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与塞来昔布胶囊、甲氨喋呤片、白芍总苷胶囊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33%,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予以观察随访,发现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指标改善,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8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44例)和对照组(144例),研究组采用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临床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双手平均握力、20m步行时间)及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并采取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1%,不良反应率为0.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HAQ量表评分均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辅以中药熏蒸及穴位敷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好,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补肾通络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RA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络丸)5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及甲氨蝶呤片)50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并对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晨僵、握力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等级、晨僵时间、两手平均握力、15m步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RF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ESR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络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并优于昔布胶囊及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和关节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RA患者共12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两组均依据《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片(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蠲痹汤加减内服(1剂/d,早晚煎煮口服)和外洗(药渣熏洗病变部位2次/d,30 min/次)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两组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和TIMP-1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患者中医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RF,CRP,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用药基础上,蠲痹汤加减内服外洗治疗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ESR,RF,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水平而上调TIMP-1水平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40例RA肾虚寒盛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予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MTX(10 mg/周),对照组(120例)予MTX(10 mg/周),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病情变化,健康状况评估(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等改变,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在症状体征、ESR与CRP、患者对疾病评估(VAS)、医生对疾病评估(VAS)、HAQ、DAS28、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减少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对疾病评估(VAS)、医生对疾病评估(VAS)、DAS28、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祛寒治尪汤对RA肾虚寒盛证患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体征及ESR、CRP的作用,是治疗RA肾虚寒盛证的有效中药,与MTX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增加疗效,且能减少MTX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心身同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RA伴发抑郁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补肾治尪汤配合燮枢解郁方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补肾治尪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西医及抑郁症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疼痛VAS评分、总体情况VAS评分、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 治疗组中医疗效、西医疗效、抑郁症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59.26%、85.19%,对照组分别为75.86%、48.28%、62.06%,治疗组中医疗效、抑郁症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SDS积分、疼痛VAS评分、总体情况VAS评分及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SDS积分、疼痛VAS积分和晨僵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补肾祛寒治尪汤配合燮枢解郁方及心理干预的心身同治法能够有效缓解RA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及RA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研究联合补肾祛寒治尪汤与甲氨蝶呤连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与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祛寒治尪汤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恢复状况评定量表等指标。结果:联合甲氨蝶呤与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观察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单纯服用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84.0%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不良反发生率,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可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关节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对促进患者恢复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寒湿痹阻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8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44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疼痛剧烈时采取美洛昔康片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洗方2号熏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关节主要指标改善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2.7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4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关节主要临床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ESR、RF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药外洗方2号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RA寒湿痹阻型可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关节临床症状,降低ESR、RF和CRP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化瘀法综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喋呤、尼美舒利口服;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解毒化瘀汤内服、外洗,消癌平穴位注射,两组均连续用药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研究组总有效率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以及ESR、CRP、R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解毒化瘀法综合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CRP、RF下降有明显作用,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美洛昔康联合来氟米特口服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予新风胶囊口服及中药熏洗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疼痛减轻平均起效时间(1.60±0.67日)优于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3.00±0.62日,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VAS、DAS28和HAQ评分,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和HAQ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IgG、RF、CCP-Ab等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ESR、CRP下降明显(P0.05)。结论新风胶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活动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ESR、CRP及IgG、RF、CCP-Ab水平,起效迅速,易于广泛普及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观察解毒通络利湿方及拆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抗炎镇痛及调节免疫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组方原理和作用机制。方法: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法建立RA大鼠模型,以甲氨喋呤(MTX)为西药对照组,分组观察解毒通络利湿方及拆方对关节炎症肿胀的抑制作用,对血清IL-1β,TNF-α和PGE2水平的影响,以及对胸腺和脾指数的影响。比较观察对冰醋酸性疼痛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和对热刺激性反应的痛阈提高率。结果:解毒通络利湿方对佐剂性关节炎症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效果在早期(14~23 d)优于MTX,后期(26~29 d)与MTX相当;在抑制冰醋酸性疼痛反应或提高热刺激痛阈方面效果显著,优于MTX组;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1,TNF-α和PGE2的水平。解毒通络利湿方及其拆方比较,在抑制佐剂性关节炎症肿胀方面,早期解毒、利湿药优于通络药,后期效果相当;在抑制冰醋酸性疼痛反应方面,利湿组优于解毒组和通络组;在抑制热刺激反应方面,通络组优于解毒组和利湿组;在致胸腺、脾脏萎缩的副作用方面,通络药最为明显,与MTX接近,其次是解毒药,而健脾利湿药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解毒、通络、利湿药对RA抗炎、镇痛和调节免疫方面具有协同效应,其配伍组方能增强疗效和减轻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祛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综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活动期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54例与西药组52例。中西结合组采用中医解毒通络祛湿法结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西药组采用甲氨喋呤(MTX)加SASP治疗。比较观察2组关节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双手握力和20m步行时间,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指标,总结其临床疗效与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中西结合组的临床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西药组(59.62%和71.15%,P<0.01)。治疗后2组关节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双手握力和20m步行时间(s)等均明显缓解(P<0.01),中西结合组临床表现缓解更为显著(P<0.05);两组ESR、RF、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西结合组在ESR、RF、CRP、补体C3和IgA的改善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5)。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皮疹和月经失调等,中西结合组的总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西药组(15.38%,P<0.01)。结论:解毒通络祛湿法结合MTX治疗活动期RA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MTX加SASP等单纯西药治疗,且副作用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防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防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观察病例共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强的松0.5 mg.kg-1.d-1和环磷酰胺40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针为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中药防纤汤水煎400 mL,每日分2次,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肺高分辨CT、肺功能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为54.55%(P<0.05);两组主要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肺HRCT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同时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防纤汤能明显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程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中药独活寄生汤200 mL/次,2次/d辨证加减内服,中药熏洗患肢,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口服,第1周0.25 g/次,3次/d,第2周0.5g/次,3次/d,第3周起0.75 g/次,3次/d,口服)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第1周0.25 g/次,3次/d,第2周0.5g/次,3次/d,第3周起0.75 g/次,3次/d,口服,联合美洛昔康75 mg,3次/d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P<0.01);2组治疗后均能显著性降低ESR,CRP水平,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加味汤,疗程1个月。治疗1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如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ESR、RF均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小柴胡加味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全国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提出“尪痹”这一病名,把类风湿关节炎归于“尪痹”范畴,病因可概括为正虚、邪侵,根本病机为“肾虚寒盛”,并将类风湿关节炎分成肾虚寒盛证、肾虚标热轻证、肾虚标热重证、湿热伤肾证四个证型,治以“补肾祛寒”为主,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为辅,以“壮骨利节、活血通络”为佐,并创立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补肾治尪汤、补肾清热治尪汤、补肾清化治尪汤,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减缓患者疼痛,消减关节肿胀,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逄妍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22-724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治疗组(微波配合中药组),以14 d为观察周期,比较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疼痛个数,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晨僵、关节疼痛个数、RF、ESR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僵、关节疼痛个数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ESR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微波配合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波配合中药治疗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和实验指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检测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3%)优于对照组(76.6%)(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UA、ESR、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SR,CRP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患者病情活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JC和TJC数量、晨僵时间、DAS28评分、VAS评分、ESR、CRP、PLT、R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勇安汤联合艾灸治疗RA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关节肿痛,缩短晨僵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