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杨振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75+177-175,17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来本科就诊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手术治疗,B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采用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多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对甲状腺癌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且患者未出现由手术导致的特殊并发症,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分析10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重点对本组甲状腺癌误诊率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结果术后获得随访的7例中,5年存活率为83%(5/6),1例远处转移者带瘤生存。结论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高,B超、CT及同位素扫描无确诊价值。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术中对有怀疑的结节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可减少辅诊及误诊。功能性颈淋巴清除具有保留正常颈部外形和功能的优点,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其效果不亚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KD),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由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皮肤、粘膜改变、淋巴结肿大,但血管炎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为严重的后果是冠状动脉病变,常为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小儿弓形虫病的临床特点 ,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10例患儿中,男7例,女3例,5岁以上7例占70%,冬春季节发病者占70%,发病诱因: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者5例,肠蛔虫症1例,与饮食有关1例,药物1例,原因不明的2例。 临床症状及类型:本组10例均有明显的皮肤紫癜表现,以四肢皮肤发生紫癜多见占80%;腹痛5例,腹痛发生在皮肤紫癜前有2例;关节痛4例,发生在皮肤紫癜前为3侧;有血便、血尿、浮肿等症状。临床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甲状腺手术、131I口服并联合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的三阶段治疗方法,而对照组仅给予甲状腺手术联合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56例(60.21%),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显效39例(41.94%),总有效率73.12%,治疗组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甲状腺手术、131I口服、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的三阶段方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清除病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与小儿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及合理综合治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8例小儿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与治疗问题。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1例(5.56%),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1例(5.56%),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分切除16例(88.9%),17例(94.4%)根据肿块及淋巴结情况行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1例(5.56%)未行淋巴结清扫。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17例(94.4%),滤泡状癌1例(5.56%),淋巴结转移12例(66.7%)。术后平均随访5年,无死亡。结论儿童甲状腺癌预后较好,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结合内分泌及核素治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以发热、皮疹为首发症状,均伴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肝功能损害。其中4例因服用卡马西平过敏,3例因解热镇痛剂(退热药)过敏,1例因头孢类药物过敏,2例原因不明。皮损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Stevens-Johnson综合征)8例,剥脱性皮炎型2例。均给予静滴甲基泼尼松龙6mg/(kg·d)(分3次)及丙种球蛋白1g/(kg·d)治疗,经积极治疗后9例患者治愈,1例死亡。结论:药物超敏综合征本质上是一种重症药疹,早期联合使用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19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论本病有侵犯心肌及神经肌肉性,早期识别重症,早干预,可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方式、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方法将2008~2012年间我院收治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回顾性分析依据。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3.11%(40/30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40例甲状腺癌患者均经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有2例复发,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无一例出现死亡,预后效果良好。结论应警惕单侧孤立结节或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恶变可能性,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可避免甲状腺癌的遗漏,也可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术后以甲状腺素作替代性治疗,可有效避免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甲状腺癌复发后的放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患甲状腺癌且经相关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32例,在患者了解并且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6例甲状腺癌且经相关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患者。其中对对照组中的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而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放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植入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有12例患者疾病有一定的缓解,占75.00%,而观察组中有14例患者的疾病有一定的缓解,占87.50%,即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对甲状腺癌复发患者进行相关疾病治疗时,对患者进行放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在对患者进行放化疗的基础上采取植入法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35例,术前行常规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病变超声特征。结果 35例患者中,回声不均匀型8例,囊实混合钙化型9例,实质钙化型13例,壁厚实性回声型5例。肿瘤侧平均最大流速(Vmax)、最小流速(Vmin)均快于无肿瘤侧,阻力指数(RI)低于无肿瘤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作为甲状腺疾病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我院自 1985年~ 1996年 ,共收治甲状腺癌 2 6例 ,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本文就其诊断和误诊原因 ,手术方法和双侧甲状腺全切提出讨论。1 资料  本组 2 6例中男性 8例 ,女性 18例。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6 3岁 ,平均年龄 35岁 ,发病时间最长 18年 ,最短 7d ,平均发病时间 2年。病理类型 :乳头状腺癌 19例 ,滤泡型腺癌 4例 ,髓样癌 2例 ,未分化癌 1例。 2 6例中肿瘤侵出包膜及颈淋巴结转移 9例 ,占 35 %。2 方法  传统式颈淋巴结清除术 5例 ,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18例 ,其中双侧甲状腺全切 2例 ,1例出现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治疗二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1969年至1980年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42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这42例中,随访率71.4%,术前误诊率33.3%。作者在临床分析的基础上,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初步看法。临床资料本组女性24例,男性18例。女:男为1.54:12.最小年龄22岁(乳头状癌),最高年龄68岁(未分化癌),全组平均年龄43岁,39岁以上患者18例,占43%。病理分型:乳头状癌26例(62%),滤泡性癌7例(16.6%),未分化癌5例(12%),髓样癌和腺瘤恶变各2  相似文献   

16.
陈瑞 《淮海医药》2005,23(1):56-57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 ,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而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它是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疹可由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所致 ,前者占绝大多数。重型药疹可使患者在短期内死亡 ,死亡率较高。我院 1995年 3月~ 2 0 0 3年 5月共收治 1  相似文献   

17.
钮雁文 《江西医药》2003,38(3):198-199
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疾病的4%,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其中大多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由于其自然病程长,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殊性,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术前误诊率较高。本文对我院1985年至2001年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的共82例病人做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甲状腺癌手术患者34例,对其病理特点、治疗经过、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治疗的  相似文献   

19.
对10例经CT诊断为脑室内出血的患儿,2例内科采取脑脊液净化疗法、8例外科采取脑室分流术,随诊1 ̄4年无复发。作者认为:脑脊液净化疗法对脑室内出血治愈率高,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20.
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可由许多疾病引起,临床上以高热惊厥最多见。1994年至1999年我们共诊治小儿高热惊厥40例,其中36例做了脑电图检查,4例建议到上级医院做了头颅CT检查,发现热惊厥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个月~5岁,其中3个月~1岁14例,1~3岁22例,3岁以上为4例,3岁以内婴幼儿占90%。抽搐发作1次为22例,2次为14例,3次以上为4例。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3例,支气管炎5例,肺炎7例,幼儿急疹2例,细菌性痢疾3例,父或母儿童时期有热惊厥病史的有18例。全部病例均无神经系统体征。辅助检查:40例中脑电图检查36例(指抽搐3日内),均为异常。头颅CT检查4例,其中2例有轻度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