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最优预防措施。方法 查阅近期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随着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具有各种高危因素的患者尤以为甚者。结论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创伤患者, 应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做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及早期防治, 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骨科创伤术后DVT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我县DVT人群获得性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近3年来本院收治50例创伤骨科术后DVT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DVT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DVT患者中,92%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各因素中年龄≥40岁、高血压、感染、长期卧床、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居于前位。结论通过对DVT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对骨科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DVT是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1-2])。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推荐住院恶性肿瘤患者无禁忌证,均应进行药物或物理预防治疗~([3])。多项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后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8例重症手术患者,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卧床时间、静脉穿刺频次、凝血常规、D-2聚体值、输血情况进行统计,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8例患者中84例发生了DVT,年龄、BMI等因素都与DVT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高龄、高BMI等相关因素都是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BMI、卧床时间、静脉穿刺频次、D-2聚体值及输血是评估术后是否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认真做好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对高龄和高BMI的患者加强术后护理,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行早期术后活动,无DVT的患者双下肢予气压治疗,降低静脉穿刺频次,尽量减少输血,监测D-2聚体值,必要时给予抗血栓药物进行预防,可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慧  裔欣  宋国敏 《天津护理》2022,30(1):41-45
目的:分析探讨上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3例上肢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n=82)和非血栓组(n=751),对上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33例上肢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9.84%.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时间长、术后制动、长期卧床、肢体瘫痪,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再加上血管刺激药物和下肢中心静脉置管等的使用,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DVT是产生肺栓塞的最主要原因,多达90%的肺栓塞来源于下肢DVT[1]。研究显示,可以通过预防来降低DVT发生率、致死率[2]。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7月我院住院经多普勒血管超声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215例,分析患者年龄构成、原发疾病及发生血栓部位,总结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好发部位。对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给予特定护理措施,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结果:老年、骨折及严重创伤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及肿瘤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左侧较右侧好发深静脉血栓。结论:老年、多发伤、严重创伤、糖尿病、高血压、肿瘤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包凌燕  李巧平  李璟   《护理与康复》2021,20(11):52-54
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骨折住院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组,分析相关资料,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具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的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P<0.05);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P<0.05).结论 有静脉曲张疾病史、静脉血栓栓塞家族史及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偏高是脊柱骨折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康复医学科住院脑出血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30例,入院时完善凝血象、D-二聚体及瘫痪侧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下肢静脉彩超表现,分为伴DVT组(31例)和不伴DVT组(199例);记录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瘫痪侧别、意识状况、是否气管切开、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有无异物置入、有无深静脉置管史、心率是否大于100次/分、此次发病后有无康复干预、瘫痪侧下肢肌张力状况、瘫痪侧下肢有无主动活动、瘫痪侧下肢有无肿胀、入院时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等临床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出血并发DVT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气管切开、尿路感染、压疮、异物置入、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等因素可能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肿胀[OR=20.624,95%CI=(2.033~209.263),P=0.010]和下肢肌张力低下[OR=9.956,95%CI=(2.699~36.735),P=0.001]与脑出血患者DVT发生有关。 结论 下肢肿胀和下肢肌张力低下是脑出血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术后患者233例根据彩色Dopp ler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111例和无血栓组122例。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分别记录危险因素的个数、手术种类、手术时间、体重指数及术后应用抗凝剂低分子量肝素情况。同时选择57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11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7.6%,且年龄越大,体重指数增加、危险因素个数越多,DVT发生率越高。结论:DVT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DVT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究 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遗传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 对照研究。纳入50名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发生DVT患者和50名未发生DVT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相匹配。创伤患者于术前行静脉造影检查以诊断是否发生DVT。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术前DVT的遗传危险因素。用于GWAS的基因组DNA从白细胞中提取。结果应用 GWAS评估144 个兴趣基因,包含2 662个单核苷酸变异(SNV),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共发现10个基因与创伤后DVT发生显著相关:止血机制辅因子,包括THBD、 F5、SERPINDI ITGA2,维生素K依赖( VKD)羧化相关因子,包括GGCX、CALU,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包括CYPIAI、CYP3A4、CYP2C19、CYP2B6。 结论创伤性下肢骨折后DVT可能受止血机制辅因子、VKD羧化相关因子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为多因素疾 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PE).在普通人群中,VTE 每年的发病率约为 1/100 000,接近1/3 有症状的VTE 发生PE,2/3 的患者表现为 单纯性DVT[1] .上肢和一些特殊部位,如肠系膜静脉、深静脉血 栓是少见的,在DVT 构成比中<10%[2] ,所以我们重点对下肢 DVT 的危险因素和可疑患者诊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外科创伤后的一种危险并发症,以髋部创伤后发病率最高。自1990~1996年我们对130例髋部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发现有DVT者3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6例,左侧肢体15例,右侧肢体10例,双下肢均有DVT者8例,年龄最大81岁,术后并发DVT23例,其中行髋部前外侧切口有DVT者18例,后外侧或后侧切口有DVT者5例。均在2周内出现DVT。1.2治疗方法及结果:本组33例中,1例因肺动脉栓塞,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27例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抬高患肢,主、被动活动,抗凝药物溶栓治…  相似文献   

15.
综述骨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的研究进展。目前骨科病人DVT致病高危因素方面的研究趋于成熟,为DVT的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目前制定的预防措施偏重于药物预防且欠缺规范,在护理预防方面更需要倡导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以及对主动功能锻炼进行量化。  相似文献   

16.
外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科大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外科及SICU大手术后住院患者232例,根据患者是否形成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28~85 岁,(48.42±11.21)岁;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67例,男86例,女81例,年龄25~63 岁,(37.41±12.18)岁.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致病因素、相关病史以及生活习性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长期卧床、感染、吸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相关(P<0.05),性别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 年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肿瘤、长期卧床、感染、吸烟都是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需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在临床治疗中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发生致命性肺栓塞.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院2001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创伤并发DVT患者49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和随访结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其预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制定调查表,对我院2019年1月25日的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我院骨科住院患者下肢DVT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对下肢DVT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158例上肢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上肢创伤骨折患者中DVT发生率为0.83%(18/215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0岁、高血脂、体质量指数大于25kg/m2、糖尿病、粉碎性骨折、挤压伤、肩胛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3处以上骨折9个危险因素与上肢DVT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肩胛骨骨折、3处以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高血脂4个因素为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肩胛骨骨折、3处以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高血脂是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T的相关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莉  黄素珍  陈玉梅 《护理学报》2009,16(13):39-41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患者中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因创伤骨折当天人院拟行手术切开复位术的1 0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多元回归法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1 000例创伤骨折患者中,术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年龄、合并糖尿病、不同骨折部位为创伤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40岁以上年龄组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多发骨折、股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胫腓骨骨折的12.255、3.283倍,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的2.062倍.结论 针对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对高龄刨伤后骨折患者加强监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术前加强血糖控制,并针对不同骨折部位加强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