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犬胸腰段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犬胸腰段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SSCA)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7只犬行动脉乳胶灌注,观测与选择性肋间(腰)动脉插管相关的指标。结果:每例起始于降主动脉的肋间(腰)动脉32~35支,多成对;起始高度多在相应上一个椎体、椎间隙平面;起始方位以后中壁和后外侧壁居多;从颅侧向尾侧,与降主动脉下夹角渐减,起点间距离渐增;始端内径小于4F导管管径;每对动脉的起始处多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结论:犬肋间(腰)动脉有其特殊性,选用适宜导管,参照相关解剖学资料,可有效行犬胸腰段SSCA。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肋间(下)动脉插管造影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选择性动脉造影提供解剖学数据,在50具成尸上对肋间(下)动脉插管有关的项目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5.
结扎数支肋间后动脉对胸腰段脊髓血供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前人路手术中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对脊髓血供的影响。方法:将11例14~50岁、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无损伤的新鲜尸体随机分在A组(不手术)、B组和C组(分别结扎左侧和双侧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部),全身墨汁福尔马林灌注,取T5~L1段脊髓作250μm连续冰冻切片,镜下观察和拍照,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C组标本的节段间血管数及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某些节段的血管数或/和血管密度存在差异。结论:胸腰段脊髓的血供不存在节段间差异,双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脊髓血供影响较大,单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胸腰段脊髓血供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肋间动脉与冠状动脉搭桥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肋间动脉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在40侧成年尸体上对第七、八对肋间动脉进行了观察.左侧第七肋间动脉至液后线长平均为19.5cm.至锁骨中线为26cm;左侧第八肋间动脉长分别为19.7cm和27.5cm;右侧第七肋间动脉长分别为20.7cm和27.5cm;右侧第八肋间动脉长分别为21.2cm和28cm.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20具(40例)成人尸体的腰动脉,阐明了腰动脉的数目、起源、走行、口径、长度、起始平面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及相邻两腰动脉间的距离。为临床上由腰动脉插管进行的选择性脊髓造影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51具成人尸体上,对膈下动脉及其分支—肾上腺上动脉,进行了造影插管的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提供了与应用有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术提供直观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侧成人标本上对第5~9肋间后动脉的侧副支进行观测,并对照活体进行比较观测。结果:①在第5~9肋间后动脉,侧副支起始处距椎体侧缘的距离平均为(2.3±0.3)cm;②第5~9肋间后动脉,侧副支起始处在胸后壁体表投影点距后正中线的距离,分别是(4.3±0.3)、(5.0±0.2)、(5.0±0.3)(5.0±0.2)、(5.0±0.1)cm。结论:①第5~9肋间后动脉在靠近椎体侧缘附近就已发出了侧副支;②行胸膜腔穿刺时宜于侧副支起始处的体表投影点以外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左侧肋间后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左侧肋间后动脉及心脏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和左缘支进行了观察。结果:左侧第8、9、10肋间动脉到后降支(房窒交点下方1cm处_平均外径分别为2.5、2.6、2.8mm,与冠状动脉后降支此点处外径(2.5mm)较为接近;到左缘支点处的平均外径为2.7、2.8、2.6mm,与左缘地此点处外径(2.1mm)较为接近;到后降支中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肋间动脉造影是显示脊髓动静脉瘤,以及确定其供血动脉时采用的一种必要手段~((1))。了解肋间动脉的起始状况和它的变异,对选择性肋间动脉造影将会有一定的帮助。Kahn等~((2))曾观察过79例儿童肋间动脉起始口的变异,发现第3、4、10、11肋间动脉口的位置变异及缺如的较多。最近,马富从应用的角度对肋间动脉作了一些观察。本文报导64具尸体肋间动脉的观察结果。其中男性38具,女性26具,共128侧。全部材料均经动脉灌注着色乳胶。对其中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人类体质学调查补充新的资料 ,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提供新的参考标准。方法 在 4 0侧成人标本上对标准肋间隙 (第 3~ 10肋间隙 )的肋间后血管的下支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下支的起始处在胸后壁的体表投影点距后正中线的平均距离为 (5 0± 0 4 )cm。结论 临床医生行胸膜腔穿刺可在第 7~ 9肋间隙距后正中线 7 0cm以外进行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兔胸主动脉第4肋间动脉开口及其周围的内皮细胞形态,结果显示在肋间动脉开口的外侧缘及下缘下方等局部通透性增高部位,内皮细胞多呈卵圆形,并顺血流方向排列;在开口的下缘,内皮细胞以多角形或圆形多见,排列无定向,其它部位内皮细胞明显伸长,顺血流方向排列。内皮细胞的形态差异提示肋间动脉开口部位血管壁的切应力分面不均匀,切应力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好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33具尸体的腰动脉用X线解剖和尸体解剖两种方法进行观察.与标本腰动脉相比,X线片腰动脉的形态特征为:1.腰动脉干比标本腰动脉干缩短26.3%;2.腰动脉弓出现率高(96.3%)、弓的角度较大;3.分支呈内、外侧排列.讨论了这些X线下的形态特征与标本腰动脉形态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31例(62侧)成人尸体的腰升静脉下端的形态、注入口的部位、管径、与髂腰静脉的关系;与隐股点、腹股沟韧带深方股静脉、L_5椎间孔的距离以及与所注静脉角度的观察,就经股—腰升静脉插管作椎静脉系造影术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脊髓动脉的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代远斌 《解剖学杂志》2011,34(2):253-256
目的:系统研究胸腰段脊髓动脉的局部解剖关系,明确胸腰段脊髓动脉分布及吻合情况.方法:选用50例脊髓动脉完整无损的成年尸体标本,解剖并观察胸腰段脊髓动脉及其动脉之间的走行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胸腰段脊髓动脉主要为脊髓前后正中动脉和Adamkiewicz动脉.脊髓前、后正中动脉与各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发出脊髓支之间存在吻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25具成人专供研究用的尸体,对50侧第9、10、11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血供进行了研究,对该四对神经的营养动脉数目、外径、长度、入神经干部位和来源动脉进行观察测量。发现营养动脉外径较细,长度亦较短,不宜作为肋间神经的血管蒂进行吻合,而肋间神经营养动脉的来源动脉——肋间后动脉,其外径较粗,并有足够长度,作为血管蒂进行吻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左上肋间静脉作为特殊解剖标识在微创侧切口行动脉导管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5年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寻找动脉导管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利用传统的动脉导管三角区寻找动脉导管;观察组40例,利用横跨主动脉弓上的左上肋间静脉的中点垂直线与降主动脉内侧缘交点作为动脉导管的位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损伤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找到动脉导管,术中均无导管撕脱大出血、漏扎及误扎,未发生乳糜胸。 观察组手术时间(73.1±1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11.5±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90,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2.88±7.97)mL,对照组为(23.13±8.5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3,P>0.05)。观察组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1,P>0.05)。结论 利用横跨主动脉弓上的左上肋间静脉这一特殊解剖标识可准确识别动脉导管确切位置,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和椎管内显微外科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尸体标本30例,于节段性动脉内逐一注入红色乳胶,在完整脊髓上解剖观察。结果:每例脊髓胸腰段的后髓动脉数目5~13支,平均8.4支。后髓动脉起始情况分3型10亚型,其中后髓动脉与前髓动脉由同一肋间后动脉发出仅34支(13.5%)。胸下部及腰部后髓动脉呈典型“发卡”样折曲。后髓动脉平均外径0.37±0.12mm。约1/3标本在T_(11)~L_3间有1支后髓动脉较粗(>0.5mm),它是脊髓后下部血供的主要来源。结论:多数后髓动脉单独起始,较大的后髓动脉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