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及趋势,为抗结核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提供的用药信息结合美康临床药学信息系统对抗结核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一线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仍占主要地位,但二线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金额占据较大比例,住院患者抗结核药物注射剂使用比例过高。结论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注射剂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华茵 《医药导报》2000,19(1):19-21
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增加 ,化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病例数增多。对一线及二线抗结核药物治疗剂量及过量使用的主要副作用及治疗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18例耐多药肺结核根据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异烟肼(H)、乙胺丁醇(E)、链霉素(S)的耐药情况分为甲(耐HR)、乙(耐HRE)、丙(耐HRS)、丁(耐HRES)四组。分析四组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卡那霉素、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及二线药物使用后痰菌转阴率。结果四种二线药物以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P<0.05);四组对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无明显差别(P>0.05);丁组对卡那霉素、丙硫异烟胺、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痰菌转阴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对二线药物的耐药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无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可根据一线药物的耐药情况而选择性的使用二线药物,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省级结核病专科医院抗结核药特别是二线抗结核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及趋势,为抗结核药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排序的方法,对2009-2012年该院抗结核药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一线抗结核药在抗结核治疗中仍占主要地位,二线抗结核药的用量虽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其比例仍小于一线抗结核药。结论:该院抗结核药临床应用基本合理,同时也反映了临床实际和结核病化疗的趋势。但对二线抗结核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5.
王道国  余辉山 《医药导报》2012,31(3):317-321
摘要总结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作用机制和综合疗效。抗结核药物分为一线药和二线药,根据药理作用分为“全能杀菌药”“半杀菌药”“抑菌药”和“协同性的抗结核药物”。在不同抗结核药物中根据不同病情选择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达16种。掌握不同抗结核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后,方可根据不同的结核病情,制定出最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用药疗程、用药方法,更好地治愈结核病,有效地控制结核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本文分析1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探讨特殊人群药物治疗临床思维。临床药师充分评估了患者的病情,通过查阅指南、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文献分析了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以及肾脏对药物清除的影响,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异烟肼、利福平、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作为该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强化期药物方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及结论:药物治疗作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需要临床医师、药师在应用时充分了解各种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应用,以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仍为最具破坏性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结核分枝杆菌能侵入宿主免疫系统,在肺肉芽肿中持留,致使目前的抗结核药物无法杀灭菌体。近年来药物耐受以及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急剧增加都给结核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目前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病菌繁殖的分子机制,以指导开发对持留菌和耐药菌更加有效的新型药物。文中介绍了近年来从现有药物中发现的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化合物,以及一些有开发潜能的抗结核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9.
张廷梅  陈静  骆科文 《贵州医药》2012,36(2):148-149
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结核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对结核病的有效治疗和控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良好的药动学性质,1996年WHO推出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及美国消灭结核病咨询委员会明确把氟喹诺酮药物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及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1],因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及分支杆菌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已成为治疗细菌性腹泻、泌尿系感染的重要药物,此外也被临床广泛用于呼吸道感染、外伤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仍为最具破坏性的细菌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结核分枝杆菌能侵入宿主免疫系统,在肺肉芽肿中持留,致使目前的抗结核药物无法杀灭菌体。近年来药物耐受以及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急剧增加都给结核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目前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病菌繁殖的分子机制,以指导开发对持留菌和耐药菌更加有效的新型药物。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通过天然物筛选、新药设计合成以及对现有抗结核药物的再修饰等途径,发现的一些有抗结核活性的化合物,以及结核杆菌分子生物学和抗结核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