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病机思想对古今医家影响深远,常谓擅治眩者善从"肝"论治。然而,虚、痰、瘀等因素亦可致"眩",今之医者学习诸"眩",往往难以理解《黄帝内经》对致眩病机的深意。方显明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广西名中医桂派中医大师,从  相似文献   

2.
鼻衄从肝论治4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眩晕又称"眩冒""头眩""掉眩""目眩""头晕"等,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已或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或晕倒等症状。《证治汇补.眩晕》云:"眩者,言视物皆黑;晕者,言视物旋转,二者兼有,方曰眩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86例门诊患者辨证分型:肝阳上亢(钩藤、天麻、川牛膝、益母草、山栀、杜仲、黄芩各10g,石决明、代赭石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桑寄生、茯神各12g);肝肾阴虚(龙胆草、全当归、醋柴胡各6g,山栀子9g,黄芩10g,青黛冲服3g,、生地、白芍各12g);气血亏虚(人参15g,当归、川芎、白术、地黄、白芍、牛膝各12g,黄芪25g,茯苓、甘草炙各10g,肉桂6g);痰浊中阻(半夏、白术、茯苓、橘红、天麻各10g,大枣、甘草各6g,生姜2g),1剂/d,水煎200mL,2次/d。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55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53%。[结论]辨证分型治疗眩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许良 《陕西中医》1998,19(12):550-551
<正> 眩晕,自古皆从风、痰、气、血、瘀、虚论治。而丹溪立“无痰不作眩”之说,并提出“治痰为主”的治疗原则,后代众崇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吾师王翘楚教授,从医50年,学验俱丰,对眩晕不寐等内科杂病,颇有见解。王师据《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论点,结合临诊实践,提出了从肝论治,平肝活血辨证观点,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举案三则,以阐述之。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各年龄均可发病。目前对本病的中医治疗多采用活血、祛风、凉血、熄风、清热、解毒等法 ,虽其疗效较好 ,但对某些患者 ,仍未能治愈。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对部分治疗困难的患者从肝论治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举数例如下。肝郁气滞林某 ,女 ,2 3岁。荨麻疹反复发作 ,在心情抑郁急躁之时更甚 ,喜叹息。西医曾多次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可取效一时 ,停药后如故。也曾服中药治疗 ,效果不显。检视前医所用多为疏风、清热、凉血、止痒之品。见其舌质淡红 ,苔薄白 ,其脉弦 ,辨证属肝郁气滞之证 ,故治以疏肝理气为主 …  相似文献   

8.
朱海 《新中医》2017,49(7):185-186
正慢性咳嗽是临床呼吸科门诊的常见病,也是一种容易缠绵难愈的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及生活压力的增加,慢性咳嗽的发病率逐步增高。从中医角度看,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它既是独立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在西医学中,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鼻滴漏综合征、感染后咳嗽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者~([1])。慢性咳嗽的发病因素不同,发病机制不一,涉及的脏腑亦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就医的脱发病人中以中青年人为多,其中许多病人的发病与精神、情志因素有关,分析其病因主要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特点给正处在成就事业的中青年人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并由此产生复杂的情志变化,导致气血失调造成的。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009年3月,笔者从肝论治顽固性眩晕35例,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痰邪是眩晕致病主要因素,痰邪致病易与风、火、湿、瘀病邪相兼为患,治疗痰症眩晕要详辨痰火、风痰、痰湿、痰瘀.依痘不同分而治之,方可彰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一种自觉症状,多为本虚标实。老年患者素体亏虚,基础疾病多,脾肾失养,眩晕以虚症为主,病程长、反复发作;亦可日久因虚致实,耗伤气血,突然发作,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头痛,面唇紫暗。从脾肾论治,补益气血,化痰祛湿,补肾填精,补虚驱邪,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消渴主要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灼阴血形成瘀血,瘀血产生离不开气血运行失调,情志失调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瘀血表现,情志失调、肝郁气滞能诱发糖尿病,肝主疏泄,维持气血运行,能够减缓糖尿病病程发展。综合治疗包括健康教育、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血糖检测、口服药物。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可缓解由于焦虑及心理压力等紧张情绪所引起的抗胰岛素激素大量分泌,改善抑郁症状,有利于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4.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瘀滞不行,皆能眩晕。肝阳上亢与血瘀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基本病机及病理基础,肝亢血瘀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临床应用平肝活血方(天麻、钩藤、生石决明、鸡血藤、桃仁、红花、白芍、菊花、川楝子、寄生、僵蚕、全蝎、丹参、川芎、牛膝、桑枝)治疗,现代药理研究平肝活血方中的药物在改善脑供血,抗血小板聚集等当面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疏通三焦,调节水液代谢,对膀胱正常气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至小腹。肝经湿热循经下行,火结膀胱,膀胱失约,亦可导致尿路感染;肝火炽盛,火郁下焦,龙胆泻肝汤和八正散加减运用;肝郁气滞,膀胱气化不利,可用沉香散;肝经湿热,火结膀胱治宜清利肝经湿热,可选柴胡,黄芩、黄柏、黄连、龙胆草、栀子、滑石、泽泻、木通、灯芯草、野菊花等药味加减。肝郁日久,脾肾两虚,气化无权方用无比山药丸和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6.
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思嘉  杜秀娟 《光明中医》2016,(15):2171-2172
以从肝论治眩晕病为切入点,整理了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的理论,研究并总结了她从肝论治眩晕病的实践经验。文章内容从杜秀娟教授对眩晕致病病因的认识,病机变化的分析及方药治法的总结等方面进行论述,用以说明在临床中从肝论治法可抓住眩晕病证治的主要矛盾,并从其所治疗眩晕病的病案中选取一例来总结体会老师的用药方法及精髓。  相似文献   

17.
肝为风木之脏,眩晕的发生与肝脏生理功能的常否密不可分。临床上多以实证治之,鲜有论及肝虚眩晕者。从肝论治眩晕不能仅仅遵循于平肝、清肝、疏肝等法,更要对肝虚型眩晕有足够的重视,其基本证型包括: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眩晕与肝虚的关系密切,必须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仔细地辨证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丰富肝病的诊断和辨治内容,并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以便更为快速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眼针治疗和单纯体针治疗,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给予评价。[结果]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组30例,眼针治疗组30例,体针治疗组30例,有效率分别为96.7%,83.3%,90%。[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比单纯应用眼针或体针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古今医家对眩晕论述颇多,主要从瘀血、肝风论治,通过分析痰饮在眩晕发作的病因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张仲景、朱丹溪对痰饮致眩的治疗经验,同时浅析导师根据仲景、丹溪理论治疗眩晕1则医案,为今后治疗眩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清泉  张百胜 《陕西中医》2007,28(10):1301-1302
目的:观察滋肾平肝、益气活血、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拟晕宁汤(石决明、枸杞、菊花、黄芪、制半夏、川芎等)治疗眩晕患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提示:本方法治疗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