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头与半夏配伍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头与半夏配伍小议王亚南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226001)主题词乌头半夏药物配伍禁忌在复方配伍中,有些药物应避免合用,即所谓的配伍禁忌。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金元时期概括为“十九畏”和“十八反”,并编成歌诀。“十八反”中...  相似文献   

2.
对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查阅国内古今书籍、研究资料,并结合用药实践,以临床疗效为依据,对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进行了探讨。认为乌头与贝母、瓜蒌、半夏配伍是安全的,且疗效显著。指出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制度是根据西药特点制定的,不适用于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应根据中药的特点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制度,以降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中药在临床更好地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对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HPLC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制川乌单煎相比,配伍黑豆、防风的乌头汤与原乌头汤中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由1 338.86 μg分别降至349.26,402.18 μg,制川乌配伍防风则降低至680.01 μg,制川乌配伍黑豆则降至667.59 μg。 结论: 乌头汤配伍防风、黑豆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碱含量,为揭示制川乌减毒配伍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乌头反半夏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王付 《中医杂志》2016,(6):524-526
关节疼痛以寒证最为多见,此外,还可见热证及挟瘀、挟痰、挟虚等兼证。辨治时需辨别关节疼痛的病因、病性,审明证候之间的挟杂与变化。治疗多以乌头汤、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可单独或联合应用。乌头汤与半夏泻心汤联合应用一方面可温通关节、和利筋脉、寒热平调,另一方面还可起到固护胃气,避免长期用药对脾胃的损害,适用于寒热错杂证及部分单纯寒证、热证的关节疼痛。并举临床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附子配伍半夏、瓜蒌、贝母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十八反”的配伍禁忌中,查阅古今著作及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八反”的理论应用应重新认识,只要辩证准确,药物依法炮制,根据病情,严格控制剂量及给药途径,对某些顽固性的疾病,可产生更显著的疗效。同时也证明处方配伍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八反药物半夏乌头同方应用的文献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在乌头汤中制川乌配伍后对乌头碱型生物碱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SI-MS正离子检测模式分析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对各成分的MS2和MS3谱图进行解析,比较制川乌单煎液与乌头汤中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区别。结果: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检出36个共有成分,制川乌单煎液中有13个成分在乌头汤中未检出,分别为10-羟基焦乌头碱,10-羟基焦乌头原碱,10-羟基焦中乌头原碱,中乌头碱,10-羟基次乌头次碱,10-羟基焦次乌头碱,去氧乌头碱,焦去氧乌头原碱,去氧中乌头次碱,去氧中乌头原碱,3,13-去氧乌头原碱,3,13-去氧焦乌头碱,3,13-去氧焦乌头原碱。乌头汤中10-羟基中乌头原碱在制川乌单煎液中未检出。结论:制川乌配伍后,大量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丢失,成分区别明显。建立的HPLC-ESI-MS可有效分离各种乌头碱型生物碱类成分,提供了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附子与贝母单用及配伍后体内外抗肿瘤实验,验证“半蒌贝蔹芨攻乌”中附子与贝母配伍禁忌理论。方法:生附片与浙贝母单用及配伍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测量对小鼠肿癌LM,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附子、浙贝单用均有抑瘤及抑制癌转移作用.但两药配伍后无增效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测量附子贝母提取物相当于生药75mg/mL时能显著增加LM2细胞凋亡率,但两药配伍(1:1)后单药浓度均为75mg/mL时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附子单用时的凋亡率,表明两药配伍后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减弱。以上实验表明附子与贝母两药配伍在抗肿瘤药效方面无明显协同增效作用。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支持“乌头反贝母”的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太白乌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太白乌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将太白乌头乙醇提取物采用溶剂萃取法,分成极性不同的五个部分,并采用DPPH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各部分的清除DPPH·(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和·O2^-(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以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和抗坏血酸进行比较。结果清除DPPH·能力大小为:抗坏血酸〉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石油醚部分〉水部分一氯仿部分,清除·O2^-的能力以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为好,其他部分认为无清除·O2^-的活性。结论太白乌头醇提物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石油醚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有进一步分离纯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2013年72批川贝母药材及饮片全国抽验情况,总结我国川贝母的质量问题,并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在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标准方法,对所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和研究,发现并探讨其质量问题和检测方法。结果 抽验结果表明,市场上川贝母的不合格率为25.4%,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在检验中对取样环节应予以明确规定。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并建立专项抽验的长效机制,保证中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对抗士的宁引起小鼠强直性惊厥及死亡为指标 ,比较研究了天南星不同温度提取的水溶物的抗惊厥作用。结果发现天南星冷水浸出物对士的宁引起小鼠惊厥有明显抑制作用 ,且可明显降低惊厥的死亡率。提示天南星水溶性成分有一定抗惊厥作用 ,且这类成分加热可被破坏  相似文献   

13.
半夏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国内外有关半夏毒性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生半夏是有毒的,并可能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炮制后的半夏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川贝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276,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58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贝母不同基原物种聚为一支,能较好与混伪品区分。研究结果表明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为川贝母混伪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15.
对瓜蒌薤白半夏剂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 ,认为“阳微阴弦”的脉候当以浮沉来分辨 ,舌候应以苔腻为基调 ,病机亦应用“阳微阴弦”来概括。临床配伍寒性药、温性药、祛痰药、芳香化浊药、活血和络药、和解药、治痢药 ,可治疗心、肺、消化等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6.
对历代关于半夏毒性认识的理论及其现代实验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历代本草专著对半夏毒性的认识主要为黏膜刺激性和脏器毒性两方面;现代实验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研究、亚急性毒性研究、特殊毒性研究等,主要表现为刺激性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毒性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药虎掌南星名称、产地、原植物、加工炮制进行本草学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进行考证。结果确定了虎掌南星的名称演变过程,明确了其原植物和道地产区。结论为虎掌南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历代演变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方剂的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根据"尊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笔者建议上述17首经典名方分别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炮制品姜半夏、法半夏和清半夏,其中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竹茹汤、金水六君煎、养胃汤用姜半夏,升阳益胃汤、厚朴麻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藿朴夏苓汤用法半夏,仅桑白皮汤用清半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定和比较川贝母与其他贝母类药材在总生物碱和总皂苷的含量上的区别 ,探讨建立合理的川贝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标准的途径。方法 :用两相滴定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 ;用重量法测定各种贝母的总皂苷含量。结果 :测定了 4种川贝母 (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各3个样品和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各 2个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和总皂苷含量。结论 :川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 0.05 %~0.1% ,总皂苷含量在2.0%~4.0% ;浙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的总生物碱含量在0.1%~0.2% ,总皂苷含量在 1.0%~2.0%。这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解释川贝母的独特药理活性和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半夏中大分子淀粉类物质会影响共煎药物中小分子化合物的溶出,拟通过检测半夏、法半夏淀粉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来探究炮制对半夏淀粉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半夏和法半夏淀粉的溶解度、润胀度、水结合能力、晶体结构、微观形态来评定炮制对半夏淀粉产生的影响。结果:法半夏和半夏中的淀粉在微观形态上无明显差异,但法半夏淀粉的溶解度、润胀度、水结合能力与半夏淀粉相比显著降低,分别从30.80%,17.22%和10.56降低至13.93%,10.13%和7.82;而结晶度明显提高,半夏淀粉的结晶度31.77%,法半夏淀粉的结晶度55.11%。结论:炮制能影响半夏中淀粉类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推测炮制会对该药物药效产生影响可能与淀粉的性质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