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近两年在糖尿病专科住院的379例Ⅱ型糖尿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资料研究,找出中医分型的客观依据,为中医辨证治疗及早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将入院后第一次有关实验室化验数据按中医辨证三 型进行分组归纳,全部予统计学处理。糖尿病(消渴病)按从阴虚火旺到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基本病机演变过程发展,气阴两虚代表着病程的主要阶段,阴虚火旺即糖尿病发病早期受环境因素影响和胰岛素抵抗更为突 出,提示了糖尿病早期多方位综合性干预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对人类健康损害的不断加剧,整个世界卫生组织已高度重视,尤其是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肾、眼、血管等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是以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等病理性改变为特点,而糖尿病患高血压者是非糖尿病的2.5倍,约有30%-50%的糖尿病诊断时已有高血压,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高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2010年就诊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分布于肝肾阴虚型及湿热中阻型;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分布于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及湿热中阻型;急性并发症主要分布于肺胃燥热型及湿热中阻型.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症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系多因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描述的消渴病症的范畴,作者认真研究了中医古现代文献及有关糖尿病的实验研究等文献,提出建立消渴病证结合治疗体系,为消渴病的定性、定量及客观化和临床治疗准确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探讨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指标。选择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发现:(1)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低于正常(P<0.01),其IR的程度依证型变化呈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逐渐加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甘油三酯(TG)较正常显著升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阴阳两虚型下降明显(P<0.01)。(2)ISI与病程、TG、TNF-α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在ISI、血脂、细胞因子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糖尿病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并称为世界三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分型标准,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完全破坏,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常表现依赖或需要胰岛素的治疗。2型糖尿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相对不足及胰岛素缺陷,主要并发有胰岛素抵抗,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肥胖,而肥胖又加重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依赖胰岛素的治疗。糖尿病可归属中医消渴症范畴,消渴症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其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但多与血瘀密切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辩证分型为:风热袭肺,痰热阻络,肺胃火旺,脉络瘀阻等四型进行辩证论治.结果 临床取得一定效果,疗效满意.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采用中医辩证分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杨国棠  王晓峰 《吉林医学》2013,34(18):3656-3656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证型特征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6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酶法测定血脂(TG、HDL-c)以及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结果: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辩证分为四型,湿热困脾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可以造成脂代谢紊乱。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造成脂代谢紊乱,对于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消渴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有效指导消渴病的中医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脂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93例未接受调脂治疗和抗高血糖治疗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脂水平分为正常血脂组(B组)、单纯甘油三酯升高组(C组)和混合血脂升高组(D组),20例非糖尿病正常血脂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A组),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和分析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各亚组的△I30△G30值(P=0.00001,<0.05和<0.01)和HOMA-IR值(所有P<0.05)均明显降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代谢紊乱各组(C和D组)的△I30/△G30值比正常血脂组(B组)明显降低,但是混合血脂升高组(D组)与单纯甘油三酯升高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9);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正常血脂组比较,混合血脂升高组(D组)的HOMA-IR值明显升高(P=0.0027),单纯甘油三酯升高组(C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184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甘油三酯升高主要降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而胆固醇异常主要加重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大家健康》2010,(9):61-61
糖尿病作为以高血糖为基本病生理改变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病情失于控制,日久则容易发生心、脑、肾、足和眼底等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其治疗目标是什么?如何衡量其病情控制的好坏?如何治疗才能算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日久气血阴阳俱损,本虚邪留,热、瘀、痰、浊错综复杂,损伤肾、心、目、四末、筋骨、肌肤等,引发数种多变的棘手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有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愈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成为研究重点。中医药对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有“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本文综述了常见7种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治疗理论、相应中药和中成药及中医外治手段应用概况,以期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报》2013,(10):1548-154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58例均采用辨证论治,治疗总则为润肺养胃、补脾益肾。对于下消者,则补肺滋肾;对于中消者,则滋肾补脾;对于上消者,则清胃润肺。结果:显效200例,占77.52%;有效53例,占20.54%;无效5例,占1.94%;有效率为98.06%。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从根本上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l例给予西医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医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包括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hPG(餐后两小时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结果:(1)治疗后两组FPG、TC、TG、2hPG,HbAlc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TC、TG、2h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医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的中医心身医学认识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类生存坏境的改变,来自于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开始逐渐显露.糖尿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心身健康.中医的心身医学理论中对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见解,其治疗多基于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理论.糖尿病的中医心身医学理论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戴建峰  陈美娟 《医学综述》2008,14(18):2847-2849
糖尿病是一类因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低下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继发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天然药物中寻找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糖尿病治疗药物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周围神经炎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为神经鞘膜微血管病变。在有效控制高血糖和纠正脂肪代谢紊乱的前提下,选用改善血液供应的药物并结合中医治疗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肝源性糖尿病为肝病患者常见的继发性疾病,西医治疗方式较单一,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肝病及脾,辨证可分为肝气郁滞、肝胃郁热、肝肾阴虚、肝阳气虚、瘀血阻络等类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整理总结部分肝源性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经验,并举例验案一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Meta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而后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再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评估发表偏倚以及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17篇,共有1569例患者。所纳入文献均为低质量研究,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比较在总有效率方面:[OR=4.29,95%CI(3.32,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5个研究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DM=3.90,95%CI(3.21,4.5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不高,待更高质量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