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性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群  张宏  刘伟国  张建民  吕世亭 《浙江医学》2002,24(10):584-585,58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与侵袭性生长的关系。 方法 对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GNA)、B细胞淋巴瘤(Bcl-2)及相关基因(Bax)蛋白产物的表达。 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比较 ,PCNA、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与PCNA、Bcl-2和Bax的异常表达有关 ,是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凋亡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MRI表现与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蛋白水平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6例侵袭性和2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与MRI表现上垂体腺瘤最大径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Bcl-2与Gal-3的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P〈0.05)。Bcl-2、Gal-3的蛋白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最大径线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与Bcl-2与Gal-3的表达增高有关。Bcl-2、Gal-3可用于临床对于垂体腺瘤进行诊断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Fascin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Fascin及MVD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4例侵袭性和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Fasicn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差异,以及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scin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Fascin蛋白表达及MVD计数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侵袭组中Fascin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瘤侵袭性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P53蛋白以及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情况检测和相关性分析,探讨PTTG、Survivin、P53和Ki-67指数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将48例垂体腺瘤分为侵袭组、非侵袭组和复发组,免疫组化检测PTTG、Survivin、P53和Ki-67指数的表达,分析三组垂体腺瘤PTTG、Survivin、P53蛋白和Ki-67指数的表达差异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和复发组PTTG、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TTG、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0.01)。Ki-67在侵袭组、非侵袭组、复发组均有表达,各组间表达相差无显著性。结论PTTG、Survivin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复发密切相关。PTTG、Survivin和P53蛋白可作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性及可能复发的生物学指标,也可作为指导术后个体化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茉莉酸甲酯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发生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epG2细胞凋亡,RT-PCR检测HepG2细胞中Bcl-2、Bax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epG2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MeJA作用HepG2细胞48h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明显典型"梯"状条带;细胞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Bax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Bcl-2蛋白在胞浆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茉莉酸甲酯通过降低抑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促凋亡相关基因Bax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Beclin1和Bcl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2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61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32例)和非侵袭组(29例),采用免疫荧光检测Beclin1和Bcl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Beclin1和Bcl2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Beclin1和Bcl2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侵袭组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非侵袭组(P〈0.01);而Bcl2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非侵袭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组中Beclin1和和Bcl2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2,P=0.028)。结论Beclin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下降,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Bcl2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Beclin1蛋白和mRNA的低表达密切相关;自噬活性的减低可能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增强,而其活性减低可能是Beclin1和Bcl2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垂体肿瘤与4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4例正常脑组织中全部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表达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功能类型的垂体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在无囊变、卒中垂体腺瘤组中高于有囊变、卒中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基因失活现象,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1、PTTG和Cyclin D1蛋白在2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组垂体腺瘤标本MMP-1、PTTG和Cyclin D1蛋白均有阳性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呈低表达,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P-1、PTTG和Cyclin D1均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娄四龙  霍钢  郑履平  戴勤弼 《重庆医学》2007,36(19):1943-1945
目的 探讨p5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bF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RT-PCR法检测p53、bFGF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53、bFGF和MVD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53、bFGF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MVD计数也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53与bF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53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1);bFGF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 p53、bFGF、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cad、α-cat、γ-cat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α-cat和γ-cat在2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18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分析3者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分泌激素功能情况,有无卒中、坏死和囊性变,肿瘤大小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结果 2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16例表现为E-cad、α-cat和γ-cat一致性低表达.E-cad、α-ca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1,P<0.01;X2=7.872,P<0.01).γ-ca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在无激素分泌功能垂体腺瘤组较有激素分泌功能垂体腺瘤组表达量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20,P<0.05);而α-cat和γ-cat在两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γ-cat在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组较不伴有组表达量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4,P<0.05);而E-cad和α-cat在两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在高级别垂体腺瘤组中的表达较低级别垂体腺瘤组低,通过单向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E-cad、α-cat及γ-cat的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Gal-3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垂体腺瘤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IHC)分别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侵袭组垂体腺瘤中Gal-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组.结论 垂体腺瘤细胞过度增殖,是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产生的基础.Gal-3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表达明显增强,提示Gal-3可能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导致肿瘤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2.
李强  莫业和  刘运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28-243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的42例垂体腺瘤标本中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对侵袭组与非侵袭组的HIF-1α蛋白、HIF-1αmRNA表达及不同大小肿瘤HIF-1α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非侵袭组垂体腺瘤中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P=0.005);而HIF-1αmRNA在侵袭组的表达水平与非侵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1,P=0.329);垂体腺瘤直径>30 mm者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与直径10~30 m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41)。结论 HIF-1α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增加,并且与垂体腺瘤侵袭行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中CXCR4、VEGF的表达及其与侵袭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霞  蒋开源 《广西医学》2010,32(4):408-412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趋化因子-1(SDF-1)受体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9例非侵袭垂体腺瘤及3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Ⅰ级15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瘤组织中CXCR4及VEGF水平。采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3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9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可见CXCR4和VEGF的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与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比较,CXCR4和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侵袭腺瘤的CXCR4及VEGF表达均高于Ⅰ级与Ⅱ级侵袭性垂休腺瘤及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653,P〈0.01)。结论 CXCR4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且随着侵袭程度的加剧而增高,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CXCR4与VEGF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对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后判断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MRI侵袭特征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基质蛋白金属酶-2(MMP-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收集术后标本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IPA,26例)和非IPA(17例)组织中Gal-3与MMP-2的表达,分析Gal-3和MMP-2之间的关系.结果:IPA组中Gal-3、MMP-2表达的阳性率均高于非IPA组(P<0.01).Gal-3和MMP-2在IPA组织的表达中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Gal-3、MMP-2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有无侵袭性的潜在分子标志物;裂解的Gal-3片段可能在垂体腺瘤的侵袭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为在分子治疗IPA提供有用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因子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侵袭和非侵袭组中PCNA、bFGF及MVD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相关分析显示bFGF和MVD、bFGF和PC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bFGF分泌强度的改变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人垂体腺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及其受体IL-17R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5例人垂体腺瘤组织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IL-17、IL-17R的表达。随机选取其中50例标本(分成2组:侵袭性组25例、非侵袭性组25例),采用RT-PCR法检测IL-17、IL-17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IL-17、IL-17R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38.0%和83.0%、49%和86.7%,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强阳性及总阳性表达率分别20.0%和52.5%、20.0%和62.5%。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率,统计学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T-PCR结果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IL-17、IL-17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L-17、IL-17R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