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肝郁脾虚抑郁症的选穴和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科技信息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19年6月18日针刺治疗肝郁脾虚抑郁症的相关文献,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分析选穴及配伍规律,包括使用频次、分布、归经、方法、疗程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涉及30个腧穴,使用频次前三位的腧穴为:太冲、三阴交、百会;涉及腧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经穴为主;应用频次最高的腧穴分布在下肢及头面部;操作方法主要为普通针刺或电针,通常留针30分钟,1次/天,5次/周,疗程6周;常用的腧穴配伍为足三里+太冲、中脘+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以及印堂+太冲+三阴交;聚类分析体现出上下配穴、交会穴配穴、子母经配穴,常用穴位组合均为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特定穴或经外奇穴之间的组合。结论 针刺治疗肝郁脾虚抑郁症疗效确切,有一定规律可循,常选用太冲、三阴交、百会为主穴,运用远近配穴及局部取穴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近视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自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关于针刺治疗近视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使用IBM SPSS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06个穴位处方,共计穴位54个,累计使用频次753次,频次前5位的穴位是攒竹、睛明、太阳穴、四白、合谷;膀胱经、胃经、经外奇穴上的穴位最多,穴位分布多集中在眼周,重视选用五腧穴等特定穴,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度前3位的穴位组合是攒竹—丝竹空—四白、攒竹—丝竹空—太阳、睛明—球后。聚类分析得出的5个有效聚类群为攒竹—丝竹空、睛明—球后、承泣—翳明、鱼腰—太阳穴、足三里—合谷。结论:针刺治疗近视采用近端取穴、循经取穴联合远端取穴的取穴原则,重视穴位配伍,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自建库至2023年5月关于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处方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6)分析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篇文献,包含96条腧穴处方、122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880次,其中风池使用频次最高,归经前3位为督脉、胆经和膀胱经,阳经腧穴使用较多,腧穴多分布于颈项部及头面四肢部,特定穴以交会穴与五输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印堂-百会、水沟-百会等15个穴对,聚类分析将常用腧穴分为3类。结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以通督调神、舒筋缓急和通阳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首选督脉、胆经腧穴,重用阳经腧穴,局部与远端取穴并用,注重交会穴、五输穴的使用,综合辨治、灵活配伍,以利于规范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选穴规律,为现代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资料库、PubMed等外文数据资料库中,收集国内外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有效针灸处方,建立帕金森病针刺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Clemintine 12.0数据挖掘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模型与Apriori算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了101篇国内外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献,有效处方245个,使用腧穴160个,腧穴使用频次1492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是太冲、百会和足三里;腧穴多集中在足少阳胆经、督脉和手阳明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配伍之间相关性最高是太冲-合谷-百会(置信度95.7%)。结论: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已形成一定的取穴规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颖  李双飞  貌雯靖  李淑蕾  詹杰  陈红霞 《新中医》2023,55(21):117-12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PSSP)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PSSP提供用穴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2年3月31日发表的针刺治疗PSSP的临床研究,采用Excel软件管理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53篇,包括75个腧穴,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分别为肩髃、肩贞、肩髎;使用频次排前3位的经络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针刺方式以毫针为主,留针时间以30 min多见,疗程以28 d完成20次针刺治疗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发现8个高频腧穴组合及经络组合;腧穴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基础处方3个。结论:针刺治疗PSSP以标本兼治为治则,以益气扶正、疏经通络、活血止痛为治法,选穴以肩部及上肢部腧穴为主,配伍合穴、交会穴等组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1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12010、...  相似文献   

7.
丁云  潘斯诺  黎崖冰 《新中医》2023,55(21):126-13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系统检索自建库开始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研究文献,将符合标准的文献录入Excel 2007数据库中,并用SPSS modeler 18.0中选取Apriori算法完成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软件将高频腧穴共现网络图可视化,SPSS26.0中完成高频腧穴的聚类分析,Gephi 0.9.2软件中的Fruchterman-Reingold算法与K-core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与社团划分。结果:共筛选出116篇临床研究文献,共计117条处方,涉及腧穴136个,腧穴总频次为1 315次。穴位使用频率最多的为足三里、曲池、合谷穴;节点度值、中心性、接近中心性排名均在前三的穴位为合谷、百会、足三里。经穴使用频次较高,常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胃经。穴位主要分布于上肢部与下肢部。特定穴占比较高,以交会穴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的腧穴组合为足三里-曲池,最常用的经络组合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聚类分析得出使用频次>2...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09年7月15日至2019年7月15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 ed)、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收录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对高频腧穴、经脉和腧穴组合进行频数、总有效率统计,并运用Apriori算法对腧穴、经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87篇文献,涉及腧穴104个,总频次为921次。其中,累计应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为颈夹脊(87次)、风池(70次)、后溪(54次)等;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腧穴配伍以风池-颈夹脊最为常见,且多为近端取穴及远近配穴相结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了15组腧穴关联规则和15组经脉关联规则。结论:运用数据挖掘探析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穴、配伍规律是可行的,本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核心腧穴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和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建库至2023年1月25日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及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分别进行腧穴关联规则及组间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涉及腧穴57个,总频次435次。高频腧穴为睛明、风池及太阳等;选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腧穴归经以足三阳经为主;特定穴多选用交会穴;腧穴关联规则显示“睛明-风池-太阳”为高频穴对;腧穴组间聚类分析得到3个类群。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以“睛明-风池-太阳”为核心处方,重用阳经,尤以足三阳经为主,遵循远近配穴原则,灵活运用开窍穴,起到醒脑开窍、明目通络之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临床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中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将合格文献纳入并建立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共纳入164条针刺处方,142个穴位,其中涉及穴位频次1 832次;(2)使用频次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百会、足三里、四神聪、内关及三阴交;(3)得到4个有效聚类群:神门-太溪、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和风池-百会;(4)得到2个类群,分别为内关-三阴交-四神聪-百会-风池-水沟和足三里-血海-丰隆-肾俞-太溪-神门-太冲-神庭。结论:针刺治疗VD多以百会、足三里、四神聪、内关和三阴交为核心,以阳经、特定穴、上下及远近配穴等为主,辨证配伍,为临床VD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穴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全文数据库,筛选关于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报告。使用Excel软件统计文献中卒中后抑郁针刺处方的数据,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使用Gephi软件分析数据复杂网络,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分析关联规则,最后使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观察文献经描述性分析统计为106篇,腧穴共计115个,腧穴统计总频次为998次。高频穴位依次为百会穴、内关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四神聪穴等;使用腧穴归属经脉前5名依次为督脉、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复杂网络分析可以得出核心处方中穴位为太冲穴、百会穴、合谷穴等;关联规则分析可得出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穴-内关穴”(支持度为54.72%),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百会穴→神庭穴-内关穴”(置信度为100.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有效组群分为5个。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穴位以百会穴、内关穴、太冲穴为主;以重点穴组为君、辨证穴组为臣,通过辨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哮喘针刺选穴规律及核心配伍。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1980年1月至2018年11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SPSS modeler软件对其进行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126篇文献,涉及76个腧穴,其中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肺俞,其次大椎、定喘、肾俞、足三里,频次较高的经脉为膀胱经、任脉、肺经、胃经、督脉。涉及的特定穴有八脉交会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下合穴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7个聚类群,关联规则显示支持度较高的依次为尺泽-太溪-鱼际-膏肓、孔最-气海-中府-膈俞-内关、列缺-曲池-肺俞-中府。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总结分析针刺治疗哮喘的配穴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近10年来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对腧穴、归经、特定穴等进行频次、频率统计,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54篇文献,涉及63个腧穴,12条经脉,总频次565次;高频腧穴依次为睛明、攒竹、阳白、丝竹空等;腧穴分布以头面部和四肢部为主;阳经腧穴居多,重视五输穴、原穴的使用;睛明-阳白、攒竹配伍相关性最高。结论 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选穴以阳经、头面部为主,注重局部与循经远端相结合、上下相配,达到健脾益气、祛风通络、养血荣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脑灌注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1年11月2日收录的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得到125首针刺处方,共使用153个腧穴,累计用穴1 137次。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合谷均为频次≥50的高频腧穴,督脉穴位使用最多,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曲池-足三里。结论 针刺改善缺血性卒中脑灌注遵循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相结合的原则,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合谷为常用穴位,以扶正祛邪、调补气血,改善脑部血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选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针刺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针刺处方及腧穴归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刺选穴进行频数、归经、分布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3篇文献,提取针刺处方55份,涉及腧穴69个,累计频数为427。使用频数前5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阴陵泉;所属经脉主要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选穴部位多涉及下肢部与腰背部;特定穴以五输穴、下合穴、交会穴、原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强关联规则11条,包括丰隆-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群:(1)气海、关元、...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抑郁症选穴频次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针刺治疗抑郁症选穴频次的分析,探讨目前抑郁症针刺治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治疗抑郁症辨病选穴的构想,即“以辨病取穴为主,辅以辨证取穴和对症取穴 ”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夜尿症的选穴思路与特点。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夜尿症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统计腧穴频次、归经、特定穴及分布部位,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版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3篇文献,87个选穴处方,涉及82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506次。关元的使用频次居首位,其次为气海、肾俞;所选腧穴使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特定穴为交会穴、募穴和背俞穴;所选腧穴多分布于腹部、背部和下肢。关联规则中,气海-关元、气海-肾俞-关元与肾俞-中极-关元为核心腧穴组合,聚类分析中,关元、肾俞、气海、三阴交、中极为主要核心聚类群。结论 针灸治疗夜尿症多常用关元、气海、三阴交、中极、肾俞和足三里穴,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多集中于腹部与背部,交会穴、募穴和背俞穴为常用特定穴,多采用经络与脏腑病位辨证相结合、局部选穴与远端选穴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选穴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思路与参考。方法:通过检索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相关临床治疗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①最终纳入文献52篇,腧穴84种,腧穴总频次490次。②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为:攒竹、足三里、阳白。③重用阳经,取穴以足三阳经腧穴为主。④腧穴多位于面部和四肢部,选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⑤关联规则显示:阳白-攒竹、足三里-攒竹支持度均为最高。⑥聚类分析显示四组核心穴对:丝竹空-鱼腰-攒竹-阳白、申脉-足三里-三阴交、风池-太冲-合谷、太阳-百会-四白-瞳子髎。结论: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时重用阳经穴位,重视局部取穴与“治痿独取阳明”。  相似文献   

19.
张瑞瑞  李佩芳 《河南中医》2022,(9):1415-14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至2022年1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Medline等数据库,筛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文献,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对纳入的针灸选穴信息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3.0对纳入的针刺处方进行穴位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1篇文献,涉及71个穴位,共计926次。其中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穴位分别是太阳、风池、率谷、合谷、百会、太冲、头维、阿是穴、中渚、外关等;选穴部位以面部、上肢肘部为主,共涉及包括足少阳经、经外奇穴、手少阳经、督脉及手阳明大肠经等14条经脉。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太阳-中渚-头维,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太阳-率谷;对使用频次位于前13位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穴位组合是太阳-风池-率谷,足少阳胆经为常用经脉,临证时根据具体情况配伍太冲、侠溪、列缺等穴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阳痿的取穴规律。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导入R 4.0.3软件,进行治疗方法、腧穴频次与归经、集合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有效文献240篇,涉及516个针灸处方、145个腧穴;针灸治疗阳痿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针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水针)、电针等;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关元、肾俞、三阴交、命门、足三里、中极、次髎、气海、太溪、太冲;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等;常用的腧穴组合为上髎、中髎、次髎、下髎和三阴交、肾俞、关元;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90%,支持度≥20%)共得到27个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肾俞,三阴交→关元"(支持度为46.7%),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三阴交,气海→关元"(置信度为98.0%);腧穴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针灸治疗阳痿选穴遵循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