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与个性及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防御机制、个性及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防御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及应付方式问卷对 52例焦虑症患者和 48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焦虑症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及其幻想和退缩得分 (4. 16±0. 79, 6. 06±2. 07, 5. 37±1. 68)显著增高,成熟防御及其压抑及幽默得分 (5. 04±1. 07, 5. 13±1. 75, 3. 96±1. 12)显著降低;EPQ神经质个性维度与消极应付方式得分(60. 08±10. 85, 4. 85±1. 54 )显著增高,EPQ内外向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分 ( 46. 35±12. 23, 2. 71±1. 23)显著降低。焦虑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神经质个性维度及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焦虑症患者多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消极应付方式,存在个性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EPQ)调查.比较2组防御机制的不同,以及防御机制与个性特征和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均分[分别为(5.17±1.25)分和(5.56±1.52)分]高于正常对照组[(3.54±1.07)分和(3.04±1.01)分],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4.31±1.09)分]低于对照组[(5.56±1.1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回避、隔离、投射、被动攻击、躯体化等防御机制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N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PQ结果:AN患者神经质标准分(sN)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向标准分(sE)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AN患者父母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以及神经质个性特征与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结论 AN患者更多使用回避、投射、被动攻击、躯体化等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并与个性缺陷和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可能是AN患者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也是心理治疗中应该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癔症(HyS)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HyS组30例,正常对照(NC)组66例,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HyS患者投射、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机制分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分别为(3.64±1.45)分,(5.63±2.29)分,(5.33±2.36)分,(4.74±1.27)分]均高于NC组[分别为(2.61±1.09)分,(4.33±2.02)分,(3.86±1.60)分,(3.98±0.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解除、理想化、假性利他、同一化防御机制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压抑、幽默防御机制分、成熟防御因子分和掩饰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PQ结果:HyS患者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和掩饰标准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内-外倾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HyS患者组成熟型防御因子分与EPQ的SP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yS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倾向明显,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后者与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精神质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对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70例)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测查.结果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防御机制均有显著差异.神经症组个性特征中的高神经质(64.96±9.07,对照组45.23±10.66)、高内向性(44.07±10.18,对照组53.97±9.89)及不成熟型(4.73±0.93,对照组3.82±0.97)和中间型防御机制(4.88±0.63,对照组4.35±0.55)的使用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少(父41.80±7.95,母44.93±9.46,对照组父50.32±9.75,母54.67±9.25)、惩罚(父19.70±6.58,母13.45±4.38,对照组父15.92±5.31,母10.96±2.39)、拒绝(父10.05±2.89,母 14.08±3.93,对照组父8.31±2.19,母10.99±2.95)、过度保护(父12.05±2.49,对照组父10.13±1.78)多显著相关.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与神经症患者的神经质、内向的个性显著相关. 结论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又与其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EpQ个性问卷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用PANSS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都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成熟防御方式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较男性患者更多采用幻想、退缩、躯体化、升华等防御方式;阳性亚型患者比阴性亚型患者更多采用分裂和制止防御方式,较少采用交往倾向防御方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明显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敏感多疑、攻击性强、自我中心、冷漠。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态人格,更多地使用不成熟及中间防御方式,精神分裂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相互关联,有关结论可以指导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应付方式问卷(CSQ)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8例失眠症患者和7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测评.结果 (1)失眠症组SCL-90总均分(失眠组1.72±0.56,对照组1.41±0.37)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阳性项目数及阳性项目均分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失眠症组社会支持总分(失眠组35.67±5.14,对照组37.53±4.62)、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失眠症组EPQ的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为不稳定个性,缺乏社会支持,面对压力情景时多采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军人失眠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特点与人格特征和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生活事件量表(LE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某三级甲等部队医院心理科收治的48例失眠症官兵(研究组)和随机抽取某部50名官兵(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①军人失眠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P<0.05或0.01),最常用采用的6种心理防御因子是:抱怨、回避、退缩、躯体化、幻想、消耗倾向;②军人失眠症患者人格特征多为内向、神经质个性,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0.01).③研究组所遭遇生活事件总数、负性生活事件及正性生活事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以负性生活事件为主;防御机制同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军人失眠症患者呈现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在应对应激事件时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8.
毛文君  袁茵  卢莲 《四川医学》2011,32(9):1412-1414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及其防御方式,并探讨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防御方式问卷对32例焦虑症患者和110名对照组被试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焦虑症患者比对照组具有更低的亲近、依赖和更高的焦虑;焦虑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因子Ⅰ、因子Ⅱ较对照组高,因子Ⅲ较对照组低;不同依恋类型的焦虑症患者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较少使用防御机制,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焦虑症患者的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障碍与其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焦虑症患者的依恋类型、述情障碍与防御方式有一定关系,偏向不安全依恋、较高水平述情障碍和不成熟防御方式,心理治疗应在充分考虑人格特征的基础上帮助焦虑症患者调整不恰当的防御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各 70例 )进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测查。结果 两组的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防御机制均有显著差异。神经症组个性特征中的高神经质(64. 96±9. 07,对照组 45. 23±10. 66)、高内向性 (44. 07±10. 18,对照组 53. 97±9. 89)及不成熟型(4. 73±0. 93,对照组 3. 82±0. 97)和中间型防御机制 (4. 88±0. 63,对照组 4. 35±0. 55)的使用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少(父 41. 80±7. 95,母 44. 93±9. 46,对照组父 50. 32±9. 75,母 54. 67±9. 25)、惩罚(父 19. 70±6. 58,母 13. 45±4. 38,对照组父 15. 92±5. 31,母 10. 96±2. 39 )、拒绝 (父 10. 05±2. 89,母14. 08±3. 93,对照组父 8. 31±2. 19,母 10. 99±2. 95)、过度保护(父 12. 05±2. 49,对照组父 10. 13±1. 78)多显著相关。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使用与神经症患者的神经质、内向的个性显著相关。结论 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缺陷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又与其个性特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EPQ-Adult)、生活事件量表(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患者与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高;EPQ量表的N分(神经质)偏高;较多采用消极、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生活事件总量、负性生活事件分值较高.相关及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个性特征、应对、应付方式、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状况均有关.结论 结缔组织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患者的个性特征、应对及应付方式、负性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生活事件,调整不良个性,改进应对或应付方式,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