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ümmell病又称"创伤后椎体骨坏死"、"椎体假关节"、"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椎体迟发性塌陷"等,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一种特殊类型。国内外报道不多[1~3]。由于对该病认识不够,易被漏诊或误诊,使其成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慢性腰背痛和致残的原因。2005年6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质疏松性胸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因创伤小、操作简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然而,PVP术后椎体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包括手术椎体再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或再次塌陷)和非手术椎体的新骨折(相邻椎体和非相邻椎体骨折)。其中强化椎相邻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和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约30%行非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OVF)进展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骨折(OVC),少数患者无明显创伤骨折史[1].OVC有若干不同的术语来描术这种现象如Kummell's病,椎体内真空现象、椎体骨坏死、椎体假关节.恶性肿瘤,感染,放射治疗,全身性类固醇治疗和酗酒也可引起椎体缺血性坏死. 1 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因创伤小、操作简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然而,PVP术后椎体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包括手术椎体再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或再次塌陷)和非手术椎体的新骨折(相邻椎体和非相邻椎体骨折)。其中非手术椎体的新骨折尤其是强化椎相邻椎体骨折较为多见,93.1%发生于术后1  相似文献   

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已形成以脊柱外科、创伤骨科为基础;以脊柱、关节微创为特色的科室,主要技术特长包括: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颈腰椎间盘病;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微创坏死骨清除,液态骨填  相似文献   

6.
正Kümmell病指轻微脊柱创伤后迟发的椎体塌陷及进行性脊柱后凸~([1])。该病最早由德国外科医生Kümmell于1891年描述~([2]),他报道了5例经历轻微脊柱创伤的患者,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无症状期,最后出现胸腰段疼痛及进行性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比较公认的假说是创伤后椎体骨缺血坏死~([3~5])。椎体迟发性塌陷在X线片上被发现后~([10]),多数学者均认为椎体内真空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8例67个病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28例手术均顺利,疼痛于术后24h内均明显缓解,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X射线片复查,显示病椎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大部分矫正。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技术操作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25个椎体作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线监视下,经椎弓根向病变椎体内注入国产骨水泥,其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达到填充固化被破坏塌陷的瘤椎,解除症状和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结果 22例25个椎体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达到消除癌性疼痛症状、稳定脊柱、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变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胸腰椎转移癌的病人,是一种很好的姑息疗法,能消除其癌性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椎进一步塌陷变形压迫脊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OVCF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病椎最大塌陷处的高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病椎疼痛症状均显著缓解。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病椎最大塌陷处的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治疗老年OVCF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胸腰段骨折、是否存在椎体内骨坏死等)、手术因素(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还是均匀弥散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是否足够等),并记录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局部Cobb角及骨水泥再塌陷例数。将上述指标作为可能相关的因素纳入单因素研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0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1.0±3.5min。2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6±1.1年,随访期间共有30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椎体再塌陷,再塌陷率达12.5%。单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骨水泥剂量、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方式等在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是术后骨水泥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椎体内骨坏死、骨水泥呈团块样分布、骨折线区域骨水泥填充不足可能是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体发生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2004年9月~2009年6月,采用PKP治疗OVCFs患者115例,男24例,女91例,年龄52~83岁,平均68岁;单椎体83例,双椎体24例,3椎体5例,4椎体2例,5椎体1例;术前均由MRI STIR序列确定伤椎节段,T6 1个,T7 2个,T8 2个,T9 8个,T10 9个,T11 24个,T12 44个,L1 41个,L2 18个,L3 5个,L4 3个,L5 2个。回顾总结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115例患者中2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其中骨水泥渗漏13例(11.3%),术中球囊破裂3例(2.6%),穿刺入椎管2例(1.7%),取出球囊病椎高度丢失2例(1.7%),术后病椎塌陷1例(0.9%),均无严重神经损害,未出现感染、硬膜外血肿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KP治疗OVCFs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球囊破裂、穿刺入椎管、术中病椎高度丢失、术后病椎再塌陷等,术中及术后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acture,OVCF)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后椎体再塌陷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7年4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以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进行椎体强化治疗的254例OVCF患者,随访14~30个月,将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丢失≥15%、局部Cobb角丢失≥10°者设为再塌陷组,其余设为未塌陷组,调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54例OVCF患者椎体再塌陷25例,再塌陷率9.8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骨密度T值、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处骨水泥分布不足、椎体前缘高度比矫正程度、骨水泥未同时与两终板接触、年龄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OR=5.564)、骨水泥团块状分布(OR=2.876)、骨折处骨水泥分布不足(OR=2.812)、椎体前缘高度比矫正程度(OR=2.543)、骨水泥未同时与两终板接触(OR=2.559)是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OVCF经皮骨水泥椎体强化治疗后存在一定的椎体再塌陷情况,骨密度T值、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处骨水泥分布不足、椎体前缘高度比矫正程度、骨水泥未同时与两终板接触等均会增加再塌陷风险。  相似文献   

13.
Sky骨扩张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ky骨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例。随访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手术前后病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8例均经椎弓根途径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70min,骨水泥注入量每个椎体2.5~4.2ml,分布均超过中线。所有患者疼痛缓解,VAS术前为(8.7±1.1)分,术后第3天为(3.5±2.0)分;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术前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为17.51mm,术后为20.60mm。8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Sky骨扩张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初步观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Sky骨扩张器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应用Sky骨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ky骨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8例共9个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6例7个椎体,脊柱转移瘤1例(T7),椎体血管瘤1例(L1)。术前术后行VAS评分,测量手术前后各病椎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42min;失血量平均每例约为20ml;平均每个椎体注入PMMA3.2ml,术前的VAS评分平均为7.8分,术后第1天平均为3.1分,术后1周为2.6分,术后1个月平均2.5分,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骨折椎体前缘的平均高度为18.21mm,术后为20.52mm(P<0.01);术前骨折椎体中线的平均高度为14.23mm,术后为19.43mm(P<0.01);术前骨折椎体后缘的平均高度为23.98mm,术后为24.59mm(P>0.05)。术后CT检查发现椎体后缘少量渗漏和椎间隙骨水泥渗漏各1例,均无临床症状;1例患者出现椎体后缘渗漏,术后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5d大便功能恢复,术后1周小便功能改善。结论:应用Sky骨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发生伤椎再塌陷情况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采用此2种术式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OVCF患者资料581例。依据术式分组并测量术前、术后3 d内及末次随访的伤椎高度,对比伤椎再塌陷发生率及再塌陷所造成的矫正高度丢失比的组间差异,并结合既往研究及影像观察分析差异原因。结果 术后伤椎再塌陷发生率PVP组为2.94%,PKP组为16.19%;再塌陷所造成矫正高度丢失比PKP组为>PVP组。结论 PVP、PKP治疗OVCF,术后伤椎再塌陷风险不同,PKP较PVP更严重,此现象需引起重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椎体形态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本组 36例 4 7个椎体 ,按椎体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型 :椎体上终板骨折塌陷型、椎体中央骨小梁断裂塌陷型、椎体下终板骨折塌陷型。通过X线片观察 ,测量并计算三种类型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和后缘的高度及比值的变化 ,同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术前、术后计算出的比值不同 ,显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不同。本组 36例均获随访 ,时间 8~ 15个月 ,平均 12 5个月。结论 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在脊柱正常伸屈活动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 ,手术通过复位骨水泥填充 ,最大限度阻止骨折椎体的运动是术后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Kummell病为一种少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随着相关病理学及椎体血管解剖研究的深入,已形成椎体缺血性坏死假说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椎体内假关节形成假说。Kummell病影像学表现在诊断中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X线片显示椎体内真空裂隙现象高度提示Kummell病,但不能作为确诊和鉴别诊断依据;MRI检查结果取决于检查时病变椎体内容物性质,用于Kummell病鉴别诊断、疾病分期和判断椎体病变性质;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及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在Kummell病早期诊断及与恶性肿瘤全身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该文就Kummell病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采用PKP治疗31例(3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10例,女21例;年龄64~80岁,平均70.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病程1~13 d。病变椎体位于T128例、L19例、L212例、L4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症状;摄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行骨折复位及预防椎体塌陷评估。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中透视见11例椎体(35.5%)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侧3例,椎体侧方4例,沿穿刺通道渗漏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5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1±1.2)、(2.5±0.6)、(2.3±0.8)分;Cobb角分别为(30.2±5.3)、(21.3±3.6)、(23.5±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3.98±4.62)、(22.03±4.93)、(22.56±4.34)mm。术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概念的初步设想,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共74节),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42节)给予PVP治疗,对照组26例(32节)给予保守治疗.采用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LBOS评估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同时随访观察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结果]观察组42节椎体穿刺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31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1、6、12个月患者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周,1、6个月两组患者病椎高度丢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对照组病椎高度丢失显著高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非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预防椎体的塌陷,防止脊柱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童奕博  李明辉 《骨科》2023,14(4):373-37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市第五医院行PVP治疗单节段OVCF的198例病人,根据骨水泥弥散程度分为弥散良好组和弥散不佳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损伤暴力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MI)、骨折天数、骨折位置、骨水泥注入方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术后塌陷度、术后中柱高度恢复率、伤椎Cobb角、是否发生渗漏、脊柱是否再发骨折等。结果 按其弥散程度分组,弥散良好组128例和弥散不佳组70例。随访(22.0±2.5)个月(20~24个月)。弥散良好组与弥散不佳组的骨水泥注入方式、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术后塌陷度、再发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注射骨水泥的弥散程度更好;骨水泥弥散程度良好的病人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更好,术后椎体塌陷程度更小,椎体再发骨折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