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 在VSD合并AVP 153例患者中,右冠状动脉瓣脱垂140例,右和无冠状动脉辩均脱垂13例,其中主动脉辩关闭不全(AI)94例.VSD补片修补147例,直接缝合6例;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成形25例,瓣膜置换(AVK)9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低心排6例(3.9%).对单纯AVP的59例患者,VSD修补术后AVP完全纠正,无1例发生AI.在AVP伴轻度AI 60例患者中,出院时脱垂的主动脉瓣复位良好,超声检查见14例患者仍有轻度AI,随访中2例加重需再次手术.在主动脉辩成形术25例患者中.UCG发现均有主动脉瓣轻微或轻度反流,3例反流加重.1例AVR术后1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 在出现AI之前修补VSD,能使脱垂的瓣膜复位,可防止主动脉辫关闭不全;若伴有AI,应根据主动脉瓣病理改变而选择恰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因有心血管症状而作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的5790例患者,检出主动脉瓣脱垂(AVP)22例(0.38%),年龄15~63岁,其中2例为女性。检出单纯主动脉瓣返流102例,AVP为其21.56%。本组AVP患者中无合并室间隔缺损或其它瓣膜脱垂者,无冠瓣脱垂。AVP无特异的临床表现,22.7%的病例心功不全。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告作者12年间(1992年6月至2004年12月)施行43例主动脉瓣成形术的体会.方法:全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5~57岁,平均(29.6±14.7)岁;动脉脉压差为50~80 mmHg(1 mmHg=0.133 kPa), 心胸比例0.53~0.76.超声多普勒提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7例,中度25例,轻-中度1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6例(均伴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21例,主动脉瓣瓣环扩大3例,主动脉瓣右冠瓣叶发育不良2例;右佛氏窦瘤破裂3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单纯性AR 13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狭窄4例).采用主动脉瓣叶折叠悬吊(19例)、主动脉瓣叶中央三角形切除(2例)、交界折叠环缩(3例)、主动脉瓣叶削薄(17例)、肺动脉瓣叶移植(2例)等主动脉瓣成形方法,同期处理合并病变.结果:全组4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3例,呼吸衰竭1例,肾衰1例,心律失常4例,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13年(平均5.6年),1例死于人工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例再次手术行主动脉瓣置换,余40例中37例主动脉瓣功能良好,3例有轻-中度AR,但左心室大小及功能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叶的脱垂可行折叠悬吊法或中央三角形切除脱垂的瓣叶纠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环扩大可行环缩折叠纠正瓣叶关闭不全.风湿性病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可将增厚的中心体部位削薄,改善主动脉瓣的对合及其关闭功能.成形术中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10例6~13岁,平均11±2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治疗前左心室与主动脉最大收缩期跨瓣压差为9.68±4.77kPa。治疗后降为4.90±3.20kPa,(P<0.001),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例主动脉瓣脱垂病人和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有主动脉瓣脱垂病人临床上均有主动脉瓣返流的典型症状和体征。超声研究显示,全部病人的主动脉瓣在舒张期超过主动脉瓣环连线脱入左室流出道,结合点偏移,脱垂的瓣叶大部分星吊床样(12/15)。主动脉瓣三个瓣叶中以右冠瓣居多(7/2)。3例合并二尖瓣脱垂。正常对照组均无此现象。文章还讨论了主动脉瓣脱垂的病因及超声诊断技术。研究认为,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瓣脱垂最主要的无创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本院心外科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Ross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2002年1月10日至2002年8月31日,本院心外科共完成Ross手术10例;术前诊断先心病,主动脉瓣病变9例,老年退行性病变1例,UCG示主动脉瓣病变,狭窄或/并关闭不全(中重度),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3例;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手术分三步进行①采取自体肺动脉瓣;②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并移植自体肺动脉瓣于主动脉位,采用主动脉根部移植法;③利用同种异体肺动脉瓣重建右室流出道.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在正常范围((7.07±0.96) mmHg),LVDD明显缩小(P<0.001), LVEF0.55±0.19,心功能Ⅱ级.随访1周~8个月,心功能Ⅰ~Ⅱ级,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均功能良好.结论Ross是一种临床疗效好的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评价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AS)球囊瓣膜成形术 (PBAV)的效果。方法 于 1986年 12月 - 1999年 8月应用PBAV术治疗了 2 7例AS病人 ,年龄 2 .5- 12岁 (平均 6 .0 9± 2 .2 6岁 )。PBAV术球 瓣比值 :发育良好型者 (19例 )为 0 .95± 0 .0 8;发育不良型 (8例 )则为 1.0 0± 0 .11。术前后测定左室和升主动脉压力及跨主动脉瓣压力阶差 (ΔP)。出院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随访以监测跨主动脉瓣ΔP。结果 发育良好型者 15例 (占 78.9% )即刻效果良好 ,随访中有 4例 (2 6 .7% )ΔP回复至 50mmHg以上 ;发育不良型 4例 (占 50 % )效果良好 ,其中随访中有 3例回升 (占 75.0 % )。 2 7例PBAV后无一例有轻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及其它并发症结论 PBAV术是一种对AS有效、安全的替代外科瓣膜切开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而且发育良好型AS较发育不良型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David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疾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DY  Sun LZ  Tian LX  Chang Q  Zhu JM  Jiang R  Meng Q  Tao TF  Liu NN  Chen X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2985-2987
目的总结David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998-2004年对29例患者行David手术,其中男20例,女9例;年龄10~64岁,平均39岁±17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4例;术前主动脉瓣反流轻度15例,中度9例,重度5例;手术行DavidⅠ型1例,DavidⅡ型25例,我们设计改良David手术3例。结果患者无手术死亡及近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26min±25min,心肌阻断时间87min±22min。术后随访时间29个月±15个月(5~7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心功能Ⅰ级。术后主动脉瓣无反流11例,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2例。无患者需二次手术治疗。结论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David手术)对主动脉瓣叶及瓣环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近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二叶化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以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心胸外科接受二叶式主动脉瓣膜手术患者52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叶,替换人工机械瓣或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34例,双瓣膜置换7例;主动脉瓣膜成形术6例;同时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6例主动脉根部扩张并发主动脉瘤形成的患者中行主动脉根部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7.7%),其中2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时间4个月~3年,随访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可致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出现心功能衰竭?心前区疼痛?体位性晕厥?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颖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2136-2139
目的 总结本院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5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瓣患者36例,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2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2例,男性2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5±11)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3例,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3例。所有患者均拟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行体外循环。手术室护士做好患者术前宣教,术前物品及器械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手术,完善手术室护理流程。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记录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预后及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所有3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间为(232±33) min,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20±2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91±29) min,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为(11±5) d。 结论 右胸小切口直视微创下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创伤小、恢复快,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行健康指导,做好手术所需药品、设备、器械和耗材准备,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手术,严格遵守操作原则及流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胸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升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2月至2005年10月31例胸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41.3岁.主动脉根部瘤和升主动脉瘤20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8例.施行经典Bentall手术21例,其中合并室缺修补1例,二尖瓣成型2例,二尖瓣置换2例;施行改良Bentall手术4例.施行Wheat手术3例.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3例均施行破口段降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结果无住院期死亡,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13~46 d,平均16.4 d.随访1~63个月[平均(21±18.5)个月].术后2年猝死1例,死因不明.1例于术后半年发现主动脉肺动脉瘘1例.1例Stanford B型急性夹层患者术后半年复查发现人造血管远端吻合口内膜出现破口,经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治愈.结论胸主动脉瘤和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能够安全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个体化的外科策略和手术方法、精确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aortic valve diseases.This study aimed to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n re-treatment of aortic diseases afte...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与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在高风险因素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选择主动脉瓣狭窄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47例、小切口组18例和TAVI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小切口组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I组采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TAVI。比较3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小切口组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和小切口组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1);TAVI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变化值大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住院费用多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P<0.05或P<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VI手术在治疗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较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DSCT在斜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主动脉根部各径线,瓣环直径和左室流出道直径?超声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直径,并且和DSCT测量值对比?结果:主动脉瓣狭窄组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ostia,LCO)高度?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ostia,RCO)高度?冠状窦(sinus of Valsalva,SV)直径?左右冠状窦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狭窄组瓣环(aortic annulus,AA)直径?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连接处(Sino-Tubular Junction,STJ)直径?升主动脉 (ascending aorta,AO) 直径?左室流出道 (left ventricular outer tract,LVOT) 直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之间纤维结构(continuity fibrous,CF)距离,室间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 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收缩末期AA?SV?STJ?AO直径?IVS厚度明显比舒张末期大(P < 0.05),收缩末期LVOT直径明显比舒张末期小(P < 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AA及LVOT直径冠状面测量值均大于矢状面测量值?主动脉根部直径(AA?SV?STJ?AO)TTE测量值与DSCT测量值相比,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84,r = 0.87,r = 0.82,r = 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O.05)?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流出道变长扩张?室间隔变厚及冠状动脉变异较大,由于TTE的诊断作用有限,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前进行DSCT检查对于瓣膜支架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 has emerged as the treatment choice for non-operable patients with severe symptomatic aortic stenosis (AS) and may 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sur...  相似文献   

16.
So far, standard therapy of complex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disease is open surgical repair requiring aortic clamping and replacement of the-involved segment. Despit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open surgery remain high. As a result, open surgery is often withheld owing to severe comorbidities of the patients. Endovascular technique 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for treatment of these diseases in high risk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外科治疗57例升主动脉瘤的经验,探讨此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我院升主动脉瘤手术57(男46,女11)例,年龄18-63岁。其中单纯升主动脉瘤43例,DeBekey I型主动脉夹层11例,DeBe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瘤3例,瘤体直径5-16cm。手术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组件替换主动脉根部53例,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替换术4例。结果:1990-05/1998-05手术18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33%(6/18)。1998-06/2001-05手术39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3%(1/39)。除2例分别死于心律失常和全身衰竭外,余均死于出血。结论:升主动脉瘤自然病程险恶,外科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一旦确诊,如升动脉瘤直径超过5cm,就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术前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IMH患者4例,年龄41-65岁,合并高血压病3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三级。4例患者均合并胸腔积液。4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及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其中3例经右侧股穿刺置入导管,造影确诊后,植入覆膜支架。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除合并扩张型心肌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转内科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IMH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64排螺旋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IMH支架植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with fenestration can improve proximal sealing in patients with juxt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JAAA).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our primary ex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导管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膜支架治疗Ⅲ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例及腹主动脉瘤4例。2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带膜支架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4例腹主动脉瘤选用分叉延伸型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带膜支架释放均获得成功。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第3天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项新的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