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不同干燥方法对川芎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川芎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的川芎不同部位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阿魏酸在进样量0.005 74 ~0.918 4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定量限为0.114 8 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 1.07% (n =9).川芎不同部位阿魏酸的含量从高到低为根茎>茎>叶.不同干燥方法对川芎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影响不同.结论:川芎不同部位的阿魏酸含量不同;川芎根茎不宜选用自然晒干的干燥方式,全株宜选用晒后烘干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川芎、当归中洋川芎内酯A和藳本内酯的分析方法。方法:以丁苯酞作为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内标,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相对校正因子,利用校正因子和内标测定川芎、当归中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结果:丁苯酞、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进样量分别在0.199 4~3.988(r=0.999 9),0.043 46~0.869 2(r=0.999 9)和0.080 67~1.613 4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得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丁苯酞的校正因子分别为0.490 7和0.226 3。结论:用丁苯酞作为内标,测定川芎、当归中洋川芎内酯A和藁本内酯的含量,解决了对照品不稳定的难题,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川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升川芎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水(52∶48)为流动相,以丁苯酞为替代对照品,用相对较正因子测定川芎药材及饮片中丁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结果:按干燥品计算,川芎药材含丁苯酞不得低于0.030%,藁本内酯不得低于0.80%;川芎饮片含丁苯酞不得低于0.025%,藁本内酯不得低于0.60%。结论:制定了川芎药材及饮片中丁苯酞和藁本内酯的含量限度,进一步完善了川芎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可以用于川芎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 12%)须根(0. 75%)地上部分(0. 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 29%)根茎(44. 5%)地上部分(39. 95%); 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 87%) A(0. 75%) B(0. 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 14%) A(73. 09%) B(67. 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丽娜  赵亮  宋宁  杨范莉 《中成药》2021,(2):532-535
目的对新鲜和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新鲜和干燥川芎不同部位的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出47种成分,主要由苯酞类和萜烯类组成;新鲜和干燥川芎挥发油总体相差不大,干燥后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相对含量稍有增加;干燥川芎根、茎、叶、花挥发油中相同成分共16种,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藁本内酯和新川芎内酯;干燥根挥发油中苯酞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高于茎、叶、花,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茎、叶、花。结论干燥过程或可有益于川芎药效的发挥;川芎不同部位挥发油有一定的共性,但与根相比,同一类成分相对含量在茎、叶、花挥发油中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芎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浓硝酸-高氯酸(4:1)混合溶液消解川芎样品,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芎根茎叶节及须根不同部位中的Fe、Mn、Cu、Zn含量.结果:川芎中根和叶的微量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为Fe>Zn>Mn>Cu;川芎须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从高到低为Fe>Zn>Cu>Mn;川芎节中微量含量从高到低为Fe>Mn>Zn>Cu.含量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7.2%~100.2%,其RSD均小于4.2%.结论: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灵敏,稳定性好,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川芎资源及质量控制参考.  相似文献   

7.
GAP基地川芎药材中苯酞类成分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连续6年动态监测四川灌县徐渡等乡国家GAP示范基地川芎药材中的苯酞类成分,寻找其活性成分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的含量规律。方法 用HPLC测定不同年份产川芎的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的含量。结果 不同年份产川芎药材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的含量之和在1.5%~2.2%之间波动,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的比值基本固定(在2.3~2.6之间波动)。结论 四川灌县徐渡乡产川芎药材具有道地特性,主要苯酞类成分含量与配比基本稳定,为中药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溶剂对川芎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对川芎中10种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以及相应提取物的成分特征.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mm ×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5%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流速0.7 mL·min-1,进样量10 μL.结果:乙醇和甲醇对川芎中阿魏酸、羟基苯酞类、烷基苯酞类、藁本内酯二聚体4类成分提取较为完全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乙酸乙酯对于羟基苯酞类成分和阿魏酸的提取率显著偏低;水和石油醚对4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均显著偏低,并且水提取物具有不同的成分特征.结论:乙醇和甲醇是最适合提取川芎中4类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活性成分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中国川芎和日本川芎的质量。方法:通过优化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酸性染料条件和检测波长,建立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川芎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从不同产地收集、测定了16份中国川芎和8份日本川芎样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中国川芎总生物碱的含量(0.511%,n=16)比日本川芎(0.331%,n=8)高5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国川芎根茎药材(0.524%,n=13)比日本川芎根茎药材(0.372%,n=6)高40.9%;中国川芎饮片(0.454%,n=3)比日本川芎饮片(0.211%,n=2)高115.2%。从四川彭州采集的中国川芎药材中总生物碱的含量(0.542%,n=3)比日本川芎(0.378%,n=4)高46.1%。结论:无论是根茎药材,还是加工成饮片,中国川芎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日本川芎。以总生物碱为指标,中国川芎的质量优于日本川芎。建立的酸性染料比色法可准确测定中国川芎和日本川芎根茎药材及饮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阿魏酸、绿原酸、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Z-藁本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适宜当归的干燥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干燥处理后当归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当归不同干燥品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热泵干燥后的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含量较高。结论:可考虑将热泵干燥技术应用于当归药材的干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美洲大蠊不同提取物及不同提取方法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为美洲大蠊的抗肿瘤细胞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 3种肿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比较不同的提取物(乙醇提取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不同的提取方法(渗漉法、超声法、回流法)对3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美洲大蠊乙醇提取液和乙酸乙酯部位对上述肿瘤细胞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醇提取液的活性最强;3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美洲大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以渗漉法提取的美洲大蠊对3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所计算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最小。结论:美洲大蠊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乙酸乙酯部位次之,美洲大蠊宜选择渗漉法提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实现獐牙菜属植物快速、准确鉴别。方法:采集川东獐牙菜、青叶胆、紫红獐牙菜、狭叶獐牙菜和西南獐牙菜不同部位(根、茎、叶) 543份样品红外光谱信息,原始数据经标准正态变量(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平滑(SG),一阶导数(1D),二阶导数(2D),三阶导数(3D)等处理后删减4 000~3 700,2 799~1 800 cm~(-1)和682~653 cm~(-1)波段,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5种獐牙菜属植物相同部位平均光谱较为相似,无法区分,同一物种不同部位光谱特征峰有差异,复杂程度为叶茎根;根、茎和叶3个部位PLS-DA和SVM模型均能准确鉴别5种獐牙菜属植物,且MSC+SG+2D预处理效果最佳。PLS-DA模型R~2Y 0. 8,RMSEP RMSECV,所建模型稳定,效果好,Q~2超过0. 6,预测集正确率达到100%,所有预测集样品分类正确,模型预测能力强。根、茎和叶SVM模型最优惩罚参数c分别为22. 627 4,2和1. 414 2,均在正常范围内,预测集正确率均为100%,分类准确率高。结论:FTIR结合PLS-DA和SVM模型能准确区分不同獐牙菜属植物,模型预测效果好,为其他植物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不同年限苦参药材茎、叶、芦头、侧根、根5个部分总生物碱与5种单体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年限苦参药材不同部位中5种指标性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 5种指标性生物碱在不同生长年限 苦参不同部位的分布有不同特点,不同部位槐果碱的含量分布叶>茎>侧根>主根>芦头,苦参碱的分布是叶>茎>芦头>侧根>主根,氧化槐果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芦头>茎>叶,槐定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叶>茎>芦头,氧化苦参碱的分布是侧根>主根>芦头>茎>叶。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各指标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随之增加,第4年有效成分增加幅度较小,其中主根中5种指标性成分含量依次为一年生13.58 mg·g-1,两年生20.49 mg·g-1,三年生27.74 mg·g-1,四年生31.32 mg·g-1结论: 上述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苦参以及苦参的生长年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化  黄璐琦  蒋金成  李韦  杨滨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5):1140-1142
 目的建立黄芩RP-HPLC指纹图谱,考察黄芩不同生长发育期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甲酸(21∶78∶1,A)和乙腈-水-甲酸(80∶20∶1,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对黄芩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比较了10个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趋势。结果黄芩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积累具有一定规律。苷类和苷元类成分含量在生长过程中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但最终二者含量均在枯黄期恢复到接近休眠期时的含量水平。结论揭示黄芩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咖啡酸与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咖啡酸与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Dikma Diamonsil(2)(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29 nm。结果:咖啡酸和迷迭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5 4~0.908 0μg(r=0.999 6)和0.219 2~4.384 0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7.33%(RSD 2.20%),103.32%(RSD 1.84%)。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药材中咖啡酸、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纤花变种的溪黄草两者的平均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溪黄草中酚酸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为溪黄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蜘蛛香不同部位的代谢物差异,促进蜘蛛香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 从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共鉴定出491个代谢物,主要代谢物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蜘蛛香根茎、根和叶中的代谢物差异显著,根与叶、根茎与叶、根与根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145、109、122个,根茎和叶中含莪术烯醇、4-羟基肉桂酸、芥子酸胆碱、5-羟基-1-四氢萘酮、4-乙基苯甲醛、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5-胸苷酸二钠盐较少,而根中较多;根和根茎中含茶碱、芹菜素和阿尔泊酚酸较少,而叶中较多。根茎、根和叶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类苯丙酸生物合成通路,氨酰tRNA生物合成通路和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 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含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大量的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可为蜘蛛香不同部位关键代谢物的挖掘和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UPLC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的超高效液相特征性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和科学评价金银花药材整体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Agilent C18 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以0.4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柱温30 ℃。 结果: 在21 min内得到金银花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其中5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归属,并对14批药材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相似度为0.915~0.987。 结论: UPLC指纹图谱方法较HPLC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部位及不同采收期蕲艾精油含量与化学成分的差异,为蕲艾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蕲艾叶、蕲艾花、蕲艾茎及5月至10月不同采收期的蕲艾叶精油,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蕲艾叶精油含量显著高于蕲艾花与蕲艾茎,且蕲艾叶精油化学成分种类与相对含量均高于蕲艾花与蕲艾茎。不同采收期蕲艾精油提取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6月蕲艾精油含量最高。经SD-GC-MS分析表明,不同采收期蕲艾精油均检测出含量较高的桉油精、樟脑、冰片和α-蒎烯等。结论:蕲艾叶为蕲艾的最佳药用部位,且6月为蕲艾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甘松药材地上部分的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分析其无机元素分布特征,为评价市场上流通的甘松全草统是否科学、合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湿法消解-ICP-OES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甘松药材地上部分的无机元素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多维统计分析确定甘松地上部分特征元素为Pb,Se,As,Si,Mo,Co,Ni,Cd,Cr,Tl,Na,Sn;对地上部分样品能够较好地聚类;海拔在3 400~3 500 m时,甘松地上部分各无机元素含量大都达到峰值(对植物生长有益元素)。结论:基于甘松地上部分无机元素的角度考虑,3 400~3 500 m为甘松最适宜生长海拔高度,同时土壤作为关键因素;对于甘松药材入药部位甘松根及根茎、甘松全草及甘松地上部分这三者是否可以互为替代、甘松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