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莉  李坚  刘斌 《四川医学》2006,27(5):548-548
抑肽酶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明显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但由此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时有报道。现就体外循环预冲液中加入抑肽酶引起严重休克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抑肽酶虽现已停止使用,但本科于2007年11月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试验剂量时发生重度过敏反应1例,经特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匡红英  税敏  谢仕林 《海南医学》2007,18(11):92-92,57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使用抑肽酶发生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及急救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2004年以来我院526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体外循环中使用抑肽酶情况,分析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结果 526例患者中,过敏试验呈阳性反应者2例,占0.38%,余者在转流中使用抑肽酶发生过敏反应9例,占1.7%,其中3例为过敏性休克反应,经及时抗休克抗过敏处理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使用抑肽酶前常规做过敏试验,严格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中加强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管理,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临床停用抑肽酶后的替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手术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可激活纤溶、凝血和炎症系统,破坏体内平衡,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抑肽酶因为能够抑制这些系统的激活而降低死亡率,改善转归,在心脏手术中得以广泛应用。但长期以来抑肽酶的副作用也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包括敏感性反应、肾损害、血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过敏反应等。特别是近年Mangano和Karkouti等的研究提示抑肽酶和肾事件、心血管事件以及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05年2月,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12例术中出现过敏反应,在循环、呼吸系统和皮肤等表现出症状和体征。结果经用肾上腺素、激素、抗组胺药、钙剂或升压药治疗后过敏反应治愈。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常规手术要多,临床上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观察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20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抑肽酶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抑肽酶组术后6h和24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认为在体外循环中大剂量抑肽酶应用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和抗纤溶作用从而大减少了术后患者渗血量。  相似文献   

7.
抑肽酶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中已广泛应用,其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肯定.但抑肽酶的副作用,尤其是过敏反应已逐渐受到重视,严重者可导致生命危险[1].我们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对8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止血芳酸替代抑肽酶用于体外循环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在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芳酸 (PAMBA)替代抑肽酶。将 2 4例小儿先心病病人随机分为PAMBA组和抑肽酶组 ,分别给予PAMBA和抑肽酶抗纤溶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输血量无明显差异 ,术后 12hPAMBA组心包、纵膈引流量稍多 ,但术后 2 4h引流总量两组基本相等 (P >0 .0 5)。结论 PAMBA可以替代抑肽酶 ,既可减少抑肽酶可能引起的类过敏反应 ,又因其较廉价而节约病人医疗经费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术后出血的影响.20例成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抑肽酶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抑肽酶组术后6 h和24 h引流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认为在体外循环中大剂量抑肽酶应用通过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和抗纤溶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术后患者渗血量.  相似文献   

10.
抑肽酶是一种从牛肺脏中提取的一种碱性多肽,具有抑制激肽的产生,保护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功能,阻断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和抗纤溶作用,为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常用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水肿性胰腺炎和各种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和围术期出血的病人,尤其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应用可使切口及手术创面的渗血明显减少,术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随着大剂量抑肽酶在手术中的应用,过敏反应时有发生。我院2004年1~12月在心脏手术、肝移植病人术中大剂量使用了抑肽酶,其中有3例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先天性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此来说明大、小剂量抑肽酶对RBC免疫活性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抑肽酶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中已广泛应用 ,其对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肯定。但抑肽酶的副作用 ,尤其是过敏反应已逐渐受到重视 ,严重者可导致生命危险 [1 ] 。我们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对 8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5 3例 ,女 32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33例 ,单瓣膜置换术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 ) 4 8例 ,双瓣膜置换术 (二尖瓣 主动脉瓣 ) 2例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 2例 ,术前访视病人均否认有过敏史 ,其中2例有抑肽酶应用史。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基本固定。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0年间66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人,A组患者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常规剂量抑肽酶,B组患者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h、24h、48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结果在基本相同的身体情况及手术情况下,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P〈0.05)。结论抑肽酶对于体外循环术后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由于在转流过程中血液稀释并与大量非生物材料的接触,以及术中应用肝素、鱼精蛋白等药物,常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变化和异常,导致术后创口渗血过多或出血。资料表明,将有5~25%患者因术后出血而危及生命,3%因此而接受再次手术止血〔1〕。我院自1996~1999年共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1例,通过应用抑肽酶组和对照组的观察,抑肽酶止血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9例,女12例。年龄4~33岁。连续21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其中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9例,法乐氏四联症2例),分为对照组(A…  相似文献   

15.
在心脏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CPB)设备的应用,会导致血小板功能性障碍,止血、凝血系统、补体系统功能紊乱,溶酶系统激活纤维。溶酶系统被激活后,直接影响血凝块的形成,影响血小板的功能[1]。80年代开始,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抑肽酶能暂时抑制溶酶...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脏直机手术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导致凝血机制紊乱而引起渗血或出血。为了预防或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凝血机制损害,防止术后出血,我们采用预充液内一次加入大量抑肽酶方法预防术后出血,收到较好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例心脏瓣膜病和法鲁氏四联症病人,随机分成抑肽酶(A)组和对照(B)组。A组10例,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36.6岁。体重53kg。心功能Ⅲ级8例,Ⅱ级2例。双瓣置换4例(其中2例既往有换瓣史);二次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和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4min,总转…  相似文献   

17.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1年开始将抑肽酶应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CPB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用抑肽酶为抑肽酶组 ,其中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2 2~ 5 5岁、体重 4 3~ 75kg。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5例 ,联合瓣膜病 2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1例。对照组 8例为随机选择一般资料相似的既往CPB心脏直视手术 (未用抑肽酶 )病例 ,其中男 3例、女 5例 ,年龄2 2~ 36岁 ,体重 4 2~ 6 3kg。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 5例 ,联合瓣膜病 1例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1例 ,先天性心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 (ET)浓度的变化及抑肽酶对其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2 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 12例 )与实验组 ( 12例 )。实验组患者给予抑肽酶。手术前后分 7个时点采桡动脉血供放射免疫检测。结果 :对照组血浆ET含量明显增加 ,而在手术前后实验组血浆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抑肽酶可显著降低血浆ET的含量 ,减少CPB心脏直视手术所致心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参充液中加入抑肽酶对红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 成年杂种犬12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每组6例,对照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仅加入复方氯化钠及706代血浆各500ml,抑肽酶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除复方氯化钠及706代血浆外,另加入抑肽酶2.5万U/kg。模拟临床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体外循环过程开胸建立体外循环。抑肽酶组于转机前静脉注射抑肽酶2.5万U/kg,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体外循环转机前,转机5、15、45min及开放后15、30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和游离血红蛋白(FHB)。结果 抑肽酶组转机5min后的各次标本MDA、FH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抑肽酶能减少体外循环期间氧自由基的产生,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自立  施丽萍 《浙江医学》1995,17(5):268-268,314
将连续5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抑肽酶组和对照组,前者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6 ̄8万KIU/kg,结果显示抑肽酶组术后心包纵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心脏转流结束时血小板聚集时间,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a2-抗纤溶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文中对抑肽酶在体外循环中保护血小板的机理及其用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