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临床表现可见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甚至彻夜不寐。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多种,"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中医治疗"不寐"的重要理论,脾胃居中焦,脾主升而胃主降,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不和致气机升降失常,阳不入阴而致卧不安,故见不寐。"胃和"则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昼精而夜瞑。本文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强调在失眠临床诊治中调和脾胃的重要性,并探讨"和胃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魏稚力  张小波  沈涛 《光明中医》2020,(13):2073-2075
抑郁性失眠是以抑郁症为基础疾病的一类失眠病证,归属中医"郁证"与"不寐"范畴。抑郁性失眠既有"郁"的一面,又兼有心神不宁之"不寐"一面,其病机核心为肝郁胆虚,心神不宁。肝郁胆虚,多影响脾胃运化,致痰浊内生,若痰浊凌心扰神,则加重失眠。温胆汤为中医治痰名方,重在解郁温胆、理气化痰,对于此类失眠病证甚为适用,故探讨之。  相似文献   

3.
失眠亦称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肾、脾、胃等密切相关,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病机为痰热内扰。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热上扰心神可致失眠,亦可致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从而影响睡眠。治疗当务之急是清痰火;温胆汤具有和胃利胆、理气化痰之效,善清扰乱心神之痰火,通过燥湿、理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可达理气化痰、宁心安神之功,达安眠之效;作用温和,无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可连续用药,疗效显著,亦可用此方治疗失眠、眩晕、抑郁等由"痰"而引起的各种病症。因成分复杂,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待于临床实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失眠病因病机复杂,皆与五脏六腑有关。《黄帝内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概括了胃不和导致不寐的病理机制。内伤脾胃,百病始生。若忧思劳倦过度伤脾,脾胃亏虚,运化失调,精微化生无源,气血虚衰,意不入舍,心失所养或宿食痰火内停,胃失和降,浊邪上扰均可导致阴不涵阳,阳不入阴,心神不安,从而导致不寐。笔者通过探讨脾胃与失眠的关系,明晰从脾胃论治失眠的机制,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5.
潜阳入阴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又称不寐,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多端,病机各异。历来,有《类证治裁》所说“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之心脾气血两虚证;有徐东皋所述“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能成眠者”之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有《沈氏尊生书》所说:“心胆俱怯,触事易惊,睡梦纷坛,虚烦不寐”之心胆气虚证;有《张氏医通》所述“脉滑数有力不成眠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胃中不和证。证型不同,理法方药各异。 笔者临床治疗失眠多例,体会到失眠的原因虽多,但以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者为多。盖从人寐的机理来…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是指以不能持续获得正常睡眠时间为主的一类病证。顽固性失眠是指失眠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不能缓解者。就病因而言,《医宗必读》论述失眠之故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从病机方面,诸医家多认为其总属阳盛  相似文献   

7.
从脏腑辨证角度浅谈阴虚不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寐病因病机复杂,与多个脏腑联系紧密,如心、肝、肾、胃、肺等,多本虚标实,体内阴虚不敛阳,虚阳上扰,心神不安而失眠不寐。通过研究古代有关失眠不寐文献,结合朱丹溪养阴法,分析失眠不寐的病因病机,讨论养阴法在有关脏腑的辨证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寐的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型规律,总结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查阅不寐(或失眠)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9.0数据软件对证型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数分析。结果不寐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滞、肝火扰心、阴虚火旺、痰火(热)扰心、心胆气虚、心肾不交;常见病位证素为心、肝、脾、肾、胆、胃等;常见病性证素为火、气虚、气滞、阴虚、血虚、痰、血瘀、阳亢等。结论不寐的中医证型分类数目较大,证素辨证对临床辨证的概括性较好,能更有效的规范辨证。  相似文献   

9.
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得安睡为特征的一种症候.临床表现不一,有难以入寐,有寐而易醒,有彻夜不寐等.顽固性的失眠,经常伴有头痛、健忘、怔忡等症.祖国医学认为失眠与心脾肝肾以及阴血不足有关,痰热宿食,上扰心神以致卧不得安.  相似文献   

10.
顽固不寐案周某,女,36岁,1997年9月3日初诊。失眠年余,西医诊为神经衰弱,叠服镇静安眠诸药,初见小效,日后如故。患者常喜食肥甘,又嗜饮酒,旬日来,彻夜不寐,烦热不安,脘痞纳呆,恶心欲呕,口苦咽干,头昏心悸,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阻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