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谦  林仲翔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2):88-92,T005
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细胞恶性表型明显。以人胚肺细胞为对照,荧光染料标记示踪法表明,PG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缺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微管解聚;荧光鬼笔环肽染色显示微丝网架破坏。分子杂交结果表明,PG细胞有c-mycDNA扩增和c-Ha-ras、c-myc基因高表达,抑癌基因P^53mRNA水平低于正常。用钙调蛋白拮抗剂CDZ(100~200nmol/L)和中药L2(3~13mg/ml)分别处理PG,细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单体淫羊藿甙(ICA)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和诱导分化剂.本实验中,我们选用淫羊藿甙作用于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采用多件检测手段对肿瘤细胞恶性表型逆转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淫羊藿甙的抗肿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分别采用MTT法、放免法、流式细胞术、粘附实验及运动、侵袭实验检测了ICA处理后PG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内cAMP,cGMP水平,细胞周期,细胞的粘附性及运动、侵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200μg/mlICA对PG细胞有较弱的增殖抑制作用;2.与对照组相比,200μg/mlICA作用于PG细胞24h后,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P<0.05),cGMP水平降低(P<0.01),cAMP/cGMP比值明显升高(P<0.01);3.流式细胞仪检测扫描图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CA处理24h后,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  相似文献   

3.
Che GW  Zhou QH  Zhu W  Wang YP  Qin Y  Liu LX  Chen XH  Sun YL  Sun ZF 《癌症》2005,24(3):278-284
背景与目的:nm23-H1基因已被证明是转移抑制基因,转染野生型nm23-H1基因可以逆转肿瘤的恶性转移表型,但是nm23-H1基因抑制或逆转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我们在建立转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nm23-H1基因抑制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分析转基因前后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体外侵袭力的变化,体内实验分析转基因前后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及肺转移能力的改变,同时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转移相关基因β-catenin、E-Cadherin、CD44S、CD44V6、MMP-2、TIMP-1、VEG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转基因细胞株L9981-nm23-H1的体外增殖能力[(0%vs.(19.5±2.9)%]、克隆形成能力(10.3±0.7vs.21.7±1.3)及侵袭力显著低于L9981细胞(31.0±3.0vs.151.0±6.3)(P<0.01);(2)nm23-H1基因在裸鼠体内的抑瘤率显著增高(82.6%vs.0%),且转染nm23-H1基因的L9981细胞裸鼠体内移植瘤肺转移显著降低(0%vs.100%)(P<0.01);(3)nm23-H1基因能够上调β-catenin、E-Cadherin、TIM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VEGF、CD44V6和MMP-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P<0.01);(4)nm23-H1表达上调CD44S基因mRNA表达(P<0.01),而对其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Liu L  Zhou Q  Shi Y  Sun Z  Qin Y  Sun Z  Li L  Wang Y  Chen J 《中国肺癌杂志》1999,2(1):1-4
目的 探讨nm23基因在人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技术和非放射性地高辛标记检测系统,检测了143份不同部位、不同性质人肺组织中的nm23H1和nm23H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nm23H1和nm23H2基因的mRNA表达均有从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非癌肺组织、癌灶组织到癌转移淋巴结组织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肺癌组织的nm23H2基因mRNA表达较正常肺组织显著较低(P<0.05),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nm23H1和nm23H2基因mRNA表达均较正常肺组织显著降低(P<0.05)。肺癌组织的nm2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nm23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与肺癌发生有关,未发现nm23基因有癌转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是最近从3p1.3上发现的新型候选抑癌基因,在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十几种恶性肿瘤中均出现高频率表达失活和异常高甲基化.将该基因转染入肺癌、肾癌等肿瘤细胞株中均可显著抑制癌细胞生长,逆转其恶性表型,提示该基因的失活可能在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人肺癌中的转录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nm基因在人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技术和非放射性地7高辛标记检测系统,检测了143份不同部位、不同性质人肺组织中的nm23-H、和nm23-H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nm23-H1和nm23-H2基因的mRNA表达均有从正常肺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非肺组织、癌灶组织到癌转移淋巴结组织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肺癌组织的nm23-H2基因mRNA表达较正常肺组织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Rox基因突变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2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3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和7种白血病细胞系Rox基因表达及突变情况。结果 RT-PCR显示所有标本中均可检测到Rox基因的表达,在3例初治AL患者发现3处错义突变,突变率为11.5 %。结论 首次在AL中发现Rox基因突变,提示Rox基因的突变可能与AL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NPRL2(nitrogen permease regulator-like 2)也称肿瘤抑制候选基因4(tumor suppressor candidate 4,TUSC4),定位于人染色体3p21.3区域,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在生物物种之间具有高度保守性;研究发现,在人类多种肿瘤组织(如肺癌、乳腺癌和肾癌等)中的表达明显降低.NPRL2基因具有参与DNA错配修饰、调控细胞周期信号转导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的生物学功能.NPRL2基因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但其具体的抑瘤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相关抑癌基因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心环节是HPV E6、E7蛋白与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相互作用引起细胞永生化而癌变,其中癌基因的表达和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是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在已发现的数个抑癌基因中,p53、ING1、FHIT、survivin、p16INK4A与HPV相关宫颈癌关系密切,使得在检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预测病变进展、判断预后和宫颈癌的基因靶向治疗等方面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RDM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45例肺癌患者中,鳞状细胞癌20例、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RDM1蛋白的表达情况;激光微切割技术捕捉冰冻肺癌组织中的肿瘤细胞,抽提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PRDM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技术研究冰冻肺癌组织中PRDM1蛋白表达。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RDM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13.3%(2/15)和0(0/10),统计学分析显示,PRDM1蛋白主要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P<0.01)。(2)激光微切割技术联合RT-PCR证实,PRDM1基因特异表达于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未发现其基因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鳞状细胞肺癌患者中,PRDM1基因的DNA结合区表达缺陷。Western blot在鳞状细胞肺癌组织中检测出约70 000的异常PRDM1蛋白。结论PRDM1在鳞状细胞肺癌中优势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新的肿瘤标志;鳞状细胞肺癌中PRDM1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均存在异常,失去了抑癌基因的正常功能,可能成为新的研究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12.
黄炜  黄济群 《癌症》1997,16(3):194-197
探讨桂皮酸和丁酸钠诱导人肺癌细胞分化和抗侵袭作用。方法:用桂皮酸和丁酸钠分别或联合处理克隆化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细胞,进行细胞增殖速率、分裂的旨数、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和ConA凝集反应测定,以及反映肿瘤细胞浸润和物体外粘附、运动和降低解侵袭实验。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人正常胃和胃癌组织原癌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差异进行研究比较。方法 :利用胃和胃癌组织的mRNA通过逆转录方法 ,将Cy3和Cy5 2种荧光分别标记到 2组cDNA上制成探针 ,然后和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后扫描 ,通过计算机分析判定 2种基因是否在上述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结果 :在 195条原癌及抑癌基因中 ,存在差异表达的共 13条 ,表达上调的 6条 (0 0 71% ) ,表达下调的 7条 (0 0 83% )。结论 :认为应用这种方法识别出的 2种基因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与肺癌和胃癌转移可能相关的RAB5A基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和分离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探讨肺癌及胃癌转移发生的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mRNA差异显示技术、cDNA克隆、测序技术、RT-PCR、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比较了细胞来源相同,但转移能力不同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和AGZY83-a基因差异表达及其差异表达基因RAB5A在临床胃癌和肺癌标本中存在的实际意义。结果 在两细胞系之间确有明显的差异表达基因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人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多种抑癌基因突变谱与甲基苄基亚硝胺(NMBzA)引起的人和猴食管上皮细胞中多种抑癌基因突变谱的相关性。我们应用PCR扩增与直接测序技术分析了人原发性食管癌和NMBzA处理的人和猴食管上皮细胞中多种抑癌基因p53,Rb,APC和MCC的突变谱;发现40.9%(9/22)的人原发性食管癌p53基因突变与NMBzA处理的人和猴食管上皮细胞中p53基因的突变相同,也发现NMBz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人高、低转移肺大细胞癌细胞系基冈差异表达谱,克隆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对高、低转移人肺大细胞癌细胞系的mRNA进行差异显示,切胶回收差异表达cDNA,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 获得差异表达cDNA50条,其中已知功能基因18条,末知功能基因16条,DNA来源16条,EST4条。结论 人高、低转移肺大细胞癌细胞系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转移的过程受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影响。应用DDRT-PCR技术有单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更趋明显.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多个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通过对乳腺癌相关抑癌基因的表达与突变进行总结,进一步认识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10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8%,其中鳞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8%,腺癌为47.1%,腺癌为47.1%,未分化癌为63.2%,其与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PTNM分期无关。P^53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肺鳞癌和未分化癌中则未见。P^53蛋白表达与肺门或纵隔淋巴细胞转  相似文献   

19.
nm23-H1基因逆转肺癌转移表型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是一到两个关键基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协同促进了细胞的癌变、侵袭和转移[1] 。转移抑制基因 (metastasissuppressorgenes)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导致对肿瘤转移表型的调控异常 ,最终导致肿瘤转移。nm2 3 H1基因已被证明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并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我们的早期研究表明 ,nm2 3 H1基因的低表达和杂合性缺失与肺癌的高转移性和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 ,而且nm2 3 H1基因缺失的肺癌常伴有一些肿瘤侵袭相关分子的表达异常[2~…  相似文献   

20.
显微切割法对肝细胞癌抑癌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文铭  吴孟超 《肿瘤》2003,23(1):19-21
目的 通过对肝细胞癌(HCC)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TSGs)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谱系特点的分析,进一步了解HCC发生过程中多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 采用显微组织切割法从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直接测序,对33例信息性HCC进行了6种TSGs(APC、DCC、MCC、OGC1、p53和RBI1)的LOH检测。结果 LOH的总体发生率为36.4%,其中p53:80.0%、OGG1:50.0%、APC:41.7%、RB1:20.0%、DCC:0.0%、MCC:0.0%。结论 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多基因变异的参与,其中p53、OGG1和APC基因在HC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RB1的作用次之,而DCC和MCC基因的作用可能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