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模拟不同方法介入治疗对兔VX2肝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4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建立VX2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介入治疗前MRI测量并记录肿瘤直径。经股动脉途径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水化碘油(A组)、Ad-p53(B组)、Ad-p53+水化碘油(C组)。术后1周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MMP-2/PCNA/VEGF的表达。结果:经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1周后,A、B、C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单纯碘油栓塞后,肿瘤区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略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B组与C组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有转移的MMP-2、PCNA及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无转移者(P〈0.05);MMP-2与VEGF、PCNA之间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碘油+Ad-p53可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转移。MMP-2、PCNA、VEGF的增高预示着肿瘤的高转移、高增殖能力,肿瘤血管的高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mas pin和bax的表达,探讨二者预测乳腺癌复发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复发乳腺癌、24例无复发乳腺癌及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maspin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复发乳腺癌(23.3%,20.0%)和无复发乳腺癌组织(54.2%,45.8%)maspin、bax阳性表达率均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85.7%,78.6%)低(P均〈0.05),复发乳腺癌maspin和bax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无复发乳腺癌(P〈0.01)。复发乳腺癌组织masp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481,P〈0.05),与激素受体呈正相关(r=0.497,P〈0.05);bax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522,P〈0.05);maspin表达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maspin、bax的异常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能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蛋白在49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性息肉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9%(24/49),而在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中均无表达,具有显著差异(P<0.01)。胆囊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有较高表达,与高中分化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和Nevin分期无关(P>0.05)。与预后有关,p73蛋白表达阴性病人预后显著优于p73蛋白表达阳性病人,术后1年内死亡者p73阳性表达率为68%(21/31),1~3年死亡组为25%(3/12),而>3年死亡组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73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p73基因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癌基因蛋白C erbB 2 (C erbB 2oncoproteins,C erbB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ras癌基因产物P2 1(rasoncogenicprotein 2 1,P2 1)共同表达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5 1例胆囊癌组织标本进行了C erbB 2、EGFR、P2 1蛋白的测定 ,同时进行了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的测定。结果 :3种癌基因蛋白全部阳性及C erbB 2和EGFR同时阳性的胆囊癌细胞PCNA指数高于 3种蛋白全部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C erbB 2、EGFR和P2 1蛋白共同表达及C erbB 2和EGFR共同表达可能对胆囊癌细胞增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CD44v6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与胆囊癌发生及胆囊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CD44v6在29例胆囊癌、16例胆囊腺瘤及8例正常胆囊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胆囊组强保未见表达,胆囊癌与胆囊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1%和19%,CD44v6的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未分化及低分化胆囊癌CD44v6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胆囊癌(P<0.05).结论 CD44v6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组织细菌L型的检测与p21及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和p21及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革兰氏染色技术,对40例胆囊癌及4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细菌L型和突变型p53蛋白及p21蛋白进行检测,并对胆囊癌组织中的细菌L型阳性伴p21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结果和细菌L型阴性伴p21及p53蛋白阳性表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革兰氏染色细菌L型检出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胆囊炎的57.5%(23/40),P<0.05,且与免疫组化细菌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80.0%(32/40)]具有一致性;胆囊癌组织中的p21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25/40)和65.0%(26/40),明显高于胆囊炎组织中的p21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2.5%(1/40)和5.0%(2/40)],P<0.05;胆囊癌组织中的细菌L型阳性者其p21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24/32)和78.1%(25/32),明显高于细菌L型阴性者的p21及p53蛋白的表达阳性串率[12.5%(1/8),12.5%(1/8)],P<0。05。结论 细菌L型参与了p21及p53基因的突变,并在胆囊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