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术及其复方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运化无力、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汗多或胎动不安等证.白术的有效成分是挥发油,含量约为1.4%,其主要含苍术醇、苍术酮、芹子烯,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白术内酯Ⅰ、Ⅱ、Ⅲ和8-β-乙氧基白术内酯Ⅲ等.笔者就近年来白术抗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邱琴  崔兆杰  刘廷礼  张善东 《中草药》2002,33(11):980-981,1001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主要产于浙江嵊县、东阳、昌化、仙居,安徽歙县、黄山、宁国.此外,湖南平江、衡阳,湖北,江西,四川等地亦产[1].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相似文献   

3.
白术炮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术挥发油及多糖的影响,初步探讨白术各炮制品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对原药材、生白术片、土炒白术、麸炒白术、蜜麸炒白术、米泔水漂白术挥发油和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挥发油薄层色谱的区别。结果各炮制品原药材的挥发油和多糖含量较其他炮制品都高,其他依次为生白术片、土炒白术、麸炒白术、蜜麸炒白术、米泔水漂白术;薄层色谱中挥发油斑点几乎一致,但仍以原药材斑点最为清晰,其余各斑点颜色深浅也不相同。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白术挥发油和多糖含量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炮制前后白术中3种内酯成分含量及挥发油组分的变化,评价炮制工艺对白术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DAD法同时测定3种白术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SHISEIDO 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0~16 min,60%A~70%A;16~18 min,70%A~65%A;18~30 min,65%A;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白术内酯Ⅰ、Ⅲ为220 nm,白术内酯Ⅱ为276 nm。采用GC-MS测定炮制前后白术挥发油的成分组成。结果:炮制后的白术中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与炮制时间有关;炮制后白术挥发油的组成有明显变化。结论:炮制对白术中挥发油组成及内酯含量有影响,成分检测引导优化炮制工艺有利于保障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条件下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苍术酮及白术内酯含量,以苍术酮及白术内酯的相对含量作为衡量苍术酮变化的指标。结果:白术挥发油纯品中的苍术酮在室温日光条件下,第6 天分解率达到12%以上,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基本不变。挥发油吐温-80 溶液在室温避光条件下,苍术酮在第5 天的分解率达到30%以上,在冷冻避光条件下基本不变。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在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均不稳定,其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在不同条件下,白术挥发油中苍术酮的稳定性不同,稀溶液中48 小时内比较稳定,苍术酮较其纯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李静  何牟  李玲  张彤 《中成药》2024,(3):881-889
白术挥发油为临床常用中药白术的主要有效部位,在白术根茎中的含量约为1.4%~2.5%,其化学成分复杂,共有约78种萜类、5种脂肪族、3种芳香族、1种甾体类和1种生物碱类,主要由苍术酮、β-桉叶醇、γ-榄香烯、白术内酯Ⅰ~Ⅲ等组成,并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抗消化道炎症、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药理活性。本文系统检索了国内外白术挥发油的相关文献,针对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并对其燥性、稳定性等问题做出讨论,以期为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白术炮制前后挥发油的薄层及气-质联用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白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油进行了含量、薄层及气-质联用对比。发现白术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薄层及气-质联用均可见组分减少,如马里烯、菖蒲二烯等。油中以M=204的异构体为多,以苍术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三种炮制工艺饮片质量进行比较,优选炮制工艺。方法:选取同批原药材,按三种炮制工艺操作,分别测定所得炮制品的含水量,并对饮片的性状、饮片得率、色度和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的工艺合理、易操作,节省能源,减少成品损耗率,饮片外观质量好,色度理想,挥发油含量大大提高。结论:证明“改进法”是白术炮制饮片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9.
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白术的炮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白术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术的药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根茎。《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古代一直苍白术通用,延续至宋代始见有分。《本草纲目》载其“主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轻身延年不饥”等作用。现将近十余年来有关白术的化学成分,药理实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化学成分1.1 挥发油 为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但各家报道有所不一:张强成功地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白术挥发油分离出65个成分,鉴定23个,鉴定出的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1%,酮类化合物含量65%,其中苍术酮(Atractylon)61%。刘国声报道油中苍术酮含量为27.4%,其次为白术内酯A(butenolide A)、白术内酯B(butenolide B)、3-β-乙酰氧基苍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白术与於术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阐明於术的道地性。方法:采用显微镜进行显微鉴别比较,采用薄层色谱仪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白术与於术的显微鉴别中石细胞、纤维和导管结构相似,但是白术的菊糖少,针晶、石细胞较多而於术的菊糖多,针晶、石细胞较少;薄层色谱鉴别中於术与白术在相同位置同时出现桃红色主斑点;含量测定中於术的白术内酯I较高,白术内酯II以及苍术素较低,新昌白术的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白术内酯III和苍术素均较高,磐安白术的白术内酯I和白术内酯III均较高,太阳镇白术的白术内酯I、白术内酯II和白术内酯III均较低。结论:通过以上几项研究,阐明了於术药材的道地性,从而为白术的资源开发、质量评价以及在临床上更多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阳湖荣  袁洁  戴传超 《中草药》2018,49(3):754-760
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为白术的药用部位,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健脾、美容等功效。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药用成分,其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白术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其质量却参差不齐。对白术次级代谢产物挥发油中倍半萜的生物合成和转化途径进行综述,并从遗传和生态角度总结了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研究白术倍半萜的合成和转化途径提供参考,为提高白术挥发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观察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正常小鼠及用阿托品预处理小鼠进行肠推进试验和胃排空试验,观察白术挥发油25,50,100mg.kg-1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白术挥发油对正常小鼠和阿托品预处理的小鼠具有明显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结论:白术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运动。  相似文献   

14.
白术的化学对照品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术对照品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标准,为白术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奠定物质基础。方法:以白术药材的主要成分分析为指标,选择白术药材对照品;采用溶剂和色谱方法从白术药材中分离、制备对照品;采用紫外、红外光谱、质谱、氢谱和碳谱对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结果:从白术药材中分离得到白术内酯Ⅰ、Ⅱ、Ⅲ作为对照品。结论:白术内酯Ⅰ、Ⅱ、Ⅲ可作为白术药材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所建立的分离、纯化方法简便,对照品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苦参是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作为其主要成分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炎、抗心律失常及抗病毒的功效.其还具有肿瘤杀伤作用,其抗肿瘤活性主要表现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与凋亡,抑制端粒酶的活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耐药性及促进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等.此外研究证实,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临床上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恶病质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由于分子构象差异使得氧化苦参碱的药理活性要大于苦参碱,因而加强对氧化苦参碱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为天然植物药物,疗效切实,进一步的研究将会为新药的研发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机制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黄芪与白术配伍机制及临床意义,突出配伍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黄芪与白术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黄芪与白术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进一步正确理解黄芪与白术合用的临床运用及机制.结果:黄芪与白术配伍主要运用于补气健脾、利水消肿、益卫固表3个方面.结论:黄芪与白术的配伍机制灵活,临床运用广泛,为临床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白术炮制前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炮制前后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5批不同产地的白术药材和饮片中新绿原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并通过GraphPad Prism 8软件对各产地白术炮制前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白术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河北产的白术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216 3%,显著高于浙江和安徽产;炮制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均有所下降,转移率最高的是浙江产白术,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平均转移率分别为55.68%、55.05%。结论 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稳定,适用于白术及其炮制品中的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测定,并初步揭示了白术炮制前后新绿原酸和绿原酸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白术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是常用的补气药,具有补脾益气、燥温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文章综述了白术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以利于白术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于彩娜  窦德强 《世界中医药》2013,8(9):1098-1100
通过系统疏理历代主流本草著作关于白术性味及相关功效主治的记载,对白术性味的历史沿革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白术温热之性和苦、甘、辛味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温热性、苦甘辛味和白术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古本草对白术温热性程度的认识存有争议,而且有本草著作认为白术不但有甘苦味,并有辛味。此与现代药典记载有所出入,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