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65-169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需要,各种类型的动物模型被广泛地用来研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已在中医药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疾病发病机制解析、预防、药物筛选与治疗评价、诊断标志物的发现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模型建立是否成功、有哪些指标体系等缺少必要的评价方法,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全面梳理了动物模型的研究以及动物模型评价现状,基于临床中西医病症特点,并将动物模型的表征指标进行量化分级,由此提出了评价动物模型的新方法,以期使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更趋于标准化、客观化、规范化,促进中医药研究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探索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特点。方法:归纳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特点及造模成功后表现,筛选与临床接近的中医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分析代表性中药活性成分、中药、中成药及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特点。结果:现有糖尿病肾病模型多为西医模型,缺少与临床接近的中医糖尿病肾病模型;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有疗效。结论:现有糖尿病肾病模型存在不足,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李娜  王一飞  张明 《光明中医》2016,(24):3690-3694
近年来中医药对痤疮的研究,从单一的改善症状到结合客观的实验室指标,从内分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调节雄激素、抑制皮脂分泌、抗皮脂腺导管角化、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调节免疫作用,与西医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认识一致,侧面印证中医药的科学性,为痤疮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包括 :动物模型的建立 (动物的选择及造模方法 ) ,各种实验指标的观察 ,中医药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影响 (中药灌胃、灌肠、静注及针灸 )。并对中医药研究现状作以评述与展望。指出 ,部分实验可重复性差 ;在对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上仍缺少客观、深入、系统的研究 ;虽然有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但多数实验只停留在单一的疗效观察及一些实验指标的检测上 ,目前在中医领域内对UC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而实验指标的检测尚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认为有必要在多系统方面进行研究 ,如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的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等 ,这正体现了中医药作用的特点—多系统、多层次、多功效、多靶点。指出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来研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5.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难治愈、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西药是临床治疗胃溃疡的主要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在治疗人类和各种动物模型胃溃疡中疗效更为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具有明显的优势。总结中药治疗胃溃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并对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胃溃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研究和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分析方法,对当前缺血性脑血管病动物实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目前尚缺乏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型动物模型制备的评价研究,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资料较少,动物模型的制备与中医药治疗研究的关联性考虑不周。结论: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物实验应充分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动物解剖特点、实验研究目的、药物作用特点、疾病所处阶段来选择动物模型和评价指标,要建立基于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动物实验的研究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董雨蓉  解存  刘畅  赵佳  王朔 《天津中医药》2024,41(2):264-272
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常见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不仅有西医的疾病特点,而且借助中医思维用不同实验方法来表现独特的中医证候特点,是中医药研究冠心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工具。文章对常用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总结,并以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动物模型为例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近40年来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不足和展望。临床学术观点主要分从虚论治和从实论治;临床用药以补益、安神、平肝为主,且缺少治疗实证的中成药;临床路径制订及指南修订促进了行业规范化;中医药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实验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力资助,取得一定成果。规范临床试验研究,研发确有疗效的中药新药,研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揭示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科学内涵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实验与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病理变化、胃液生化、胃肠肽类激素、幽门螺杆菌、辨证论治的角度.综述了5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指出应用统一动物模型制作标准和临床辨证分型、疗效标准,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中医药的横向比较实验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充分体现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0.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各种造模方法复制的动物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笔者从中医药研究中开展动物实验和应用动物模型的意义、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及中医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野生紫芝对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紫芝醇提液对应激性和幽门结扎型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乙酸性慢性胃溃疡有促进愈合作用;并可对抗毛果芸香碱的胃液分泌效应,但对消炎痛型溃疡无效;对组织胺释放胃酸作用也无影响。该药防治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及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胃特灵片的抗溃疡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特灵片能减轻水杨酸所致急性胃炎反应,对应激性溃疡和利血平性溃疡的形成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能降低幽门结扎性溃疡的胃酸分泌和胃酸酸度。  相似文献   

13.
B Zhao  J Lu  T Zhang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6):370-2, 385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iteling Pain shows a marked anti-ulcer action when administered orally at a dose of 3g/kg. The drug has been found able to inhibit the formation of stress restraint induced ulcer and reserpine induced ulcer. A decrease of volume of gastric juice collected from pyloric ligated stomachs and a reduced level of gastric acid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In addition, the drug can reduce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the acute gastritis induced by salicylate.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及药理研究,观察四逆散是否具有抗胃溃疡作用,阐明其抗溃疡的科学合理性,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醋酸涂抹法及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消化性溃疡模型,在药效学基础上探讨四逆散抗溃疡的作用机制。结果:四逆散对多种方法所致的急、慢性胃溃疡均有明显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提高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6-keto-PGF1α)、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降低胃液总酸度、抑制胃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有关。说明四逆散可能通过抑制损伤因子与增强防御因子两个环节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锡类散对实验动物的抗溃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香媛  黄振伟 《中成药》1992,14(5):27-28
中成药锡类散在大鼠和小鼠的抗溃疡研究中,证实它能抑制胄蛋白酶活性,降低胃的酸度,减少胃溃疡的面积,具有较好的抗溃疡作用。  相似文献   

16.
鞠君 《中医临床研究》2014,(31):107-108
目的:对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与探索。方法:选取70例患胃溃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研究组使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参照组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最后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治愈效果。结果:经过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效果情况的对比得出,研究组总的治疗效果及愈后复发的可能性比参照组的都要好很多,两组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并且有助于降低愈后复发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上是十分可取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7.
余秋颖  王媛  郝伟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0):759-761
 目的研究正丁胺基罗沙替丁乙酸酯(BRA)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醋酸烧灼法、幽门结扎法和小鼠水浸应激法制备胃溃疡模型,测定大鼠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胃液分泌量,急性毒性实验测半数致死量。结果BRA组溃疡指数、胃液、胃酸分泌量明显降低,减少胃蛋白酶活性。LD50=663.64mg·kg-1。结论BRA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促进溃疡愈合,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味左金丸抑酸止痛作用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味左全丸由左金丸加木香、柴胡、大黄等组成,用传统工艺制成水泛丸。临床治疗34例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惠者.以改善胃痛等主要症候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5.3%。显效率52.9%.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具有明显毒痛、促进胃排空、抑酸和抗溃疡作用。与临床疗效相符。  相似文献   

19.
复方血立停在0.21~0.856g/kg剂量下,对慢性醋酸型和无水乙酸型大鼠胃溃疡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9~59%和61~82%(P<0.01),并能促进慢性溃疡愈合;对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的发生率降低20~70%(p<0.01),大剂量时胃酸分泌减少。结果表明复方血立停具有保护和治疗溃疡作用,其效应与甲氰咪胍相似。  相似文献   

20.
丹参饮对胃溃疡大鼠部分粘膜防御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部分粘膜防御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溃疡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乙酸涂抹法建立SD大鼠胃溃疡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雷尼替丁、丹参饮治疗14 d后,检测溃疡指数、血清NO、血浆PGE2和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内微血管的数量.结果丹参饮组和雷尼替丁组的溃疡指数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NO、PGE2含量比正常组均有所减少,而微血管数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饮组血清NO和血浆PGE2含量明显提高,溃疡底部微血管数量亦有显著增加,7 g/kg丹参饮的疗效优于雷尼替丁(P<0.05).结论提高血清NO、血浆PGE2的含量、促进溃疡底部血管生成可能是丹参饮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