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自85年以来应用大剂量5Fu+MMC+CCNU治疗晚期结、直肠癌,辅用中医中药,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5例病人得到近期缓解,减轻了痛苦。该方案应用中患者仅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均缓解。治疗中骨髓抑制出现于三周以后,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应用达沙替尼治疗的10例成年 Ph+ ALL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应用达沙替尼治疗的 Ph+ ALL 患者均在7周内获得缓解,其中9例获得完全缓解,包括7例在13周内达完全分子学缓解。所有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8个月(5~33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0.8个月(4~25个月)。治疗过程中,发生胸腔积液3例,Ⅳ度骨髓抑制4例,血小板极度低下(<20×109/L)6例,经对症治疗均可改善,未出现并发症致死病例,总体安全性高。结论达沙替尼治疗成年人 Ph+ ALL 的缓解率高,可提高分子生物学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高,可作为成年人 Ph+ ALL 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APL的临床资料,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6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初诊时血小板计数、初诊时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诱导缓解方案、获得缓解所需时间、缓解后治疗方案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位随访31(6~102)个月,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OS)为(77.1±6.2)%,5年预计无复发率(RFS)为(71.4±3.68)%。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诱导缓解方案、获得缓解所需时间、缓解后治疗方案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缓解后治疗方案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AP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化疗的序贯治疗方案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常规治疗无效、且有转移灶的157名癌患者,探讨了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和白细胞介素2(IL-2)并用的过继免疫疗法或大剂量单独使用IL-2的治疗效果。其中108例作127疗程的LAK+lL-2治疗,49例作53疗程的大剂量单独使用IL-2的治疗。结果,接受LAK+IL-2治疗的108例中,8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0例轻度缓解。完全缓解者平均缓解期为10个月,部分缓解者平均缓解期6个月。保持最长者,治疗后22个月仍处于缓解期。接受大量剂IL-2治疗的46例中,1例完全缓解(4个月以上),5例部分缓解(2个月、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含克拉屈滨方案为基础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采用以CLAG(克拉屈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1个疗程的11例复发难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1例患者中, 男性7例, 女性4例, 中位年龄28岁(4~58岁);B-ALL 8例,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 急性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TP53突变1例, NOTCH1突变2例, KRAS突变2例, NRAS突变2例;1例染色体为超二倍体, 1例为复杂染色体。11例患者中, CLAG+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4例, CLAG+伊达比星+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培门冬酶注射液+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甲氨蝶呤+依托泊苷治疗1例, CLAG+多柔比星脂质体+达雷妥尤单抗治疗1例, CLAG+伊达比星治疗1例, CLAG+西达本胺治疗1例。11例患者中, 5例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5例未缓解。主要不良反应为重度骨髓抑制(11例)、粒细胞缺乏伴发热(6例)、败血症(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例住院Ph+ALL患者的治疗情况。除1例单用VDLP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外,其余5例均采用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结果 3例经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后获完全缓解(CR);1例获部分缓解(PR)。2例治疗后bcr-abl基因转阴性。化疗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感染,以呼吸道和肛周感染为主。结论 伊马替尼联合其他化疗方案治疗Ph(+)ALL有较高的缓解率,但缓解后治疗对长期生存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 (5 Fu)与小剂量顺铂 (DDP)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治疗组53例患者接受5 Fu350mg/m2·d ,持续滴注28~30天 ,DDP5mg/m2·d ,每周应用5天 ,连续应用4周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2个周期 ,对照组53例采用FAM/FMP(5 Fu+MMC +ADM/DDP)方案 ,治疗两个周期 ,常规剂量给药。[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 (CR)0例 ,部分缓解 (PR)32例 ,近期总有效率 (CR +PR)60.37 % ,对照组CR0例 ,PR21例 ,总有效率39.62% ,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常见毒副反应如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近期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positiv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CD5+DLBCL)的临床、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治疗反应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7例通过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免疫分析确诊的CD5+DLBCL的临床和免疫表型特点,细胞遗传学异常及治疗和预后。结果:7例患者中位年龄70岁。3例以淋巴结起病,同时有骨髓累及。2例以淋巴结合并乳腺肿块或胃肿块起病。2例分别以牙龈肿块和胃溃疡作为单纯结外病变起病,免疫组化示免疫表型为CD5+、CD10-、CD19+、CD20+、CD23-,Ki-67为50%~80%。Hans分型均为非生发中心亚型。2例累及骨髓者有复杂染色体异常。联合化疗治疗后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进展。3例完全缓解病人中2例分别在缓解20和24个月后复发,仅1例持续存活已30个月。结论:CD5+DLBCL侵袭性强,治疗效果差,长期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IA[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联合CAG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Ara-C+阿克拉霉素(ACLA)]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患者选用IA联合CAG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治疗过程中,随访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生化和骨髓细胞学检查指标。结果 14例患者接受本方案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37岁(15 ~ 64岁)。CR 10例,PR 2例,NR 2例。CR率71.4 %,总反应率(CR+PR)85.7 %。达到CR中位时间为距CAG方案治疗结束第15(14 ~ 29)天。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发生率42.8 %)。结论 IA联合CAG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性初治AML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DAC)治疗前后程序性死亡因子 1/程序性死亡因子 1配体(PD-1/PD-L1)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初治MDS中符合WHO 2008分型WPSS预后分层中危组及高危组并接受DAC(20 mg/m2 d1~d5,21~28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治疗的18例患者,同时以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于DAC治疗前后收集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的PD 1和骨髓单核细胞PD L1的变化;QPCR检测DAC治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单个核细胞PD-1 mRNA、PD-L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比较化疗缓解组(n=5)和未缓解组(n=13)PD 1/PD L1的表达水平。结果 FCM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 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的PD L1比例分别为(11.43±1.88)%、(11.46±1.60)%和(16.59±0.72)%,高危组分别为(16.36±3.71)%、(1659±381)%和(1869±160)%,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CD3+CD4+T、CD3+CD8+T淋巴细胞PD 1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上PD L1的比例分别为(18.51±262)%和(19.03±2.18)%和(19.22±1.40)%,高于缓解组(P<0.05)。QPCR检测显示,DAC治疗后,中危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 1 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 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632±337和288±172,高危组分别为12.55±6.27和7.47±4.90,均高于治疗前(P<0.05)。MDS未缓解组外周血PD 1 mRNA和骨髓单个核细胞PD L1 mRNA的相对表达为16.28±4.64和9.16±5.40,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 DAC治疗后中、高危MDS患者的外周血、骨髓中PD-1/PD-L1表达明显上升,尤其是未缓解组,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介导DAC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H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HCL患者中,2例以淋巴细胞增多起病,病情进展缓慢,1例以发热症状起病,病情凶险,短期内死亡.2例为典型HCL表型,免疫表型为CD19+、CD20+、CD1 1c+、CD103+、CD25+;1例为变异型HCL,免疫表型为CD19+、CD20+、CD103+、CD11c+、CD25-.2例典型表型HCL患者中,1例应用克拉曲滨治疗未缓解后死亡,1例先后予脾脏切除及干扰素治疗.1例变异型HCL患者予克拉曲滨治疗未缓解,换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缓解.结论 HCL是一类不常见的慢性B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及分型.克拉曲滨治疗可以使大多数HCL达到持久完全缓解,但是变异型HCL对克拉曲滨反应差,需积极二线药物如利妥昔单抗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EC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IEC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共用59个周期,每例2~5个周期,平均2.6个周期.结果:化疗结束后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5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CR+PR)65.2%.4周后复查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6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CR+PR)60.9%.骨髓抑制是主要不良反应,但较其它一些二、三线方案轻,临床易于处理,未出现出血性膀胱炎.结论:IEC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与安全性均较高,是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LAG方法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6例复发难治AML患者采用CLAG(克拉屈滨+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治疗,分析6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6例复发难治AML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5岁(13~ 63岁);复发和难治各3例.应用CLAG方案后5例达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6例患者均出现骨髓抑制,但是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并需后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华蟾素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华蟾素注射液30ml+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一次,连用10天:5-氟脲嘧啶0.5g~0.75g+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一次,连用5天。对照组(B组):用5-氟脲嘧啶0.5g~0.75g+5%葡萄糖500ml静滴,每天一次,连用5天。两组共用1~2疗程。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85.0%,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2.4%;对照组分别为44.4%和20.%,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仅有轻微的消化道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5-氟脲嘧啶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可选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1980~1984年间收集70例应用联合化疗的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癌,对影响客观疗效和存活情况的预后因素进行了分析。 70例转移性癌中,腺癌占62%,转移部位有肺(19)、骨(18)、外周淋巴结和皮下包块(10)、腹腔或盆腔(9)、肝(9)、脊髓(3),脑及肾各(1)。其中47例原发灶不明的腺癌病人用FACP(5Fu+ADM+CTX+PDD)方案,有3例不加PDD,9例用FAM方案(5Fu+ADM+MC)。14例未分化癌用CYVADIC(CTX+ADM+VCR+DTIC)方案治疗。结果发观联合化疗总的客观有效率为28%(20//707,其中完全缓解8例(11%),部分缓解12例(17%)中数生存期7个月。有效病人的中数生存期较无效的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改变对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影响。方法:采集B-ALL患儿诱导缓解治疗前与完全缓解后及正常儿童的外周血,检测MDSC(CD11b+CD33+)的数量及其两个亚群[M-MDSC(CD14+CD11b+CD33+)与G-MDSC(CD15+CD11b+CD33+)]的相对比例,同时检测MDSC的主要功能性物质精氨酸酶Ⅰ(ArgⅠ)与活性氧产物(ROS)的表达情况,另按危险度分层进行比较。结果:诱导缓解治疗前,B-ALL患儿的外周血MDSC(CD11b+CD33+)数量比例显著大于正常儿童(P<0.01),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后显著降低(P<0.01),但仍显著大于正常儿童(P<0.01);诱导缓解治疗前,外周血MDSC细胞亚群以G-MDSC(CD15+CD11b+CD33+)为主,诱导缓解治疗后以M-MDSC(CD14+CD11b+CD33+)为主(P<0.01);诱导缓解治疗前,B-ALL患儿外周血ArgⅠ与ROS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诱导缓解治疗后(P<0.01),且诱导缓解治疗后仍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MDSC数量及其相关功能物质ArgⅠ、ROS的表达水平均与B-ALL的危险度分层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MDSC的G-MDSC亚群及功能物质ROS对儿童B-ALL发病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维A酸和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初发的APL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维A酸和维A酸+亚砷酸,判别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联合应用维A酸+亚砷酸治疗APL疗效较好,缩短住院时间,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药物毒副作用较大。结论 联 合应用维A酸+亚砷酸诱导缓解APL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脐血移植在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复发难治AML患者再诱导治疗失败后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桥接脐血移植的诊治过程。结果患者, 男性, 59岁, 诊断为复发难治AML。初始予地西他滨+维奈克拉方案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 后予地西他滨+中剂量阿糖胞苷、中剂量阿糖胞苷+伊达比星等方案巩固治疗。16个月后疾病复发, 先后予克拉屈滨+阿扎胞苷+维奈克拉联合化疗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再诱导化疗均未缓解, 之后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 肿瘤负荷明显降低, 桥接脐血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移植后给予阿扎胞苷维持治疗。随访9个月, 患者持续缓解, 无严重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脐血移植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AML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1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持续静脉滴注吗啡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72±1.21和2.72±1.54 (P<0.05);其中完全缓解(CR)4 例(22.2 %),部分缓解(PR)9 例(50.0%),轻度缓解(MR)5例(27.8%).疼痛缓解率(CR+PR)为 72.2%.疼痛开始明显缓解时间为0.5-2小时,平均1.2小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和轻度呼吸抑制.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能有效缓解晚期顽固性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鬼臼噻吩甙治疗先前未治疗过及未行手术切除的肺腺癌,26例可评价疗效。鬼臼噻吩甙80mg/m~2,第1~5天静注,3周为1周期。经6个周期治疗仍未达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者停止治疗。最长治疗时间为1年。 PR3例,无CR者,9例病灶稳定,12例病灶进展。全组中位生存期18周(2~69~+周)。2例在治疗后第16,20天死亡,另1例因白细胞减少死于败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