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考察听障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Q分类问卷,测查父母的养育方式,采用自编听障儿童自我意识问卷测查儿童的自我意识结果①3~5岁听障儿童自我意识的3个指标发展各不相同,自我了解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尊自信指标各年龄段没有显著差异独立性指标只有3岁和5岁听障儿童有显著差异,4岁和5岁、3岁和4岁没有显著差异。②自我意识的3个指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听障儿童的自我意识与父母鼓励支持和鼓励成就的养育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父母的高控和惩罚的养育方式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46名1~3岁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以及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在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失调行为和社会情绪能力方面的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0%、2.17%、4.35%和8.7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与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呈不同程度的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语言能力对儿童的外显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9.470,P<0.05),气质的趋避性对内隐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26.285,P<0.001),语言能力和气质的适应性对失调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6.883,P<0.05;F=6.088, P<0.01),气质的持久性对社会情绪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F=14.892,P<0.01)。结论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影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龄前4~5岁儿童语言发展现状,筛检并诊断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为特定型语言障碍的相关研究及其干预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应用台湾版《修订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采用家长报告和教师报告的方法对某幼儿园中班与大班共136名4~5岁儿童进行语言能力测查。结果①4~5岁学龄前儿童普通话语言能力无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②在此阶段,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出现显著提升;③幼儿园4~5岁学龄前儿童存在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的发生率约为4.41%,值得关注和重视;④教师报告方式对特定型语言障碍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标准化测验对特定型语言障碍检测的特异度较高。结论台湾版《修订学前儿童语言障碍评量表》适用于大陆地区幼儿园4~5岁学龄前儿童;教师报告方式适用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筛检;标准化语言能力测试适用于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听障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ik list,CBCL)对江苏省不同地区267名4~16岁听障儿童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听障儿童行为问题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67名听障儿童中,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27.34%,其中男生30.87%,女生22.88%。不同性别听障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6~11岁组不同性别听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听障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照顾者和学习能力影响较大。改善听障儿童行为问题,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足够重视,以便提供更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福利院养育者在福利院儿童唇腭裂术后心理康复中的作用,希望增进唇腭裂儿童身心健康,使其尽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方法 通过筛选和培训,挑选"责任妈妈"对福利院内35名3~9岁唇腭裂术后孤儿进行照顾和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采用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量表中的所有因子分值均有下降,其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等分值低于常模(P<0.05),冲动一多动、多动指数分极显著低于常模(P<0.01);干预前、后的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责任妈妈"团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福利院儿童的行为问题,回应了儿童的社会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5年全球听力残疾人数为2.78亿,防聋治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项目。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因聋致哑的问题尤为突出,无数听力残疾人及其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障碍者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52%,位居各类残疾之首。在听力障碍者中,0~6岁听障儿童约有13.7万,每年新增先天性听力障碍婴儿约3~4万人,另外据估算,我国每年增加药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导致儿童听力障碍3万人左右。耳聋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增加国民医疗支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疾病。虽然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没有差别[1],但有证据表明,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对言语、语言和认知的发展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2],成为听障人士融入主流社会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社会交往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社会关系好坏、事业成败以及人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别人对他的满意度。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所导致的良好同伴关系,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取得学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所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并表现出恰当的社会行为,以社会期许的方式行动,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而这些偏差行为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其中社会性退缩就是较为常见的偏差行为。社会性退缩的儿童不仅存在着行为上的问题,而且在认知和情感上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汉语3岁听障与健听儿童在自发叙事中主动发问能力的特点。方法对3岁听障儿童16名(语言年龄达到3岁)和同龄健听儿童14名采用图画引发叙事技术,分别测查其在自发叙事中发问的频次、特定类型问题的数量和发问人数百分比,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 3岁听障儿童在叙事中主动发问的频次和发问人数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同龄健听儿童(P<0.05)。健听儿童提出的问题为10种,主要为"是什么"、"干什么"类型的问句和原因问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问题的内容多涉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等;而听障儿童提出的问题类型仅有4种,主要关注的问题局限于较窄的范围,如单一的人、物或事件本身(如"是什么"、"怎么了")。此外,听障儿童"干什么"问句(P<0.05)、"是什么"问句(P<0.05)和处所问句(P=0.09)的数量或人数百分比明显较健听儿童偏低。结论与健听儿童相比,语言年龄达到3岁的听障儿童采用疑问句提问的语用交流行为显得滞后,这可能与听障儿童听力状况带来的输入性语言信息不足和父母不适宜的输入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社会技能发展状况,使儿童社会技能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发现每个儿童在社会技能上存在的不足,就要运用相关的工具对儿童社会技能的状况进行测查和评定。常见的方法有自然观察法、模拟观察法、社会测量法、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我报告法。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外研究表明,听力障碍在正常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03%。而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其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2%-4%。我国初步统计,新生儿听力障碍约为3‰,7岁以下聋哑儿童约80万人.每年新增聋儿近3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家庭早期阅读方面的差异,找出听障儿童家庭早期阅读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自编的((学前儿童家庭早期阅读问卷》,对67名听障儿童、42名健听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①在开始阅读的时间方面,56.7%的听障儿童2岁之后开始阅读,而35.7%的健听儿童1岁之前就开始阅读;②在选择阅读材料方面,听障儿童家长选择的图书类型比健听儿童家长少,前者更偏向于选择有助于提高孩子认知、语言等能力的书籍;③在遇到幼儿不配合时,40.3%的听障儿童家长会停止阅读,而42.9%的健听儿童家长会换用更吸引孩子的方式进行阅读,④在早期阅读遇到的困难方面,听障儿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困难是“孩子不配合”(47.0%),而健听儿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困难是“家长没时间”(42.9%)。结论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早期阅读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听障儿童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更需要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广东省听障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广东省300名听障儿童父母(男性147名,女性153名)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名听障儿童父母的量表总分为(67.38±14.06)、生理领域得分为(73.81±12.38)、心理领域得分为(68.06±10.86)、社会关系得分为(70.81±12.06)、环境领域得分为(60.19±12.00);男性与女性听障儿童家长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历听障儿童父母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职业听障儿童父母之间的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及生存质量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以及消极应对方式。结论广东省听障儿童父母生存质量得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环境领域得分较低;生存质最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全面康复模式下2~5岁听障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家长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33名2~5岁听障儿童家长作为被试,采用家长教养方式问卷施测。结果2~5岁听障儿童家长在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表现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民主性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专制性、不一致性,溺爱性、放任性维度的得分最低。听障儿童的年龄、助听设备、康复时间、主要照顾人类型及其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对教养方式的某些方面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民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维度上(P〈0.05),听障儿童的性别和主要照顾人的职业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2~5岁听障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具有明显特点,且受家庭、社会环境、康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Chirp刺激信号在声场中测试助听反应阈,观察其阈值与行为测试助听听阈的相关性,探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评估助听器补偿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2例(39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已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听障组)和16例(32耳)听力正常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国际听力Eclipse EP25型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及美国GSI-61型听力计,分别对听障组在声场中使用两种仪器测试助听听阈;对对照组进行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听觉稳态反应阈测试.结果 在0.5、1、2、4 kHz处,听障组ASSR助听反应阈与行为助听听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8、0.77和0.82,P值均<0.01,显示两种测试结果有相关性;对照组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记录的听觉稳态反应阈在0.5、1、2、4 kHz配对t检验均呈显著差异(P<0.01),ASSR声场反应阈高于行为听阈20~30 dB HL.结论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进行助听器补偿效果评估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其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0名听障儿童父母在子女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进行评价.将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与中国常模相比较.结果 听障儿童父母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7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筛查时其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的家长培训主要针对康复机构中的家长开展,尚未普及到全部听障儿童家长。本文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MOOC)教学模式的启发下,提出在泛在信息社会,利用零散时间方便、快捷、随时、随需地学习知识将成为未来学习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未来面向听障儿童家长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可用;以视频方式免费呈现;借助多种互动方式实施教学;内容丰富、专业等特征。同时,简述了MOOC模式在听障儿童家长培训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言语清晰度的差异,为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昭鸣一韩知娟词表为测试材料,分别测试3~5岁听障儿童114名和健听儿童36名的言语清晰度得分,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儿童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儿童在3~5岁3个年龄段的言语清晰度均显著低于健听儿童;③两组儿童声母清晰度和韵母清晰度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声调清晰度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明显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且以声母和韵母的差异最为突出,应重视对听障儿童的言语清晰度训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查父母和教师使用《听觉整合问卷》(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评估听障儿童听觉发展情况的一致性.方法 请81名听障儿童的父母和康复教师分别利用MAIS中的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对儿童进行评估,对父母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整体上,父母问卷的得分高于教师问卷的得分,差异极显著(t=4.970,P=0.000);②在信心分、警觉分和意义分3个维度上,父母问卷的得分也显著高于教师问卷得分(t1=2.115,p1=0.037;t2=5.340,P2=0.000;t3=3.553,p3=0.001).结论 父母和教师在使用MAIS评估听障儿童的听觉发展情况时存在不一致,有待于扩大样本量或追踪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聋人大学生的抑郁程度以及抑郁与认知偏差的关系.方法 使用Beck抑郁问卷(BDI)、认知偏差问卷(CBQ),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189名在校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①聋人大学生易产生抑郁倾向,程度属轻度抑郁,男女生没有明显差别;②聋人大学生的抑郁症状以社会退缩为典型特征;③聋人大学生中,女生的抑郁情绪与认知歪曲相关性显著,并与其负性认知方式即信息加工方式密切相关;男生的抑郁情绪与认知歪曲相关不显著;④聋人大学女生的认知歪曲可以显著地预测抑郁.结论 在学校教育中,必须重视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抑郁倾向问题,特别要关注他们的抑郁情绪与认知歪曲,帮助聋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情绪应对方式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