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经方救误验案二侧河南省淅川县中医院(474450)李海建裴建峰1真寒假热证王某,女,36岁,工人。平素阳气虚弱,动则汗出,易于感冒,大便溏薄。盛夏时节贪凉饮冷,又当风乘凉,感受风寒,致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困,无汗,鼻塞喷嚏,口干咽痛。曾用解肌发汗之...  相似文献   

3.
咳喘救误1例     
  相似文献   

4.
经方救误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救误治验济南医院(250013)刘鸣关键词伤寒论;经方;误治在《伤寒论》的398条经文中,谈及救误的约有120余条。故清·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序中说:“此书非仲景依经立方之书,乃救误之书也。”《伤寒论》不仅列举了多种误治、央治所引起的变证、坏病...  相似文献   

5.
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印象较深的三例阐述如下,供同道参考:一、咯血证养阴清肺罔效,培土生金收功:周某,男,52岁,教师。患肺结核十余年,每年夏秋之交咯血,此次咯血量约200至300毫升,在县医院住院,经输血及用安络血、垂体后叶素等药对症治疗后,出血量减少,但痰中血丝持续半个余月。吾初诊为阴虚肺燥,以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服药五剂未效,反觉口淡泛味,食欲骤减,精疲力尽,动则喘息,舌质淡,苔少津,脉细弱。忆五行学  相似文献   

6.
救误案二则     
近年来,在临床诊治病人中,常常遇见误审因、误辨证、误投方药的病例。为吸取教训,提高确诊率,辨证施治能力和治愈率,介绍救误案二则,以供参考。〔案一〕:署热伤阴救误案墨××,男,37岁,1952年8月18日初诊。病者,体素健。一日,田间作业时,忽感头痛恶心,身乏体倦,自以小恙不药可愈;越日病情未减,反而加重,约余诊视。症见:面赤气粗,头痛神疲,恶热多汗,心烦不宁,背脊微微感寒,渴欲饮水,脉浮而有力,察舌略绛,诊为“中风”遂投予辛温解表之品,药后伏热上逼,而见鼻血,尚谓“热随血去”,“病情向愈”。未料鼻血不止,灼热烦燥,身热不退,又急易方,投予犀角、生地、丹皮等  相似文献   

7.
救误两则     
(一)火逆发黄:王某,男,出生10天,住院号:4076。患儿生四天,因“板牙”延乡人挑刺。先用缝衣针刺牙龈,继用灸药直接灸胸腹皮肤10余处,次日即见口腔、口唇、眼睑皮肤溃烂、灸疮红肿流脓水,面目发黄如橘子色,全身灼热,烦躁啼哭不安,溲短  相似文献   

8.
9.
柯雪帆副教授对经方的应用,独具匠心。他认为,经方虽然大多方小药少,然其立法严谨,药简效专,在制方、用药、配伍、剂最上均有其独到之处。学习经方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主要是在学习经方立意的基础上,再予随证化裁,要有继承和发展。兹录其临床经方治验数例,以资同道借鉴。例一、桂枝汤加味治疗夏月感冒俞××,女,43岁,教师。初诊(1984年8月29日):身热恶风三天,汗多、全身疼痛,咽痛,曾服速效伤风胶襄、板兰根冲剂二天,证情反见加重。检查见咽壁滤泡增生,咽壁轻度充血,舌正苔薄,脉浮数带滑。重按无力。证属夏  相似文献   

10.
邱某某 ,男 ,13岁 ,学生 ,昌北下罗人。体检发现乙肝 5项 HBs Ag( ) ,HBs AB( - ) ,HBe Ag( )、HBe AB( - ) ,HBc AB( - )。肝功能各项值正常 ,无任何症状或不适。但家长却为之忧虑 ,一是担心日后会转变成慢性乙型肝炎 ;二是怕日后影响升学 ,或其他不利。因而急于求治 ,欲使其阳性转阴。先就诊于西医 ,久服护肝片、肝泰乐、肌苷等药无效 ,后在某中医门诊部服中药。初服无多大感觉 ,服至 2个月后 ,渐觉饮食乏味 ,头昏 ,心悸时作、跑步活动后尤甚 ,腹中时痛 ,面色渐转萎黄 ,体力不支。查肝功能发现 ALT 146u。遂更医调治。越月余 ,…  相似文献   

11.
运用攻法治病,医者常慎之又慎,运用补法治病,医者常漫不经心。须知实证误用补法可贻误病机,故中医有“实实之戒”现将笔者临床所见误补及救误的案例举隅如下。一、早期肝硬化 (肝功能代偿期) 邓××,男,45岁,农民,门诊号796895,1979年2月4日来诊。患慢性肝炎5年,近半年病情加剧,肝功能异常(以球蛋白与白蛋白关系倒置及麝浊增高为主),西医诊为早期肝硬化,用  相似文献   

12.
在肝病诊治中,发现不少病情反复,呈现“坏病”者,究其原因,与医者治疗原则的运用不当有关。肝病的治疗,应以肝的生理、病理特性为施治依据,治则为:①以疏为先,顺其条达之性,配合柔养;②疏补得宜;③扶正祛邪同时并举;④肝病实脾。四种治法为提高肝病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暑温挟寒湿郁阻、哮喘邪人营分、阴虚水肿肺气不宜三则典型病例误治与救误过程,并对误治与救误作了理论性研讨,使人从曲折的临床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湿热大汗误补致烦林×,女,30岁,工人,1987年8月14日初诊。一周前昼夜汗出,神疲喜卧,周身酸软,就诊于当地卫生院,拟为“气虚自汗”,予玉屏风散合牡蛎散三剂,药至二剂,汗泄如淋,心烦不寐,急邀余诊治。证见:周身汗出,日湿衣数回,头汗如洗,汗有粘性,心胸烦闷不寐,面虽较苍白但有神,肢体虽倦怠,但气力不衰,纳欠佳,口干欲饮,而饮不多,  相似文献   

15.
咯血是内科急症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支气管扩张咯血的临床研究,虽成功尚属多数,然临症失误亦不乏其例,幸得吾师涂晋文老师指点,方能“柳暗花明”步入坦途。现录案四则,以前车之鉴就正于同道。一、出血用止血不止活血奏效邓某,男,50岁,干部,住院号75785。患者间断咯血三年加重三天而于86年8月8日急诊入院。入院前三天失血总量约500毫升以上,胸片、支气管纤维镜检查见“两下肺支气管呈囊状扩张”。入院后患者仍反复咯血,血色鲜  相似文献   

16.
刘毅 《中医杂志》1993,34(5):275-275
1 辨苔救误刘某,男,76岁,干部。1982年10月6日就诊。患者在两年前曾患“黄疸性肝炎”,曾住某医院经中西医药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近一年来身体疲劳,腹胀便溏,便溏而不臭秽,呕恶纳呆,精神忧郁,舌质淡红而胖嫩、舌苔黄腻、根底浮浅,脉沉缓。经常患感冒,复查肝功能正常。前  相似文献   

17.
对于小儿咳喘 ,临床上时有因辨证失误、用药不当而致咳喘加重或变生它症者 ,有必要引起医者重视。救误之法 ,仍应以准确辨证为其前提 ,而后施药。文中分别介绍误治案 4则 ,包括见咳止咳致误治成喘者、湿热养阴致咳嗽缠绵者、过用苦寒致呕吐频作者、误用辛温而变生乳蛾者 ,同时介绍救误辨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血虚发热张×儿媳,24岁,1963年孟秋分娩,一胎双男,数日后忽高热神昏,恶露不绝,腹不痛,注射抗菌素无效,乃改请中医。症见:舌苔淡黄,脉象浮大,面红耳赤,大便不行,余不顾产后血虚,迳予黄芩汤以撤其热,服后身踡肢厥,双脉几伏,后来竟至覆被蒙首,寒战(齿介)齿。  相似文献   

19.
笔者临证多遇误治病例,现举救误二案于后,供同道商榷。1颤证(震颤麻痹)余某,男,72岁,退休工人,1992年5月2日初诊。患者1年前始下颌及口唇肌肉不自主抖动,初未重视,继则影响进食和说话,口角流涎,语言不清,1月前延及双手颤抖,不能拿碗筷,不能写字,步态蹦跳,行走艰难,表情呆板,在某院诊断为:震颤麻痹。曾服金刚脱胺治疗,因副作用大而自动停药。就诊时舌质淡紫,苔薄白,脉细弦。辨证阴虚阳亢,肝风内动。予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用:生地、天冬、白芍、天麻、钩藤、代储石、全蝎、龙齿等。治疗1周,症情未见改善。次诊根据舌…  相似文献   

20.
刁本恕 《江苏中医》1999,20(9):28-29
对于小儿咳喘,临床上时有因辨证失误、用药不当而致咳喘加重或变生它症者,有必要引起医者重视。救误之法,仍应以准确辨证为其前提,而后施药.文中分别介绍误治案4则,包括见咳止咳致误治成喘者、湿热养阴致咳嗽缠绵者、过用苦寒致呕吐频作者、误用辛温而变生乳蛾者,同时介绍救误辨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