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和没有Y染色体微缺失的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Y染色体微缺失行ICSI治疗的48例56个周期,与治疗时间严格匹配的无Y染色体微缺失的其他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的90例患者94个ICSI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男方年龄、精液参数、获卵数、ICSI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活产男女比例差异。结果:Y染色体微缺失组与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的对照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男方年龄、获卵数、ICSI卵子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等基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Y染色体微缺失组与无精子或严重少弱精子症的对照组相比受精率(69.0%vs73.2%)、卵裂率(96.0%vs95.3%)、优质胚胎率(53.3%vs48.7%)、胚胎种植率(24.0%vs30.3%)、生化妊娠率(41.1%vs44.7%)、临床妊娠率(37.5%vs35.1%)、早期流产率(4.8%vs6.1%)、活产率(35.7%vs29.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Y染色体微缺失不影响ICSI治疗结局;男性后代将会面临生育问题,是否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应在充分遗传咨询的情况下遵从患者夫妇意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对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19例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研究组)进行的23个治疗周期的胚胎和临床结局资料,与同期无Y染色体微缺失(对照组)的少弱精子症或无精子症的86个治疗周期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受精率(85.0%vs89.2%)、卵裂率(96.0%vs 95.3%)、优质胚胎率(68.3%vs 66.7%)、生化妊娠率(47.8%vs 50.0%)、临床妊娠率(43.5%vs 41.6%)、胚胎种植率(22.9%vs 20.8%)、早期流产率(10.0%vs 7.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对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Y染色体微缺失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因男方严重少精子症为指征在本院行ICSI-ET助孕治疗的夫妇的临床资料,根据Y染色体是否存在微缺失改变将患者分为缺失组和对照组:缺失组167例(共184个ICSI周期):检测显示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对照组463例(共528个ICSI周期):检测为无Y染色体微缺失。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助孕后的妊娠结局(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方年龄、女方基础FSH、女方体重指数(BMI)、MⅡ卵母细胞数、优质胚胎总数、HCG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失组患者的受精率(62.7%)显著低于对照组(67.8%)(P<0.01);两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53.0%vs.50.7%)、临床妊娠率(49.5%vs.51.7%)、异位妊娠率(0.5%vs.0.9%)、早期流产率(5.4%vs.2.8%)、晚期流产率(3.3%vs.3.0%)、早产率(3.8%vs.6.4%)、活产率(40.2%vs.44.9%)、后代男女比例(1.13vs.1.09)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行ICSI助孕会降低胚胎正常受精率,但不影响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后代男女婴比例等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SI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在AZF微缺失致无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男科就诊并接受ICSI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的13例AZF微缺失致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指标主要包括AZF微缺失类型、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次数、单/双侧睾丸取精、精子获得率、精子可用率、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ICSI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的13例AZF微缺失致无精子症患者中,AZF微缺失类型分别为:AZFa区完全缺失1例,AZFc区完全缺失9例,AZFc区部分缺失1例,AZFd区部分缺失1例,AZFc区完全缺失伴AZFd区部分缺失1例。共行ICSI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14例次,其中9例次单侧睾丸取精术,5例次双侧睾丸取精术;精子获得率78.57%,可用率72.73%。行ICSI助孕治疗者的正常受精率61.29%、可用胚胎率71.43%、优胚率40.48%、临床妊娠率57.14%。结论 ICSI周期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可以使部分AZF微缺失致无精子症患者获得数量足够的精子行ICSI助孕治疗,并能获得良好的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少弱畸精子症患者结合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显微注射技术(ICSI)后的临床结局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来我中心行辅助生殖治疗的508对夫妇经ICSI助孕后的临床结局。排除染色体核型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睾丸发育异常和FSH水平异常的干扰,根据精子来源和精液不同质量参数分为3组:A组,单纯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即PESA组;B组,少弱畸精子症组;C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比较3组获卵数,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等情况。结果 3组之间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周期活产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其种植率显著降低(40.5%vs 50.0%,41.6%vs 50.0%,P0.01);B组和C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40.5%vs41.6%,P0.05)。结论少弱畸精子症及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显著影响胚胎的种植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来源的精子ICSI治疗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的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受精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等临床指标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生殖中心进行的431个ICSI治疗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A组(重度少弱精子症组)287个周期、B组(梗阻性无精子症附睾穿刺组)109个周期、C组(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穿刺组)35个周期,比较各组女方平均年龄、男方平均年龄、不孕病史、平均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平均移植胚胎数量、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与B、C两组在种植率、妊娠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46%vs25.23%、28.76%;31.23%vs42.16%、39.39%,P<0.05);B、C两组之间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率、卵裂率、流产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射出精子进行ICSI治疗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低于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在纺锤体观察仪下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比较不同纺锤体观察情况的卵母细胞的ICSI结局。方法 2014年2~5月间,就诊于我中心的反复IVF失败、获卵数较少、高龄妇女、卵母细胞质量较差、胚胎发育差而导致可移植胚胎数少或者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30例,在纺锤体观察仪下行ICSI操作。观察卵母细胞受精情况和胚胎发育情况,并比较观察到纺锤体组和未观察到纺锤体组胚胎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总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 30例行ICSI助孕的患者,共获卵149枚,其中MII卵118枚;72枚MII卵观察到纺锤体,纺锤体观察率为61.01%;观察到纺锤体组和未观察到纺锤体组卵母细胞的总受精率(94.44%vs.80.43%)、正常受精率(83.33%vs.54.35%)、异常受精率(11.11%vs.26.0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观察到纺锤体组胚胎的卵裂率、可移植胚率和优质胚胎率低于观察到纺锤体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SI授精时观察到纺锤体的卵母细胞受精结果优于未观察到纺锤体的卵母细胞;使用纺锤体观察仪进行ICSI有助于避免纺锤体损伤,进而改善受精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前最适合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即取卵结束到开始ICSI的时间(t),以利于取得高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良好的妊娠结局。方法根据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2 ht4 h,(n=174),B组为4 ht6 h,(n=147),C组为t≥6 h,(n=82)。回顾性分析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对ICSI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1)A组与B组受精率(81.5%vs 83.5%)、卵裂率(98.9%vs 97.5%)、优质胚胎率(46.9%vs 45.5%)、植入率(36.7%vs32.8%)、妊娠率(55.2%vs 51.7%)及流产率(12.5%vs 13.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组受精率(88.3%)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质胚胎率(41.6%)、植入率(18.7%)、妊娠率(30.7%)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卵裂率(98.9%)、流产率(12.0%)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长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时间(P6 h)可以有高的受精率,但优质胚胎率降低,不利于改善ICSI患者的临床结局;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6h后进行ICSI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ICSI或IVF受精后的临床结局,探讨ICSI在这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期间在重庆妇幼保健院因非男性因素不孕接受微刺激促排卵方案治疗的高龄女性患者(≥3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分为ICSI组(n=189,共334个周期)和IVF组(n=189,共325个周期)。比较两组之间周期取消率、2PN受精率、优胚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患者年龄和获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组MⅡ卵率(85.92%vs. 92.27%)显著低于IVF组,2PN受精率(77.87%vs. 71.77%)和卵裂率(98.53%vs. 96.27%)显著高于IVF组(P均<0.05);两组之间的周期取消率、优胚率、胚胎冷冻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SI不能改善高龄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胚胎质量和临床结局,此类患者首次助孕应选择IVF授精方式,而前次无2PN胚胎取消周期史的患者ICSI虽不能规避再次取消周期的风险但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因梗阻性无精子症在本院采用睾丸精子行ICSI助孕的21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107个周期采用冷冻复苏的睾丸精子(冻精复苏组),另外107个周期采用新鲜睾丸精子(新鲜精子组)。比较两组中女方的一般资料、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以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本研究中,107个周期冻存睾丸精子复苏均获成功;冻精复苏组与新鲜精子组行ICSI助孕后的受精率[(76.91±18.24)%vs.(75.35±20.62)%]、卵裂率[(94.69±5.29)%vs.(95.37±4.48)%]、可利用胚胎数[(4.67±2.52)vs.(4.20±2.75)个]、优质胚胎率[(64.47±26.08)%vs.(60.34±27.39)%]及临床妊娠率(52.24%vs.50.63%)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对ICSI助孕结局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ET)168个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7%和63.8%,P0.05);IVF组有24.5%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9.7%(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不正常时,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9%和55.6%,P0.05);IVF组有34.8%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14.3%(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正常时及35岁、精液参数正常或不正常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获卵数为1~2个的周期采用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因此我们不建议全部行ICSI治疗,男方精液参数正常或处于临界状态建议行IVF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脆性卵膜卵母细胞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的ICSI治疗周期。根据精子注射时卵细胞表现为脆性破膜即为脆性卵膜组共196个周期,通过倾向值匹配(匹配容差为0.05)进行1∶2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患者年龄、BMI、不孕因素、用药方案),产生对照组(无脆性破膜)39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卵细胞退化率、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1)受精及胚胎情况:脆性卵膜组的成熟卵细胞率(73.59%vs. 86.15%)、正常受精率(66.52%vs. 73.90%)、可用胚胎率(72.95%vs. 78.87%)、优质胚胎率(39.85%vs. 4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CSI后卵细胞退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8%vs. 4.28%,P<0.05);两组间卵裂率(98.86%vs. 98.32%)、囊胚形成率(52.09%vs. 51.80%)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临床妊娠结局:两组间胚胎种植率(37.43%vs. 46.53%)、临床妊娠率(52.88%vs. 59.24%)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脆性卵膜卵母细胞成熟率低,ICSI后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优胚率均降低,卵子退化率升高,但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成人型多囊肾(ADPKD)可引起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从而导致男性不育症。本文总结ADPKD致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案,并比较其与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患者的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及胚胎移植(ET)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4月至2014年1月我中心收治的21例ADPKD不育症患者临床数据,其中15例行ICSI治疗,严格匹配164例CBAVD不育症患者,比较两组第一周期ICSI数据如夫妇双方年龄,ICSI卵子数、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单胎率、双胎率。结果:15例行ICSI的ADPKD不育症患者经过28个ICSI周期,10例实现临床妊娠,其中活产7例,自然流产1例,持续妊娠2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方年龄,女方BMI,ICSI卵子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等基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KD不育症组与CBAVD对照组的ICSI受精率(72.64%vs76.17%)、可移植胚胎率(51.28%vs 63.24%)、优质胚胎率(38.46%vs 49.83%)、胚胎种植率(17.64%vs38.50%)、早期流产率(0%vs 9.23%)、单胎率(50%vs 81.54%)、双胎率(50%vs 18.4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生化妊娠率(13.33%vs 42.68%,P=0.023<0.05)、临床妊娠率(13.33%vs 39.63%,P=0.032<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SI治疗ADPKD致男性不育症同样有效,但单个周期成功率较CBAVD患者低。其后代将会面临遗传风险,应在充分遗传咨询的情况下,遵从患者夫妇意愿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123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后冻融复苏微量精子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的疗效及临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将采用微量冻融PESA、TESA精子行ICSI的病例归为冻融精子组,采用新鲜PESA、TESA精子行ICSI的病例归为对照组。比较冻融精子组与新鲜精子组组间及组内的双原核(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多胎妊娠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PESA精子冻融组与新鲜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及多胎妊娠率分别为75.67%vs76.49%,64.96%vs66.19%,55.21%vs57.22%,13.21%vs12.61%,3.77%vs5.41%,37.74%vs37.84%(P>0.05),TESA精子冻融组与新鲜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及多胎妊娠率分别为74.41%vs76.43%,64.63%vs66.35%,46.81%vs53.39%,18.18%vs14.55%,4.55%vs1.82%,37.74%vs37.84%,组间及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SA精子与TESA精子冻融复苏成功率为70.07%vs62.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量PESA及TESA精子冻融技术对无精子症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精子冷冻复苏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该技术是否会增加子代远期遗传风险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IVF/ICSI治疗的周期根据精子形态进行分组:IVF周期分为A组(正常精子形态2%),B组(2%≤正常精子形态4%),C组(正常精子形态≥4%);ICSI周期分为D组(正常精子形态2%),E组(2%≤正常精子形态4%),F组(正常精子形态≥4%),分别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IVF周期中C组受精率显著高于B组和A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在A、B、C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周期中D组、E组、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畸形精子症会影响IVF周期的受精率,对ICSI周期的受精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是否会影响获单卵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常规IVF治疗且获卵数为1的256对夫妇,根据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134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122例,比较两组间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发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胚率及可用胚胎率。其中新鲜移植周期共75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43例,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32例,比较两组间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发生率、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胚率及可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4%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不影响单卵患者常规体外受精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赠卵试管婴儿供/受卵双方临床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自愿捐卵的34例患者及同期接受赠卵并完成IVF-ET周期的34例患者的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受卵组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授精的比例显著高于供卵组(58.85%vs.23.53%,P0.01),且受精率(73.87%vs.53.48%)及优质胚胎率(93.87%vs.81.16%)均显著高于供卵组(P0.001);供卵组和受卵组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0%(24/40)和45.45%(20/44),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供卵组FET周期种植率显著高于受卵组(41.18%vs.26.37%,P0.05);两组间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囊胚种植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赠卵试管婴儿是治疗卵巢功能低下患者的有效方法,赠卵8枚左右不影响供者妊娠结局;受卵者采用ICSI授精并囊胚移植,或可改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和比较3种不同获取精子方式行ICSI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年2月至12月进行ICSI治疗的207 例患者,其中严重少弱精子患者108例、当天受精失败81例和经皮附睾穿刺术(PESA) 18例,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 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无明显差异,其中受精失败组行补救ICSI妊娠率较高,但与其他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少弱精子症、附睾穿刺和补救ICSI获得的精子,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相似,不同来源和生理功能的精子不影响ICSI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部分卵子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98个治疗周期患者的同胞卵分别实施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浆内单精子注射,对两组受精率、卵裂率比较,分析.结果 (1)IVF组受精率47.08%,ICSI组受精率86.61%,两组比较,ICSI组高于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8周斯妊娠率41.05%,种植率26.07%;(2)IVF组全部受精失败19例,占19.39%,低受精(受精率≤25%)7例,占7.14%,不受精和低受精总和占26.53%,ICSI组没有不受精患者;(3)IVF不受精组由于移植了ICSI组胚胎妊娠率31.58%,而IVF/ICSI均受精组妊娠率43.42%,IVF组不受精组妊娠率低于IVF/ICSI均受精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8周期IVF组可利用胚胎203枚,胚胎利用率57.18%,而ICSI组可利用胚胎519枚,胚胎利用率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不孕人工授精3次以上未孕、疑有IVF受精障碍患者和男性精液临界值的患者应及时行同胞卵IVF和ICSI,避免全卵受精失败和受精率低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精子形态与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按照WHO《人类精液及精子-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实验室检验手册》要求对573例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形态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比分为2组(<1 5%:≥1 5%),分别采用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方式,观察精子形态对IVF及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等的影响.结果采用IVF(327例)受精方式下,两形态组精子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ICSI(246例)受精方式下,两形态组精子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育男性精子形态异常影响IVF治疗结局,但对ICSI治疗结局无影响,对于精子形态异常的患者应采用ICSI的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