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丽娟  王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74-1575
电击伤是临床急危症,由于电击伤容易引起广泛的深层组织坏死,治疗难度大[1-2].由于电击伤病例相对少见,护理人员对其急救与护理知识往往较为匮乏,可并能对患者的临床康复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2000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电击伤患者17例,经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电击伤是一定量电流通过人体引起损伤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人体直接接触高压电或电源均可致电击伤,而电击伤严重程度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度、电流种类、电流途径、接触点及时间有关~[1、2]。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34例电击伤患者,特将其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34例电击伤患者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8岁,中位  相似文献   

3.
人体直接接触电源或高压电弧均可致电击伤,电击伤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入口及出口,其主要病理变化是电流经过组织产生的热引起组织凝固性坏死。组织坏死的程度和热强度成正比,往往外观组织损害范围不大而深部组织破坏严重。我科2004年~2006年共收治5例重度电击伤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24~41岁,平均34岁,烧伤部位为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会阴部多处,其中1例合并脑外伤,1例颈部Ⅲ度烧伤,入院立即行气管切开术。5例入院时均有休克,生命体征异常。救治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四肢闭合性损伤多为钝性暴力引起,分为挫伤、扭伤、挤压伤。多因踢打、碰撞、扭伤、重物挤压,造成组织解剖结构上的破坏及生理功能上的障碍。伤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甚至引起伤处广泛的组织破坏,出血和坏死,严重挤压伤还会引起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肢体坏死。损伤后局部的病理转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处理是否得当。自1994年以来,我们用甘露醇配合治疗四肢闭全性损伤358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在电击伤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为法医学上电击伤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电击损伤模型,电击伤组于电击后0、1、2、4、8、12h和1、2、3d麻醉抽取5ml心室血,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样本中CK和LDH酶活性。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电击伤后大鼠血清中LDH和CK酶活性出现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反映出电击损伤发生的时间,LDH活性在电击损伤早期(电击伤后4、8、12h)明显升高,CK活性在电击伤后8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电击伤后血清中CK和LDH含量变化,可以为电击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电击伤后,机体局部不仅有皮肤的坏死,深层的肌肉、血管等组织的损害也相当严重,出现凝固性坏死,以及血运不良所造成的渐进性坏死。因此电击伤的局部治疗需稳妥处理。我们通过对两例电击伤病人皮瓣修复创面的处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22岁,右手背电击伤,创面约4cm×4cm,皮肤炭化,伤后20天去痂后,肌腱裸露,部分坏死,部分指骨裸露,创面周边逐渐出现肉芽组织。创面培养:类产硷假单胞  相似文献   

7.
电击伤也称触电,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的总病死率中,因触电事故造成电击死的发生率约为0.5%,其中因低压电源致死者约占60%~70%,甚至有因汽车蓄电池受损短路而导致电击伤和电击死的情况。电击伤导致的心脏骤停较为常见,而在院前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对电击伤致心跳骤停患者的存活至关重要。我科成功抢救电击伤患者1例,呼吸停止40min,心跳停止50min,经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药物和高压氧等综合抢救,住院114d患者生活基本能自理后出院。本文将抢救过程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接触烧伤是人体直接与电源接触引起的组织凝固性坏死,其面积不大但较深,早期清除坏死组织将使感染机会减少,由于电接触烧伤的组织坏死范围早期不易肯定,皮肤表面损伤虽小,但坏死组织深在。同时肌肉坏死的范围和分界面极不整齐,同一块肌肉的浅层肌束血运良好而深层肌肉坏死,加之电性水肿明显。因而在健康组织与坏死组织的判断上十分困难。以1%亚甲蓝霜剂涂布于电烧伤创面后,由健康组  相似文献   

9.
电击伤是由于雷击或触电而导致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产生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严重的可立即使呼吸、心跳停止,危急生命.本利成功救治1例重度电击伤伴溺水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艳  谢晶晶 《淮海医药》2014,(6):613-614
电击伤是人体与高压电直接接触后电流进入人体,电在体内转变为热能而造成的肌肉、神经、血管、内脏和骨骼的损伤,临床比较多见。对于肌肉组织损伤严重伴"夹心"样坏死,一期难以清除干净或不能一期用植皮或皮瓣转移复杂创面,可应用VSD负压持续吸引,1周左右拆除VSD后创面出现新鲜、平坦、颗粒饱满、触之易出血的肉芽组织时,行二期植皮与皮瓣转移术,植皮区与皮瓣移植区使用VSD的聚乙烯醇泡沫材料(武汉维斯第科技公司)覆盖,术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疗效满意。现将我院收治12例植皮或皮瓣转移后使用VSD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软组织开放损伤,是创伤外科常见的疾患,伤面较小时,比较容易处理,伤面较大时,往往由于伤面严重污染,或超过新鲜伤面急诊处理的时间范围,常可发生严重坏死和感染,尤其挤压、挫灭、皮肤撕脱。广泛的严重性损伤,或伴有神经血管断裂,经吻合术后,由于大面积软组织坏死,神经血管外露,在争取伤口愈合和保存肢体确有一定困难。故外科医务工作者对处理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应引起极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电击伤是由于雷击或触电而导致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产生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严重的可立即使呼吸、心跳停止,危急生命。本科成功救治1例重度电击伤伴溺水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于2002年7月9日被380伏高压交  相似文献   

13.
<正>电烧伤、热轧伤等烧伤常造成手部、前臂组织损伤严重,皮肤坏死缺损,肌腱、血管、神经及骨暴露,需要应用腹部带蒂皮瓣转移覆盖清创后的烧伤创面。经过手术前后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高频电刀术中组织损伤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红 《现代临床医学》2005,31(2):112-112
高频电刀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外科手术器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易引起组织烧灼伤,给病人带来痛苦。根据在实践工作中的不断学习体会,总结出以下高频电刀术中组织损伤原因及防范对策。1 电极板应用原理和特点1. 1 原理:利用高频电流的方法来进行生物组织的切割和凝血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人物在20万以上,而且有持续增长之势,严重创伤除引起全身多处损伤外,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常合并深部组织的损伤,伤后因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治疗不当致创面感染、皮肤坏死等[1]。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全身不同部位皮肤撕脱伤28例,  相似文献   

16.
电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烧伤包括电接触烧伤、电弧烧伤和由电导致的火焰烧伤。电接触烧伤引起的损伤最为严重,尤其是高压电烧伤。当电流流经人体时,电能在体内转变为热能,造成机体组织的坏死。损伤多深达神经、血管、肌肉、肌腱和骨骼等组织,常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残废。由于电烧伤病情复杂,致残率高,在治疗过程中需精心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疗效。现对近几年来电烧伤患者76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大肠高频电切术所致的组织学损伤,阐明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防治并发症提供参考资料,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了34例外科切除大肠标本上的44处内镜下高频电切(以下简称电切)标本。结果显示:电切标本的深度仅限于粘膜下层以内,44处切除部位的粘膜下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28处(59.6%)可见肌层或浆膜层的电热损伤,常表现为内肌层肌组织坏死、内外肌层间出血或纤维化及浆膜损伤。病变大多是局灶性的,与粘膜下层的病变不连续,呈现“跳跃“式的分布。电切部位有肌层或浆膜病变者,标本的平均最大径大于无肌层或浆膜病变者(P&;lt;0.05)。电切标本最大径&;lt;10mm 时,也可见肌层或浆膜的损伤。结论:高频电切术引起的无症状的肠壁电热损伤并不少见,其出现与切除标本的大小有关,切除最大径&;lt;10mm 的组织也可导致电热损伤,并可能引起肠壁全层坏死。  相似文献   

18.
热压伤系由热力和机械压力所致的一种严重复合伤。多为造纸、橡胶、印染等工种工人易遭受的损伤.除皮肤等组织受热力损伤外,还因机械压力导致软、硬组织——骨的损伤,进而加重热伤的程度.其表现是损伤的组织肿胀剧、渗出多,全身毒性反应严重、肢体还易继发干性或湿性坏死,因此,截肢残废率极高。在热压伤的病例中,以手  相似文献   

19.
电击伤事件在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常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如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则健康生命多可恢复。电击伤所致的心肌损伤近年已受到重视,现总结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7例电击伤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化疗患者长期用药时,血管硬化闭塞,采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时,因药物毒性较大,刺激性强,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极易发生非技术因素的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后,轻者疼痛,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伤口不能愈合,对机体产生持续性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