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B型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2013-2014年我院桡骨远端B型骨折手术21例,手法复位63例。结果 两者复位在影像学上有差异,在患者自我感觉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桡骨远端B型骨折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在中远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8例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的调节,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经闭合复位的疗效。方法:观察59例不同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功能锻炼治疗情况。结果:59例中,解剖对位者43例,功能对位16例;48例腕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尽早轻柔准确的手法复位是影响骨骺分离骨折预后的关键;早期屈腕位固定,有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对急、门诊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进行闭合复位纸夹板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未出现畸形愈合和断裂以及再次骨折情况。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4.1%;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0.6%。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闭合复位纸夹板治疗,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并且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出现的并发症少;患者的愈合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采用闭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方法进行治疗。术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各指标恢复程度。结果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相比较治疗效果相差不大,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手法复位治愈速度更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相比虽治疗时间稍长,但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的恢复程度同样良好,患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关节面以内3cm的骨折,为临床常见骨科急诊,尤其在老年人中非常多见,且多为低能量跌倒伤所致[1]。绝大多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治愈;少部分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无法维持桡骨远端良好对位对线的骨折称为不稳定骨折[2],不稳定骨折的治疗需跨关节固定,且固定难度大。本次研究收治的68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采用闭合复位腕关节支架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31-132
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救治的1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就两个组别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展开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18.4±4.2)ml、切口感染0及骨折愈合后外踝疼痛2.0%相较于对照(43.3±6.8)ml、10.0%及24.0%显著更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相较于对照组82.0%明显更佳,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切开复位治疗,闭合手法复位内固定使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理想,可有效对患者骨折部位予以固定,出血量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备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1984-1986
探究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9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A组30例,给予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B组30例,给予接骨板固定治疗,C组30例,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对这三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挠骨高度丢失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C组患者治疗后的掌倾角丢失、尺偏角丢失等明显低于A、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6.7%,B组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6.7%,A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0.0%,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对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控制复位丢失度数,不良反应少,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29-4130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当前的骨科治疗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掌倾角7.31±0.22°、尺偏角27.52±1.23°均优于对照组的6.92±0.25°、25.1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完全骨性愈合时间81.35±9.56d比对照组的96.83±9.45d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愈后不良率8.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能够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辅以克氏针简易固定、切开复位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3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根据A0分型,均为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0年12月的3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的治疗结果。结果:全部病例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11.5个月,其中33例骨折一期愈合,3例延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按Mazur评价标准,优20例,良10例,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83%。其中2例出现伤口浅表感染,换药后愈合;3例延迟愈合者二期自体髂骨植骨后愈合;1例并发深部感染更换为外固定支架固定,肌皮瓣覆盖伤口并延期植骨后愈合。结论: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胫骨远端骨折手术创伤较小,固定相对可靠,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良好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656-657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及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情况为优和良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位情况尚可和差的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状况评价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对照组优良率为6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骨折疗效好,患者复位情况佳,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9例。结果29例有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1个月)。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2.6%。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选择我院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T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对照组(40例)采用夹板闭合复位外固定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掌倾角、桡骨轴转移、尺偏角等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显著,观察组复位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治疗组。采用T型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腕部关节功能和结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骨骨折患者选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70例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掌倾角、足偏角、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不稳定型成人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2008年第3期)、PubMed(1966~2008.9)、EMbase(1974~200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8.9)、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8.9),并辅以检索临床信息网站等寻找正在进行尚未完成或已完成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0,检索语种不限。由两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634例患者,其中EF组269例,ORIF组2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根据GW评分标准,ORIF组优良率优于EF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0,95%CI(1.11,2.03),P=0.008],但评分为一般及差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30,95%CI(0.05,1.69),P=0.17];②并发症:EF组钉道感染率高于O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4,95%CI(0.08,0.76),P=0.02];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RSD)发生率[RR=0.88,95%CI(0.30,2.56),P=0.82]、伸肌腱断裂率[RR=3.93,95%CI(0.45,34.62),P=0.22]、间室综合征发生率[RR=3.13,95%CI(0.51,19.09),P=0.22]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EF治疗成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在GW评分上优于ORIF组,钉道感染率EF高于ORIF组。但因本次系统评价纳入病例数较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故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较好的改善腕关节功能。但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竹塑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竹塑夹板固定45例和石膏固定37例,观察比较2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患者经2~10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按照Cartland-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竹塑夹板组优良率为93.3%,石膏固定组为86.5%,竹塑夹板组疗效等同于或略优于石膏固定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竹塑夹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张文祥  陈宇  陈嘉  谭相齐 《临床医学》2011,31(11):68-6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10年11月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51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51例获得4~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1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2%。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