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清代名医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探讨湿热病邪导致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关治疗方法。查阅文献及相关著作,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与三焦湿热密切相关,医治糖尿病肾病不仅仅局限于肾脏本身,也要兼顾他脏及外感毒邪; 本文探讨运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来治疗糖尿病肾病,从三焦辨证湿热治疗以调理五脏、平衡阴阳,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立足三焦辨证理论体系,分析三焦感受湿热之邪不同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在治疗方面提出上焦湿热证用药宜清轻,以开肺气、宣气布津为要;中焦湿热证用药辛苦淡寒,重视顾护脾胃,以理气运脾,清热除湿为本;下焦湿热证顾及肝肾耗伤之阴津,清热除湿兼顾养阴的治疗方法。提出治湿宜守,不宜频繁更换方药,抽丝剥茧化湿热,缓缓图之,治湿忌敛,慎熟地黄、白芍、阿胶等阴柔收敛之品。认为湿热之邪侵入的不同阶段在舌象上有不同的表现,舌诊是判断病邪深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湿热是导致肾病病情持续进展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中国中医研究院时振声教授[1]认为,湿热郁滞是肾病的主要病机,肾病湿热证是最常见的证型。张镜人[2]也认为,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其病邪均离不开湿和热。因此,应重视化湿清热法在治疗肾病中的应用。肾病湿热证的病因病机肾病湿热的形成与肺脾肾三藏运化失司及三焦气  相似文献   

5.
由于病理机制复杂,西医对新月体型IgA肾病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预后通常较差。本文从中医"内外合邪"角度对新月体型IgA肾病的辨治进行探讨,认为IgA肾病固有的内邪与外入之风热、湿热相合,蕴成毒瘀,是IgA肾病新月体产生的关键因素。因毒瘀伤肾为新月体型IgA肾病的根本病机,故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调畅三焦。临证分缓急轻重,可取得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6.
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析清透法在清代温病医案中湿热类证候的用药特点及规律。结果显示:清代医家治疗湿热卫气分证常用的透邪药物以芳香化湿类药物为主;辛温不峻烈的药物在湿热卫分证中可与芳香类药物相配伍,助阳化湿透邪;辛凉质轻味薄之品在湿热证卫气营血全过程始终配伍,透达热邪。治疗湿热证始终注重脏腑功能和三焦气机,祛湿是主要目标,湿去气畅则热易外透。  相似文献   

7.
风湿病是以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一类疾病。随着对风湿病认识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人体质和疾病谱不断变化,很多风湿免疫疾病常见湿热痹阻之证。湿聚热蒸,邪郁病久,病程缠绵,流注四肢关节发为湿热痹。单纯使用清热利湿之法,难以将湿热尽除。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探索,发现分消走泄法可以因势利导、事半功倍将湿热之邪祛除。本文分析风湿病之湿热痹的病因病机及分消走泄法的治疗特点,探讨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痹的临床思路。湿热致痹,蒙上流下,易弥漫三焦,易波及脏腑,分消走泄法最擅其功。在临证中根据病位不同、病邪盛衰,分别以开上、畅中、渗下、利三焦进行治疗,采用三焦分治或合治的方法,因势利导,清利三焦,促邪外出。  相似文献   

8.
中医治疗IgA肾病可从三焦、咽肾、络病、少阳论治。从三焦论治多以清利湿热贯穿全程,上焦轻畅气机,中焦清理湿热,下焦收涩固肾凉血;从咽肾理论多以清热解毒利咽为主,必要时辅以补肾健脾巩固;从络病论治多考虑本病由病邪外侵或素体本虚受邪气影响致脉络受损而发病,治以扶正祛邪结合,重视活血化瘀;而和解少阳多考虑本病由三焦气机不畅、...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属临床疑难病之一,湿热病邪与其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密切关系,贯穿了病程的始终。湿热之邪的形成原因极其复杂,既有外感,也有内生,还有内外合邪以及药物饮食不当等原因,湿热之邪羁留终发展为湿热证。从湿热论治是提高中医临床辨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7)
目的 湿热之邪是当代中医皮肤科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湿热之邪在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中,多表现为气分湿热和血分湿热;三焦辨证是将湿热侵入人体从上到下的具体部位来划分,可有上焦湿热、中焦湿热、下焦湿热。应用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理论辨治皮肤科湿热证,其中舌象改变在临证辨证中尤为关键,明辨清晰,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