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络病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雷 《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1):38-3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为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以患肢疼痛、麻木、灼热、发凉、感觉减退为特征.笔者通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从络病论治本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个人临床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在临床上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补肾的基础上 ,从痰瘀论治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个人的体会介绍如下。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是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是肾虚 ,如《石室秘录》中所指出的“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 ,而以肾虚致渴 ,则无不同”。肾虚日久 ,脏腑功能不足 ,不能帅血 ,致血流缓慢 ,瘀阻脉道而为血瘀 ;肾虚不能主水 ,水湿内停 ,则聚而成痰。瘀血、痰浊由肾虚而发 ,为继发因素。痰浊形成后 ,随气血流行 ,停留于所过之处 ,必影响气血运行 ,而致瘀血 ;瘀血内阻 ,血不行则为痰。故痰瘀互生 ,结而不解 ,百变丛生。在糖尿病周围神…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西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具有减轻症状、延缓并发症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5.
从络病学说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认为DPN是糖尿病日久、久病入络所致,肝肾阴虚、络气虚滞、脉络瘀阻、经脉失养为其主要病机,络虚与络瘀并存是本病的特征,治疗当以通补为宜,治法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久、瘀(痛)、顽、杂"的络病病机特点相吻合,临床实践中,以络病理论为依据进行分型论治,分别采用凉血清络法、益气通络法、健脾通络法、养肝活络法、补肾通络法、辛温通络法、搜剔通络法、扶正通络法等治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络病理论系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邪客络脉,影响络中气血运行及津液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瘀血滞络,发为消渴,久病入络,体内血瘀、气滞、痰浊等互相胶结,损伤络脉。将脉络理论应用于消渴治疗中,辨证分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阳虚寒凝、痰瘀阻络,以调气血、化痰瘀、通络等为基础治疗大法,辨证施治,未来研究当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络病理论分析络脉结构功能与其相关性,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消渴痹证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导师临床经验,认为湿瘀贯穿于消渴痹证始终.从内外湿邪交互影响、瘀血阻滞经脉两方面,分析湿瘀致病的特点及表现,指出湿与瘀均是消渴病的致病因素,由此进一步探讨消渴痹证的发生发展,总结出湿瘀互结的病机变化,湿瘀既是消渴痹证的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湿与瘀相互搏结形成消渴痹证.故临床治疗中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味消渴方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D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甲钴胺片合五味消渴方加味治疗,对照组仅予甲钴胺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 (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NCV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渴方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血瘀型DPN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血瘀论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证、脉痹的范畴。在借鉴前人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研究进展 ,认为血瘀是本病发病的基点和主要病机所在 ,以祛瘀生新、活血化瘀治疗 ,用糖末宁治疗均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张玉琴教授认为"久病入络"和"久痛入络",郁(瘀)毒损伤肾络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提出了消渴郁(瘀)毒学说,"郁"在前,"瘀"在后,"郁"范围广,"瘀"比较局限;"郁"指气郁,"瘀"指血瘀。气郁、酒郁、食郁最终导致血瘀,运用解毒通络法治疗。早期以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为主,益气养阴,活血即是解毒;终末期则以阴阳两虚、湿毒上逆突出,形成"痰瘀""湿瘀"等,温阳降浊、化瘀利湿即是解毒。通络之法,以化瘀通络、利湿通络及虫类药搜风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个慢性病理演变过程,临床表现亦因人而异。辨证论治常收效甚捷,包括气血不荣、气阴两虚、阳虚寒凝、痰湿阻络、血脉瘀阻、肝郁气滞、脉络瘀毒等证,目前单一方剂的临床观察及疗效评价,虽能降低主观因素造成辨证认证不同导致疗效失真、控制干扰因素,但纳入样本均为某特定证型,难以规避对照治疗方案对此类特定样本疗效失真的误差;或仅辨病、非辨证对纳入样本均用某一方剂,导致此方剂疗效失真的误差。难以体现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精髓。未来期待前瞻性随机大样本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模式,结合(不结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照。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张发荣教授系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分会顾问,四川省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教授从事医教研近50年,学验俱丰,造诣颇深,以擅长诊治内分泌疾病及消化系疾病而闻名遐迩。笔者有幸伺诊张老师,亲聆教诲,深感张老师辨证及遣方用药经验颇有独到之处,现将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对病机的认识目前,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水乃生命之源,适量饮水对身体有益,但不合理饮水则可以招致疾病甚至加重病情。古往今来,唯医圣张仲景对此极为重视,在其著作中反复阐述"口渴"与"饮水"水饮"与"疾病"的关系,对后世诊疗及护理口渴相关性疾病提示良多。故而笔者精研深思,系统整理了仲景"口渴"症的辨证施护理论,以期能对相关疾病的诊疗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瘀血阻络。运用中医络病学说辨证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用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50例前列地尔静滴,地巴唑、甲基B12、维生素B1口服。治疗组50例辨证分为气血亏虚、气滞血瘀、肝肾亏虚、湿热阻络4型治疗。10d为1疗程,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8.89%。痊愈率治疗组50.00%优于对照组10.00%。[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可明显提高糖尿病神经病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从脾瘅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脾瘁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研究现状,以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为基础,分析从脾瘁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概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表现、中医学病因病机以及中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归纳概括经典的DPN病因病机,并根据其特点进行辨证分型,再论治相应的中药治疗。结果:针对DPN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采用了近年来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治疗处方,详述了经典的DPN古籍药方、单味中药运用治疗和新型的医院制剂。结论:DPN发病机理复杂多变,虽然高血糖是DPN发病的始动因素,但它的发生发展还和其他因素有关。中医学上把DPN归于“消渴病”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益气养阴、温阳补肾、化痰祛瘀、活血通络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DPN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动-定序贯八法”是范冠杰所提出的以“症状-证素-核心病机-治法-药串”为诊治特点的理论体系,强调应以动态思维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使疾病的辨证论治更具系统性、整体性、规律性。该文基于“动-定序贯八法”的理论体系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出以动态思维、抓主症为辨治思路,以“瘀血阻络”为核心病机,以药串灵活组合、序贯治疗、内外同治为主要治疗手段,冀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