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 研究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患者和其他参与者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32例,男21例,女11例。对照组为20例健康儿童,男13例,女7例。 处理方法 所有患者和参与者均于上午8时采血送检。 检测和主要结果 用OKT单克隆抗体检测了32例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复感儿组与对照组OKT_3的百分率分别为56.21±7.19和61.42±4.87(P<0.01),OKT_4分别为37.27±3.45和39.35±3.52(P<0.05),OKT_8分别为30.69±3.94和28.14±4.22(P<0.05),OKT_4/OKT_3分别为1.31±0.14和1.41±0.16(P<0.05)。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用血 OKT_3、OKT_4降低,OKT_3升高,OKT_4/OKT_3降低。提示该病患儿不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且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体林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对RRI患儿40例予乌体林斯肌肉注射1.72μg/次,1次/周,共用10次。分别于RRI发作期、缓解期、治疗后对患儿血清CD8、CD3、CD4、CD4/CD8进行动态监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后血清CD8下降,CD3、CD4、CD4/CD8增高,与发作期和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乌体林斯是治疗RRI的安全有效的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多种微量元素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免疫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多种微量元素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将120例RRI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微量元素,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标志法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CD4/CD8比值增加,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多种微量元素佐治RRI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多种微量元素佐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及免疫学观察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反复呼吸道感染 (recurrentrespiratoryinfection ,RR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生与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血清锌、硒等微量元素浓度降低有关[1]。 1996年 4月~ 1998年 12月我们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锌硒宝片佐治RRI ,并观察其免疫学变化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23例营养不良并的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此类患儿不仅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功能低下,而且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认为要防治营养不良并反复呼吸道感染,除综合支持治疗外,还须给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Th细胞的极化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快速免疫比浊法及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对28例RRTI患儿及26例正常对照组儿童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Th细胞的极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 RRTI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的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分别为(59.84±3.31)%、(28.96±3.19)%及1.05 ±0.15,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63.55±3.53)%、(32.74±3.25)%、1.20±0.16)](P<0.01),CD8+的百分含量为(26.51 ±2.23)%,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24.62±2.14)%(P<0.01).RRTI患儿IgG、IgA含量分别为(9.13±1.28) g/L、(1.02±0.19) g/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0.68±1.71) g/L、(1.22 ±0.21) g/L](P<0.01),而IgM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TI患儿IFN-γ为(6.93±1.69) 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9.07 ±1.82) pg/ml] (P <0.01);而IL-4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RTI患儿存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以及Th细胞的极化异常,可能是引起RRTI和病程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多种微量元素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12 0例RRI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加用多种微量元素 ,用碱性磷酸酶 抗碱性磷酸酶桥联标志法测治疗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儿血清CD4 /CD8比值增加 ,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结论 多种微量元素对RRI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附3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尚德  张盛洪 《临床儿科杂志》1996,14(3):203-203,205
  相似文献   

9.
反复呼吸道感染红细胞C3b受体与T细胞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是儿科常见病 ,发病率在20 %左右 ,近年渐增 ,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RRI是一症候群 ,患儿机体免疫力低下作为主要致病因素已得到公认 ,但也有文献报道亚临床VitA缺乏也是重要病因之一 [1],目前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43例RRI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α受体 (SIL -2R)水平及T细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 ,并与健康儿比较 ,以期进一步了解RRI的发病机制及使用VitA和玉屏风两药对RRI发病的干预机理与疗效。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按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会议制…  相似文献   

11.
IL-12及其他细胞因子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ecurrent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 ,RRI)的发病因素 ,为积极预防及早期免疫调理治疗RRI找出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方法 抽取 111例正常出生的新生儿脐血 ,检测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等细胞因子水平作为脐血组 ;随后进行追踪随访观察 ,于 18个月时再次抽取静脉血 ,检测IL 12及其他细胞因子水平 ,其中有 18例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作为RRI组 ,其余为健康组。分别对脐血健康组、脐血RRI组、18个月健康组、18个月RRI组进行比较。结果 RRI组血清IL 12、IFN γ、IL 2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健康组 (P <0 0 0 1)。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除一些外在的发病诱因外 ,其自身先天免疫功能低下 ,尤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其发病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研究发现其发病与维生素A缺乏,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该研究检测了RRTI患儿IgG 亚类及维生素A水平,并对该类病人维生素A缺乏与IgG亚类缺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 亚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iller改良法进行维生素A的测定。结果:RRTI患者血清IgG2,4水平及维生素A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RRTI患者虽IgG正常,但是可能存在IgG亚类异常。RRTI患者存在维生素A水平低于正常儿童,而且IgG2,4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维生素A水平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57-558]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间歇期外周血T细胞功能性极化状态。方法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血PHA刺激培养,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c1)及Th2(Tc2)百分比。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较正常降低(P<0.05),Th2升高、Th1/Th2比值下降(P<0.01);Tc1降低、Tc2升高、Tc1/Tc2比值下降(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间歇期存在Th功能性极化异常,Th2占优势;Tc功能性极化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4~2005年冬春季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行季节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04年10月~2005年4月间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1040例鼻咽部分泌物中的常见病毒病原,随机选择RSV阳性标本17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RSVA、B亚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040例中,RSV阳性497例(47.8%),其中174例标本中,检测出RSVA亚型23例(13.2%),B亚型105型(60.4%),A、B亚型混合感染36例(20.7%),无法确定亚型的10例(5.7%)。检测期间各月份间、不同的年龄组间和临床诊断间的RSV亚型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都以B亚型为主。结论2004~2005年冬春季RSV仍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以B亚型为主;并有两种亚型同时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 患儿肠道病毒(EV)的感染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抽取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因ALRTI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学中心住院的患儿的鼻咽抽吸物单数号样本404份,应用EV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巢式逆转录RT-PCR法检测标本中EV感染状况。结果:404份ALRTI标本中,检出EV19例(4.7%),大部分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95%),男女EV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者13例(68%)、毛细支气管炎者6例(32%),90%患儿有发热症状,84%有咳嗽,63%有气喘,63%有合并症,其中主要为腹泻(6例)、粒细胞减少症(4例)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EV阳性患儿白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为26%,一半以上存在肝功能异常,少数有心肌受累。结论:EV是儿童ALRTI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应密切关注EV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和临床特点,并定期测定患儿血常规、肝功能和心肌酶,努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治愈一年内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MP肺炎治愈并完成一年随访的1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治愈出院时及出院后3、6、9、12个月时MPIg M、MP-Ig G双抗体滴度,免疫功能,并记录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部位,一年内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完成随访的133例患儿中,治愈后一年内RRTI发生率为31.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3~6岁(OR=2.29,95%CI:1.13~4.64);抗体持续阳性或者阴转阳(OR=4.47,95%CI:1.47~13.65);CD4/CD8降低(OR=10.26,95%CI:3.30~31.90);Ig A低下(OR=1.90,95%CI:1.06~3.40)是发生RRTI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免疫增强剂(OR=0.29,95%CI:0.11~0.78)是预防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在MP抗体持续阳性和阴转阳的85例患儿中,40例无临床症状应用抗生素,16例(40.00%)发生RRTI;45例未用抗生素,18例(40.00%)发生RRT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肺炎治愈后一年内免疫功能紊乱的患儿容易发生RRTIs,使用免疫增强剂可降低RRTI发生率。MP抗体持续阳性和阴转阳患儿,在无临床症状时应用抗生素不能预防RRTI。  相似文献   

17.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下呼吸道感染是造成儿童住院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病原菌以细菌感染相对多见,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则常因年代不同而发生变迁。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住院的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并用纸片扩散法、Etest法和Vitek系统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儿共4238例,其中1181例分离到1种或1种以上致病菌,阳性率为27.9%,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5.2%,5.1%,5.1%,4.0%和2.1%。女性患儿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显著高于男性(χ2=4.63,P<0.05),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男性中的分离率均高于女性(χ2=5.71,4.57,P<0.05)。年龄分布显示,1~3岁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好发年龄段,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以及非常见菌感染则在1岁以内的婴儿中多见。季节分布上,12月份至3月份是大多数细菌感染分布较集中的时段。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比率分别为55.0%,16.5%,41.2%,42.6%和4.5%。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但在不同年龄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治疗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支气管粘膜纤毛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下呼吸道粘膜纤毛结构异常的关系 ,以及RRTI患儿下呼吸道粘膜纤毛结构异常的发生率 ,并比较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毛异常的不同超微结构表现 ,对符合RRTI诊断标准住院患儿进行支气管粘膜活检 ,电镜观察其纤毛超微结构。结果显示 ,47例RRTIs患儿中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结构异常38例(80.9%) ,其中22例(46.8%)为纤毛超微结构异常 ,16例(34.1%)为早期鳞状上皮化生 ;支气管粘膜结构正常9例 (19.1% )。结合临床 ,11例(23.4%)初步诊断为原发纤毛运动障碍 ,其中2例为Kartagener综合征 ;27例(57.4%)诊断为继发性纤毛上皮结构损害。在观察到的8种纤毛超微结构异常表现中 ,原发性和继发性患儿的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别 ,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下呼吸道纤毛结构异常是儿童RRTIs的病因之一 ,约半数患儿存在支气管纤毛结构异常 ;在RRTIs患儿中大多数纤毛上皮细胞损伤为继发性 ,但RRTIs患儿中原发纤毛运动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人群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 住院儿童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儿童ALRT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诊断为ALRTI的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标本1165份,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IFVB)、副流感病毒1~3(PIV1~3)、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及冠状病毒HKU1(HCoV-HKU1);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巢式PCR方法检测多瘤病毒WU(WUPyV)和多瘤病毒KI(KIPyV)。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以证实。结果:1165份标本中有871份检出了病毒,总检出率74.76%,其中RSV最为常见,检出率为27.03%,其次为HRV(17.33%)、PIV3(13.73%)及新发现病毒HBoV(8.67%)和hMPV(6.52%)。病毒总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PIV3、hMPV和HBoV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4,P=0.027),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病毒总检出率在四季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7,P=0.006),以冬季检出率最高。结论:病毒病原在长沙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RSV、HRV及PIV3是主要病毒病原,近年新发现的HBoV和hMPV也占较高比例;病毒检出率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组最高;冬季病毒总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20.
Laboratory findings such as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 C-reactive protein (CRP) concentration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olitis, bronchopneumonia and lobar pneumonia caused by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were studied. The diagnosis of having RSV infec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as made on the presence of RSV antigen in nasopharyngeal specimens by means of enzyme immunoassay, on chest X-ray appearance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WBC counts in the lobar pneumonia cases (n = 25, 12 288 ± 6296/mm3)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for the bronchiolitis (n = 52, 9562 ± 2720/mm3) and bronchopneumonia (n = 43, 8369 ± 3714/mm3) cas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P in lobar pneumonia cases (n = 25, 6.5 ± 7.3 mg/dL)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bronchiolitis (n = 52, 1.9 ± 2.0 mg/dL) and bronchopneumonia (n = 43, 2.1 ± 2.4 mg/dL) cases. The ESR levels in the lobar pneumonia cases (n = 24, 43.8 ± 29. mm/h)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ronchiolitis (n = 34, 20.1 ± 12.3 mm/h) and bronchopneumonia (n = 40, 24.7 ± 15.9 mm/h) cas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WBC counts, the CRP concentrations and ESR levels between the bronchiolitis and bronchopneumonia cas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SV lobar pneumonia cases are coinfected with some bacterial organisms more heavily than in the RSV bronchiolitis and bronchopneumonia c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