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1307首方剂的平性药病证配伍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1 307首方剂的药性组方规律,探讨平性药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从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筛选1 307首方剂,并以《药典》记的载药性为判定依据,将获得的数据录入"中药方剂药性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了寒热平药性与组方角色的关系、寒热平药性组方角色与主治病证的关系等;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平性药配伍与不同病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及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性药作使药者为寒、热药的3.9倍,平性药作君、臣药的方剂,以治疗气虚证者最多,其次是瘀血证和痰湿证;平性药在寒证、热证、不寒不热证、寒热错杂证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2%,18%,25%,18%,在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中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7%,17%,25%;在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中,平性药的应用频次分别是寒性药+热性药的1.5,1.4,1.4,1.6,1.2倍。结论:平性药在组方配伍时最常作使药;平性药多用于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是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等病证的常用药,比寒热药物更宜于临床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原则妥善配伍而成的。1979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其载方多由一味或几味药物简单组合而成,没有确定的组成原则。《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中医学系统理论的基本形成,方剂的组成原则就首见于此,此后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始终指导着历代医家的组方配药。在方剂组成中,君药与臣药性能多与治法相吻合,而佐药与使药常见有与治法相背者。现就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方剂学》的方剂中具有佐制和引经等作用者,作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3.
平性药配伍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从中医药理论出发,通过对药性及配伍理论的文献研究,并结合数据库对1 307首古今方剂药性组方规律的分析,归纳阐述了平性药的配伍应用规律:①气味配伍,调整阴阳:气味配伍是历代组方的基本方法,平性药本身兼具寒、热之性,在临床配伍应用中,亦同寒热药性一样,也常以气味配伍的形式,以达调整阴阳的目的。②伍用寒热,调和辅助:平性药配伍寒、热药,一者表现为寒、热的"趋从性",可用于治疗热证或寒证;二者,既可防止寒、热药同性配伍使方剂过寒或过热,又因平性药"和合调平"之性而不易致矫枉过正;第三,平性药在配伍中还可起到佐助、佐制作用。③补剂入平,缓复虚损:平性药之"补"较为和缓,适合于虚性疾病的全程,更利于善后调理,不易致偏。  相似文献   

4.
蒋健 《新中医》2009,(11):109-110
中药的方剂通常由君臣佐使组成。君药针对病因或主证发挥治疗作用;臣药协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佐药治疗兼证、次要证候,或制约主药的药性,或起反佐作用;使药为引经或调和药性。在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中,由于经常地、大量地面对复杂的复合证型,很少有机会单独使用一首方剂来进行治疗,经常需要联合运用数个方剂或数种治疗原则构成复方来进行治疗,复方的组合同样不可避免地需要运用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兹以甘麦大枣汤治疗汗证作为一个截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方剂组成原理基础研究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剂是根据病情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依照一定的原理组合而成的.方剂组成原理的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其列为重点项目.然而,方剂组成原理也是涉及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研究难点之一,在研究思路与方法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此问题与同道探讨. 1 方剂组成原理基础研究国内外现状 1.1 理论研究中医组方是按一定的原理与法则进行的,这种原理被高度概括为"君臣佐使”.关于"君臣佐使”的具体内涵历史上素有不同的看法,大体说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君臣佐使固定论此论源于<神农本草经>,该书提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不可久服”.由此可见,君臣佐使似乎是由药物的补养程度及有毒无毒决定的.类似的说法还有"以众药之和厚者定为君,其次为臣为佐,有毒者多为使”.这种观点认为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是固定不变的.此外,还规定"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固定配伍比例.<神农本草经>以后,如<药对>及<药性论>记载的药物及君臣使(两书均无佐)归属,虽不完全以药性和厚、有毒无毒为依据,但仍沿用君臣佐使固定论,直至明清仍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君臣佐使固定论显然与临床实际是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6.
从药理角度看君药的主导地位与决定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方原则君臣佐使,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但更主要的是明确了方中各药的主次地位与具体分工。与臣佐使药比较而言,君药最为重要,在整个方剂中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拟从现代药理角度进而论述之。1 君药在方中占主导地位现?..  相似文献   

7.
1、配伍原则的研究:方剂是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组方的,这种组方既主次分明,配合严密,又相互兼顾,相互制约。拆方研究证实许多 传统名方中君药的药理作用常是该方的主要药效体现。且不同药味在组方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突出臣药、佐药、使药与君药协调统一,以增强疗 效,减少毒副作用。临床制方宜用相须、相使增进疗效,利用相畏、相杀减少毒性,而相恶、相反是用药的配伍禁忌。2、配伍比例的研究:方剂中量  相似文献   

8.
国药多以方剂形式提供临床。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可谓国药研究之脊梁和灵魂。经方配伍规律可概括为奇方、偶方及其反佐方3种形式。奇方由君、臣、佐/使三项组成,偶方由君、臣二项组成,概称组方三二律。反佐乃就“佐君”言,指药性之寒热温凉与病性一致。反佐方就是具有这种特定含义的偶方。通过优化方剂配伍和总体调节及脏腑之间相关协调机制,以实现或接近方证相应。  相似文献   

9.
刍议经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药多以方剂形式提供临床。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可谓国药研究之脊梁和灵魂。经方配伍规律可概括为奇方,偶方及其反佐方3种形式。奇方由君,臣,佐/使三项组成,偶方由君,臣二项组成,概称组方三二律。反佐乃就“佐君”言指药性之寒热温凉与病性一致。反佐方就是具有这种特定含义的偶方。通过优化方剂配伍和总体调节及脏腑之间相关协调机制,以实现或接近方证相应。  相似文献   

10.
君臣佐使,是组织方剂的法度。源于《内经》。这个法则的确立距今已两千多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其中的君药,是方中针对病情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药,是协同加强君药功效的药物;佐药是协助君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使药含义有:可谓引经药,可作方剂诸药物的调和药。《内经》又云:“君一臣二。”是指以一味作君药,针对主攻方向,以两味作臣药支援君药,成为奇方,如此才有力攻破敌阵。“君二臣四”。是指以两味作君药,针对主要目标,以四味作臣药协助君药制胜主敌,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临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心得体会。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体现中医理法特色,辨证论治是其灵魂。药味精炼、药量适中、配伍严谨、药到病除,是中医处方用药之要旨。  相似文献   

12.
"四性"和"五味"不仅是反映中药药性的重要方面,更是临床配伍组方中不能忽视的关键环节。五苓散方出自《伤寒论》,临床上可以治疗各种水液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关于其配伍规律,大多数医家从其君、臣、佐、使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且相关争议也不少,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对五苓散方中药物四气五味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五苓散方性以热性为主,而味则以甘和辛味为主,为方剂尤其是经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止痛方剂数据库"通过方剂信息主库与单味药、名家评说、现代研究3 个辅助数据库的互相关联,对止痛中药方剂信息进行管理,根据检索需求,可显示中药复方、功能主治、组成等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从文献纳入标准着手,根据应用目的设计模块,根据方剂配伍规律设计检索策略.该数据库有助于研究人员高效和准确地查找历代古籍所载中药止痛方剂...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配伍理论下生血宝复方化学成分溶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世雄  赵思宇  李源  何文婧  张喜利  刘文龙 《中草药》2022,53(14):4298-4306
目的 通过检测7种配伍及7个单味组成药的单个化学成分与总响应成分的溶出量及变化情况,探讨生血宝复方配伍理论背后的科学内涵。方法 根据生血宝复方中君臣佐使组方规律将各单味药重新进行配伍分组,建立16种成分(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红景天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苷、二苯乙烯苷、木犀草苷、毛蕊异黄酮、特女贞苷、白藜芦醇、木犀草素、蟛蜞菊内酯、芒柄花素、旱莲苷A、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同时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方法学,并运用总量统计矩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7种配伍分组(君、臣、佐使、君加臣、君加佐使、臣加佐使、复方)16个成分的总溶出量前3位的是E(君+佐使)、复方组、C(佐使),分别为2.956 3、2.884 6、2.007 2 mg/g,与复方指纹图谱相似度最高前3位是D(君+臣)、B(臣)和墨旱莲,其值分别为0.767、0.754、0.711。结论 从中药化学成分溶出规律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研究结果揭示了生血宝复方中各成分的溶出度受复方配伍规律的影响与支配,同时也为生血宝复方制剂的现代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主要加味药的频数分析,探索小柴胡汤类方的性味归经及其功效属性关系。方法:以《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为方剂来源,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以频数分析为切入点,引入黄金分割法,统计分析优选出的主要加味药及其药物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共涉及171味加味药,其中25味为主要加味药,频数之和为1 506,占所有加味药的62.53%,以白芍为首,以清热药为最,性味归经以寒、苦、归脾经为主。结论:运用频数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小柴胡汤类方加味药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杨虎虎  刘世林  南征 《天津中医药》2023,40(8):1012-1017
麻黄经常应用在各类方剂中,其解表发汗之力十分显著,后世许多医家称其为“治外感第一要药”“发汗第一药”等。但麻黄这一特点,让现今的许多医家仅将其用于解表,从而忽略了麻黄的其他用途。因此该文列举了含麻黄的部分方剂,通过分析麻黄在其中的君臣佐使、功效和配伍特点,为麻黄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补中益气汤由李东垣创制,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等脾胃功能障碍有关的诸多病证。现代学者对补中益气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质量标准和配伍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关其配伍规律的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多,但未见综述整理,该文旨在从该方药物配伍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总结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无论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是药理作用的研究都证明了补中益气汤配伍的合理性,任何单味药物或药对的缺失,其药效均不如原方。在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面,方中君臣药均可增加橙皮苷的含量,佐药可降低甘草酸的含量;在配伍对药理效应的影响方面,君药黄芪及益气健脾药味配伍在免疫调节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佐使药柴胡、升麻起关键性增效作用;同时益气升阳药味配伍对脾虚证模型动物的病理状态和代谢的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充分阐明了补中益气汤的方药配伍所涉及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学理论的科学性。经典方剂的配伍理论能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及方剂学理论,而对经典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诠释中医基础理论,同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君臣佐使"组方理论的源流、发展及灵活应用等方面,结合研读《伤寒杂病论》组方原则及后世的发展,探析"君臣佐使"在临床组方中应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治疗肾虚型月经病处方1 075张,利用微软Excel强大的排序、筛选和统计功能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各中药的用药比例。结果:使用频率在50%以上的单味中药有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8种。使用频率在30%~50%的中药有当归、白术(麸炒)、香附(醋)、熟地黄、牡丹皮、杜仲(盐)6种。使用频率在10%以上43种中药中,以中药学常规分类,使用率较高的依次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其他为清热药、理气药等。以药性分类,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温性药、平性药及寒性药,温性药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平性药、寒性药。药对使用以茯苓-山药为最高(51.2%),其次是山药-山茱萸(47.7%),白芍-赤芍(39.5%)等。结论:我院妇科治疗肾虚型月经病擅用续断、茯苓、白芍(炒)、山药、丹参、山茱萸(酒)、赤芍、菟丝子等单味药,药对则以茯苓-山药,山药-山茱萸,白芍-赤芍应用见长。这些药物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补益、健脾、活血、祛寒的治法治则,反映了治疗肾虚型月经病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