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高尔  王汝琴 《中国药房》2007,18(15):1182-1184
中药活性成分种类繁多,包括皂苷类、内酯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目前,国内外对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水飞蓟宾、灯盏花素、槲皮素、淫羊藿、黄芩苷等)有较多的研究。这些活性成分有确切的药理效应,但由于其极性大、脂溶性差造成口服难吸收、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利用现代医药技术与方法提高这些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内吸收及其生物利用度是现代中医药领域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课题。当今,制备和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已成为药物制剂领域的一个热点。磷脂(Phospholipid)是一类含磷的类脂,磷脂中磷原子上羟基的氧原子…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化合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诸多生物活性,但因其脂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对黄酮类化合物改性技术及开发备受关注,例如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可显著增强黄酮的脂溶性,促进其在消化道中的吸收,提高黄酮类的生物利用度。本文对国内外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药代动力学及功能活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日后对黄酮类化合物临床应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巨波  尚京川 《中国药房》2007,18(27):2149-2151
磷脂复合物(Phytosome)是药物和磷脂分子通过电荷迁移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化合物或络合物。它可改变母体药物的理化性质,提高生物利用度,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近年来在药物制剂方面应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中药磷脂复合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本文就中药磷脂复合物的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1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和基本特性磷脂结构中磷原子上羟基中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倾向,而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倾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与一定结构的药物分子生成复合物。如在灯盏花素的结构中,羧基上的氧以及酚羟基上的氧均具有负…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阐述了磷脂复合物的特性与形成机制,然后从黄酮类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制作与鉴别、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探讨了磷脂复合物的最新研究情况,从而发现中药活性成分的磷脂复合物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以及应用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蒙花苷磷脂复合物,研究其药动学性质。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蒙花苷磷脂复合物,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SD大鼠灌胃给予蒙花苷磷脂复合物,HPLC测定蒙花苷的血药浓度。结果 采用优化后的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复合率接近100%。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蒙花苷以无定型状态存在于磷脂复合物中,在水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显著增大。药动学结果显示,蒙花苷磷脂复合物的tmaxCmax,AUC0-t等参数与蒙花苷原料药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1.11倍。结论 磷脂复合物改善了蒙花苷的溶解性质,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孙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55-257
目的 比较葛根素磷脂复合物与葛根素原料药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家兔16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灌胃给与葛根素和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用反相高效液相(RP-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家兔分别灌胃给与葛根素及其磷脂复合物(50 mg/kg,以葛根素计),葛根素的药-时过程符合开放型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葛根素内服的AUC、Cmax、tpeak分别为(93.331±0.973) μg/(min·ml)、(0.693±0.011) μg/ml、(29.808±1.220)min,而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AUC、Cmax、tpeak分别为(160.128±5.917) μg/(min·ml)、(0.816±0.017) μg/ml、(52.956±0.148)min,统计结果表明:AU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磷脂可显著提高葛根素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糖胺聚糖与磷脂可以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此文概述了糖胺聚糖与磷脂复合物的制备、鉴别、影响其相互作用的因素及其在关节润滑、靶向药物载体和生物探针等方面的应用。糖胺聚糖磷脂复合物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药物磷脂复合物是药物和磷脂分子通过电荷迁移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化合物或络合物,它可改变母体药物的理化性质,提高生物利用度,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复合物所用的磷脂为大豆磷脂或动物磷脂。天然磷脂主要来源大豆类植物或动物的皮、脑和肝脏,一般以从大豆和动物肝脏中提取得到的磷脂为好。磷脂的结构中磷原子上羟基中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的倾向,而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的倾向,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一定结构的药物生成复合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磷脂复合物逐渐引起重视,其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就药物磷脂复合物的作用特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郝海军  贾幼智  韩茹 《中国药学》2013,22(5):385-392
很多中药活性成分在体外具有确切的药效,但是由于自身的各种缺陷导致药物在体内有很小甚至没有药效,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药活性成分与磷脂在非质子溶剂中形成磷脂复合物后,显示出与原料药不同的理化性质,尤其是由于药物磷脂复合物透膜能力的改善,使活性成分很容易进入体循环,其生物利用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近几年来药物磷脂复合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分别从磷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鉴定以及在药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春  解炜  于锋 《抗感染药学》2004,1(3):97-100,109
以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为重点,论述近年来国内外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了天然活性 成分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结构特点,α-甘草酸二铵磷脂酰胆碱脂质复合物药理学方面的作用特点、生物利用度, 以其对新的磷脂复合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磷脂复合物一自乳化释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释药系统,它结合了磷脂复合物与自乳化技术,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磷脂复合物一自乳化释药系统为中药剂型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该剂型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将有关此类释药系统的研究情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中药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稀土金属在生物医药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主要是集中在将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配体与稀土离子配合,以期达到更好的生物活性。现对近年来黄酮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今后的黄酮类稀土金属配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量的相关文献阅读整理,对泡桐属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以便对泡桐属植物进行更为有效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醇、黄酮、黄烷酮、异黄酮、儿茶素、花青素和查耳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及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学基础是成骨能力的降低和骨吸收的加快,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之一。淫羊藿苷、柚皮苷、大豆苷元等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其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途径、骨形态发生蛋白2途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Wnt/β-连蛋白途径等。  相似文献   

16.
黄酮类化合物体内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文中对近几年有关该类化合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胃部、小肠、大肠中均有吸收。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化学结构不同,其吸收速度、部位等有很大差异,多数黄酮类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其药理作用部位相一致。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水解、结合、裂解以及氧化反应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排泄途径主要为肾脏和胆汁排泄,排泄物大多为药物的代谢物,也有少数以原形排泄。  相似文献   

17.
肿瘤多药耐药是肿瘤治疗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其表现为肿瘤细胞对单一或多种化疗药物同时出现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无关。将化疗药物与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联合应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之一。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低毒、高效,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肿瘤治疗期间,黄酮类化合物能通过抑制ABC转运体、诱导凋亡、调节氧化应激等作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归纳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应用及其纳米剂型改造的进展,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上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采用化疗药物与多药耐药逆转剂联合给药是逆转多药耐药的非常具有前景的策略。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在逆转多药耐药上显示出较大潜力。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外排蛋白、诱导凋亡、调节细胞周期以及调节细胞内氧化应激等发挥逆转耐药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或与化疗药物等联合给药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逆转MDR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等资料,对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概述。结果与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