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y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μl,连续7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 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c)、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轻于异体角膜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各组角膜全层均有CD4表达,而IFN-γ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4和IFN-γ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25)%和(0.85±0.12)%,明显低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56±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中IL-2、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vE1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角膜植片和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赵萌  邹留河 《眼科研究》2007,25(2):94-97
目的建立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观察静脉注入抗原递呈细胞对术后免疫排斥的影响。方法建立BALB/c→C57BL/6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2组,静脉注入耐受型或普通抗原递呈细胞。根据植片混浊评分,判断植片排斥情况。随机取两组小鼠脾脏检测CD4 NKT百分比和IL-10质量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移植排斥出现晚(19d±1.6d,P=0.009)。术后脾脏CD4 NKT百分比、IL-10质量分数相对恒定。结论小鼠角膜移植术后耐受型抗原递呈细胞静脉注射可延长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
Shi WY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0):696-700
目的 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免疫球蛋白 (CTLA4 Ig)对小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局部抗免疫排斥反应机制。方法 建立 5 0只BALB/c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治疗组 (2 5只 ) :取C5 7BL/ 6小鼠角膜片 ,放置于 10 μg/mlCTLA4 Ig保存液中浸泡 2 4h后 ,移植到BALB/c小鼠。对照组 (2 5只 ) :植片不行任何处理。术后每 3d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植片情况 ,每周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植片中各种炎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对出现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应用逆转录PCR(RT PCR)方法检测部分细胞因子的表达。另外 ,选择经CTLA4 Ig治疗、植片保持透明 6周以上的小鼠作为受体 ,接受来自C5 7BL/ 6小鼠皮肤的移植 ,当移植皮肤发生排斥时 ,进行迟发性超敏反应 (DTH)分析。结果 CTLA4 Ig治疗组角膜植片保持透明 >10 0d。对照组小鼠术后 14d内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 ,角膜移植术后 2周 ,CTLA4 Ig治疗组植片保持正常细胞结构 ,无明显炎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 ;对照组的排斥植片有大量炎性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 (包括CD 4 ,CD 8及CD 11细胞 )。术后 2周发生免疫排斥的角膜植片中检测到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 ,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γ干扰素 (IFN γ) ,B7及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源性IL-10转染大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对角膜移植术大鼠房水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细胞8-DC,GFP-DC及IL-10-GFP-DC。55只SD受体大鼠,随机抽取6只6眼,作为阴性对照组,其余随机分成4组:阳性对照组(术前3d受体大鼠尾静脉注射1mLPBS)、8-DC组、GFP-DC组、IL-10-GFP-DC组,分别于术前3d受体大鼠尾静脉注射1mL已制备的细胞悬液(8-DC,GFP-DC,IL-10-GFP-DC)。以Wistar大鼠为供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角膜植片状态,并于术后第14d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房水中IL-4和IFN-γ因子的表达。结果: IL-10-GFP-D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IL-10-GFP-DC组细胞因子IL-4表达较其他各组高,而IFN-γ的表达较其他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源性IL-10基因转染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能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的形成。其中干扰大鼠房水中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表达是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分子化合物J2抑制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药物J2抗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的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其中供体38只,受体100只,随机分为A、B、C、D 四组,每组25只.A组为BALB/c小鼠白体原位角膜移植,B、C及D组均采用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自手术当日开始,A组、B组给予安慰剂,C组给予CsA 10 mg/kg体重,D组给予J215 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12 d.观察各组植片生存指数变化,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角膜植片病理改变;分别在术后1、2、3及4周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角膜植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各组间植片存活时间差异采用One-Way ANOVO分析进行比较,两组之间比较采用SNK法.结果 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8±4.19)d,D组发生排斥时间明显延迟为(33.62±6.S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3,P=0.00),而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60).组织学检查证实,术后21 d,B组见大量细胞浸润,而D组与C组植片未见明显的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安慰剂组角膜植片大量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J2组与CsA组植片仅有少量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RT-PCR结果显示,在正常小鼠角膜未见IL-10和IFN-γ基因表达;异基因移植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各种基因,第3周表达明显增强;而J2组与CsA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第2、3周表达减弱,第4周表达强于前3周.结论 J2通过拮抗CD4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Ⅱ分子结合抑制CD4+T淋巴细胞激活,从而具有抗小鼠角膜移植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角膜移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角膜盲可靠且有效的复明手段,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Tim-1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分别以Wistar大鼠作为供体和受体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以SD大鼠角膜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各组供体角膜植片均为3.5mm,植床直径为3.0 mm.分别于术后7d、14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症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RI),观察各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7d、14d,3个组各取3只大鼠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共刺激分子Tim-1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此外分别于术后7d、14d各组取5只大鼠角膜制备组织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共刺激分子Tim-1 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表达量(吸光度,A)的变化.结果 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轻度水肿;术后14 d,自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水肿消失,植片透明,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角膜植片水肿增厚,呈灰白色混浊,可见新生血管形成.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的存活率为100%,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存活率为0,平均生存时间为(9.8±1.2)d.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术后7d自体角膜移植组植片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但术后14d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7d植片水肿,基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阳性细胞大量增加,可见新生血管.免疫?  相似文献   

7.
背景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IL-17拮抗剂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其对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抗小鼠IL-17单克隆抗体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8~10周龄C57BL/6小鼠25只和BALB/c小鼠50只,将直径2min的C57BL/6小鼠双眼中央角膜作为供体角膜移植到50只BALB/c小鼠右眼角膜植床上,11,0尼龙线间断缝合8针,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将建立的40只角膜移植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术后腹腔内分别注射小鼠IL-17中和性抗体(IL-17中和性抗体组)或同型对照抗体(同型对照抗体组),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根据Plskova等的标准对受体角膜植片的炎症反应情况进行评分,≥5分为发生排斥反应。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受体植片炎性细胞的浸润;用逆转录PCR法对植片中的炎性细胞进行定量;应用ELISA法分析两组受体小鼠Th1、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同型对照抗体组相比,IL-17中和性抗体可以提高角膜植片的存活率(P〈0.05)。IL-17中和性抗体组受体植片中性粒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mRNA含量分别为2.22±0.10、1.64±0.04、1.32±0.10,明显低于同型对照抗体组的3.61±0.08、2.69±0.06、2.1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同型对照抗体组受体小鼠脾脏中γ-干扰素(IFN-γ)、IL-12p40和IL-17质量浓度分别为(741.48±10.51)、(1156.90±69.93)、(366.13±7.93)ng/L,明显高于IL-17中和性抗体组的(529.80±13.83)、(539.58±10.74)、(173.70±8.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结论中和IL-17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及免疫赦免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角膜移植及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实验模型。观察原位移植与同种异体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发生排斥的情况,对比两种移植术后植片的存活率,了解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与免疫赦免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小鼠原位角膜移植术后植片100%存活;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存活率为25%。结论: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并非绝对,免疫赦免在角膜移植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雪  刁玉梅  李兵 《眼科新进展》2012,32(5):418-42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分别为对照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PBS0.1mL)、6-DC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第6天的imDC,每只鼠0.1mL共2×106个细胞)及IL-10-DC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IL-10修饰的imDC,每只鼠0.1mL共2×106个细胞)。以雌性Wistar大鼠为供体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对受体大鼠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移植术后第14天检测术眼角膜中细胞因子IL-12、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6-DC组及IL-10-D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0.63±2.00)d、(18.88±1.36)d及(24.50±2.07)d。6-DC组、IL-10-DC组与对照组比较,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均为P<0.01);IL-10-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6-DC组(P<0.01)。术后第14天,对照组角膜组织IL-12(0.80±0.00)及Th1细胞因子IL-2(1.03±0.06)、IFN-γ(0.97±0.03)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而Th2细胞因子IL-4(0.13±0.00)、IL-10(0.34±0.02)的mRNA表达最低;IL-10-DC组IL-12(0.39±0.01)及Th1细胞因子IL-2(0.61±0.01)、IFN-γ(0.43±0.02)的mRNA表达水平最低,Th2细胞因子IL-4(0.19±0.00)、IL-10(0.88±0.01)的mRNA表达最高,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L-12mRNA低表达及Th1/Th2细胞因子偏离是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J2对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植片RANTES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新型药物J2对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为自体原位移植组,B、C、D组均采用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术后采用腹腔注射给药,自手术当日开始,A组、B组给予安慰剂,C组给予CsA10mg/kg,D组给予J215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12d。观察各组植片生存指数变化,分别在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行RT-PCR检测角膜植片中RANTES基因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移植安慰剂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7±4,19)d,J2组和CsA组发生排斥时间明显延迟,分别为(33.12±6.80)d和(35.13±5.74)d,与同种异体移植安慰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J2组与Cs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正常小鼠角膜未见RANTES基因表达。自体移植组RANTES基因在第1周均有少量表达,而其他3周没有显著表达;异基因移植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各种基因,第3周表达明显增强;而CsA组和J2组从第1周开始表达,第2、第3周表达减弱,第4周表达强于前3周。结论RANTES基因参与了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J2可以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11.
12.
魏捷  蒋华 《眼科研究》2012,(2):121-126
背景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可以逐渐降低植片的免疫原性,有利于减轻排斥反应。但目前对于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术后确切的免疫排斥机制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器官培养法保存大鼠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后,部分Thl/Th2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在眼局部和/或全身的表达变化。方法以36只Wistar大鼠为供体,72只SD大鼠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受体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器官培养植片组和新鲜植片组,每组36只;另选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植片存活时间和排斥情况,ELISA法检测房水中自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1(IFN-1)、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植片内CD25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植片内TNF-dmRNA、IFN-1mRNA、IL4mRNA和CD25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28亚群的表达。结果器官培养植片组的术后植片存活时间达13.78d,长于新鲜植片组的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45,P=0.000)。术后6、13、24d时,两手术组房水中IL-2、IFN-1、IL-4和TNF-α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于13d时达最高水平,新鲜植片组质量浓度最高(F=324.891、416.416、240.661、364.533,P=0.000)。术后13d时,植片内CD25表达较弱,两组间区别不明显;新鲜植片组中TNF-dmRNA和IFN-1mRNA的表达强于器官培养植片组(t=2.464,P=0.039;t=5.438,P=0.001),两组IL4mRNA和CD25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82,P=0.457;t=0.712,P=0.497),正常角膜则无表达;3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28亚群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489,P=0.000),两手术组显著升高,但器官培养植片组水平低于新鲜植片组(P=0.016)。结论Thl/Th2因子平衡调节机制和CD28亚群可能在器官培养法保存角膜植片行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J2对异基因角膜移植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A、B、C、D4个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3只BALB/c小鼠,B、C、D组各11只鼠,均取右眼行C57BL/6-BALB/c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自手术当日开始腹腔注射给药,B组给予不含药物的安慰剂,C组给予环孢素A(CsA)10mg/kg,D组给予J215m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2d。给药后7d,取大鼠脾细胞给予刀豆蛋白(ConA)刺激细胞增生,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IL-4的含量,比较各组细胞增生指数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B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8.88±4.19)d,C组、D组发生排斥时间分别为(35.13±5.74)d、(33.62±6.80)d,明显延迟,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17,P〈0.01;q=8.33,P=0.00),而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5,P=0.60)。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增生,各组小鼠脾细胞的增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29,P=0.061)。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3周左右小鼠脾细胞中IL-2和IL-4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ConA刺激后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角膜移植小鼠脾细胞分泌IL-2明显增多,J2可抑制ConA诱导的IL-2分泌增加。结论 J2可能通过抑制CD4^+T淋巴细胞而抑制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J2能够明显抑制ConA刺激角膜移植后小鼠脾细胞的增生及Th1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郝念  张明昌  边芳 《眼科研究》2009,27(2):100-104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活性代谢物A771726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D-Wistar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C、D组分别为0.5%、1.0%及2.0%A771726滴眼液组;E组为Wistar大鼠自体移植对照组。术后比较各组角膜植片排斥指数(RI)及植片存活时间,并对植片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A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38±2.26)d,B组(10.13±2.41)d,C组(17.57±1.72)d,D组(17.50±2.14)d,E组(〉28.00)d。A组、B组分别与C组、D组植片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术后10d,A组、B组角膜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高表达IFN-γ及ICAM-1;术后20d,C组、D组植片发生排斥反应,植片IFN-γ及ICAM-1表达增高。结论局部应用A771726滴眼液能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建立兔角膜移植高危及非高危模型,通过阻断CD28,探讨CTLA4-Ig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新生血管化模型组及非新生血管化组,每组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空白保存液)、实验组(浸入含有CTLA4-Ig10mg/L保存液4℃孵育18h),每组10只兔。观察术后受体植片角膜混浊情况和植片病理改变,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角膜植片TNF mRNA的表达情况,比较植片生存时间。结果:非新生血管化角膜移植组:对照组和实验各组的植片排斥时间或平均植片存活时间上无统计学意义,超过半数植片(16/30,53%)存活时间超过100d。新生血管化角膜移植组:实验组生存时间较长69±34d,对照组26±4d,原位杂交检测移植术后4wk或排斥反应发生时对照组角膜植片上皮下基质层浸润细胞有明显的TNF mRNA的表达,实验组未见TNF mRNA表达。结论:在兔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应用CTLA4-Ig阻断CD28,可以明显抑制兔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在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干扰素-γ(IFN-γ)和雷公藤多甙对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同一培养时间(24h)不同IFN-γ含量和同一IFN-γ含量不同培养时间对人角膜上皮细胞CD44表达的影响及0.03%雷公藤多甙对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可基础表达一定量的CD44(1.944±0.237),IFN-γ可上调CD44的表达,其上调作用呈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雷公藤多甙可以使角膜上皮中CD44的表达降低(P〈0.01)。结论IFN-γ可以使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的表达升高,使排斥反应加剧;雷公藤多甙可以抑制角膜上皮细胞中CD44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 实验研究.实验组以BALB/c(H-2~d)小鼠为受体、C3H/He(H-2~k)小鼠为供体,建立小鼠异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对照组的受体与供体均为BALB/c,建立小鼠同基因角膜移植模型48只.观察术后植片的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3 d、7 d,4周及8周各时间点角膜植片中炎症细胞浸润与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术后3 d、7 d、4周及8周各时间点受体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Treg及CD103~+CD8~+Treg的表达变化;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与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4、γ干扰素(IFN-γ)及II-1β的表达变化.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发生时间为7 d至4周,平均存活时间为(14.79±1.02)d,对照组术后植片保持透明,观察期(8周)内未发生排斥反应,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34,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分别为(3.36±0.29)%、(4.09±0.44)%、(5.44±0.35)%、(5.73±0.53)%,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0±0.39)%、(3.24±0.25)%、(4.20±0.45)%、(4.1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8、2.898、3.780、4.892,均P<0.05),两组脾脏中CD4~+CD25~+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外周血内CD8+CD103+Treg的表达分别为(2.20±0.33)%、(2.79±0.57)%、(4.55±1.03)%、(4.31±0.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3±0.12)%、(1.10±0.19)%、(1.43±0.14)%、(2.1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3、4,876、5.196、19.960,均P<0,05),两组脾脏中CD8~+CD103~+Treg的表达上调先于外周血.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内IL-10与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3、3.141、3.012、2.869与2.340、6.681、8.839、8.574.P=0.011、0.012、0.013、0.019与0.053、0.000、0.000、0.000);实验组术后血清内IFN-γ与IL-1β含量上调,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除术后4周、8周的IL-1β,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3.265、4.402、5.539与3.630、5.796、1.728、0.660,P=0.006、0.011、0.002、0.000与0.005、0.000、0.115、0.524).房水中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变与血清中变化相似.结论 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中,CD4~+CD25~+Treg表达下调并伴随血清与房水中IL-10、IL-4表达下调,而CD8~+CD103~+Treg的表达上调伴随IFN-γ、IL-1β的含量增加,可能参与了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